一种冷凝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87355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凝系统,包括壳体和冷凝机构,所述冷凝机构设置在壳体上,所述冷凝机构包括冷媒进管、盘管冷凝器、真空进入管、绕片冷凝器、固定壳、冷媒出管和真空口管,所述盘管冷凝器设置在壳体的内部,所述冷媒进管设置在盘管冷凝器上,所述冷媒进管的右端贯穿壳体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真空进入管安装在壳体左侧的底部,所述真空进入管靠近壳体的一端贯穿壳体且延伸至其内部,所述固定壳安装在壳体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壳体、冷媒进管、盘管冷凝器、真空进入管、绕片冷凝器、固定壳、冷媒出管、真空口管和连接管的相互配合,大大提高了冷凝效果,从而提高了制冷性能,提高了实用性,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凝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冷凝
,具体为一种冷凝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冷凝器,为制冷系统的机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冷凝器工作过程是个放热的过程,所以冷凝器温度都是较高的,发电厂要用许多冷凝器使涡轮机排出的蒸气得到冷凝。在冷冻厂中用冷凝器来冷凝氨和氟利昂之类的制冷蒸气。石油化学工业中用冷凝器使烃类及其他化学蒸气冷凝。在蒸馏过程中,把蒸气转变成液态的装置也称为冷凝器。所有的冷凝器都是把气体或蒸气的热量带走而运转的。
[0003]冷凝系统,特别是压缩制冷系统,压缩机的作用是把压力较低的蒸汽压缩成压力较高的蒸汽,使蒸汽的体积减小,压力升高。压缩机吸入从蒸发器出来的较低压力的工质蒸汽,使之压力升高后送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冷凝成压力较高的液体,经节流阀节流后,成为压力较低的液体后,送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而成为压力较低的蒸汽,再送入压缩机的入口,从而完成制冷循环,对于整个冷凝系统来说,冷凝效果不理想,而且降低了实用性,为此,我们提供出一种冷凝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凝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凝系统,包括壳体和冷凝机构,所述冷凝机构设置在壳体上;
[0006]所述冷凝机构包括冷媒进管、盘管冷凝器、真空进入管、绕片冷凝器、固定壳、冷媒出管和真空口管,所述盘管冷凝器设置在壳体的内部,所述冷媒进管设置在盘管冷凝器上,所述冷媒进管的右端贯穿壳体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真空进入管安装在壳体左侧的底部,所述真空进入管靠近壳体的一端贯穿壳体且延伸至其内部,所述固定壳安装在壳体的顶部,所述绕片冷凝器设置在固定壳的表面,所述绕片冷凝器和盘管冷凝器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冷媒出管设置在绕片冷凝器的右侧。
[0007]优选的,所述真空口管设置在固定壳左侧顶部,所述真空口管的右端贯穿固定壳且延伸至其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两个支撑板。
[0009]优选的,所述冷媒进管靠近盘管冷凝器的一端与盘管冷凝器相互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冷媒出管靠近绕片冷凝器的一端与绕片冷凝器相互连通。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本技术通过壳体、冷媒进管、盘管冷凝器、真空进入管、绕片冷凝器、固定壳、冷媒出管、真空口管和连接管的相互配合,大大提高了冷凝效果,从而提高了制冷性能,提高了实用性,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0014]图中:1壳体、2冷凝机构、21冷媒进管、22盘管冷凝器、23真空进入管、24绕片冷凝器、25固定壳、26冷媒出管、27真空口管、28连接管、3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一种冷凝系统,包括壳体1和冷凝机构2,冷凝机构2设置在壳体1上,壳体1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两个支撑板3,通过设置支撑板3,从而起到了支撑壳体1的效果。
[0017]冷凝机构2包括冷媒进管21、盘管冷凝器22、真空进入管23、绕片冷凝器24、固定壳25、冷媒出管26和真空口管27,盘管冷凝器22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冷媒进管21设置在盘管冷凝器22上,冷媒进管21靠近盘管冷凝器22的一端与盘管冷凝器22相互连通,冷媒进管21的右端贯穿壳体1且延伸至其外部,真空进入管23安装在壳体1左侧的底部,真空进入管23靠近壳体1的一端贯穿壳体1且延伸至其内部,固定壳25安装在壳体1的顶部,绕片冷凝器24设置在固定壳25的表面,绕片冷凝器24和盘管冷凝器22之间通过连接管28连接,冷媒出管26设置在绕片冷凝器24的右侧,冷媒出管26靠近绕片冷凝器24的一端与绕片冷凝器24相互连通,真空口管27设置在固定壳25左侧顶部,真空口管27的右端贯穿固定壳25且延伸至其内部,通过壳体1、冷媒进管21、盘管冷凝器22、真空进入管23、绕片冷凝器24、固定壳25、冷媒出管26、真空口管27和连接管28的相互配合,大大提高了冷凝效果,从而提高了制冷性能,提高了实用性,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0018]综上所述:该冷凝系统,通过壳体1、冷媒进管21、盘管冷凝器22、真空进入管23、绕片冷凝器24、固定壳25、冷媒出管26、真空口管27和连接管28的相互配合,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1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凝系统,包括壳体(1)和冷凝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机构(2)设置在壳体(1)上;所述冷凝机构(2)包括冷媒进管(21)、盘管冷凝器(22)、真空进入管(23)、绕片冷凝器(24)、固定壳(25)、冷媒出管(26)和真空口管(27),所述盘管冷凝器(22)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所述冷媒进管(21)设置在盘管冷凝器(22)上,所述冷媒进管(21)的右端贯穿壳体(1)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真空进入管(23)安装在壳体(1)左侧的底部,所述真空进入管(23)靠近壳体(1)的一端贯穿壳体(1)且延伸至其内部,所述固定壳(25)安装在壳体(1)的顶部,所述绕片冷凝器(24)设置在固定壳(25)的表面,所述绕片冷凝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凌云范逸明彭心江范荣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益民干燥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