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解复合阻隔包装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7000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可生物降解包装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降解复合阻隔包装薄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降解复合阻隔包装薄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可降解表层、第一可降解胶黏层、可降解主基材层、金属氧化物蒸镀层、第二可降解胶黏层、可降解气体阻隔层、第三可降解胶黏层和可降解热封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可降解复合阻隔包装薄膜适用于各类食品包装,最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膜固层材料均为可降解特性,是一种环保的复合阻隔食品包装薄膜,可替换部分现有的不可降解复合包装薄膜,减轻环境污染。减轻环境污染。减轻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降解复合阻隔包装薄膜


[0001]本技术涉及可生物降解包装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可降解复合阻隔包装薄膜。

技术介绍

[0002]食品包装材料研究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课题,通过使用功能性包装材料,可以达到阻隔水蒸汽、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作用。目前食品阻隔包装材料所采用的技术一般是多层复合膜技术,常见的有两层、三层结构以及中间夹胶粘剂,所使用的薄材主要是尼龙(PA6)膜、聚丙烯(PP)膜、聚乙烯 (PE)膜、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EVOH)膜等,大部分属于不可降解高分子。多层复合膜技术所带来的问题就是薄膜很难分离回收利用,所以一般只能当作废膜处理,并且该废膜不可降解,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降解复合阻隔包装薄膜,本技术提供的可降解复合阻隔包装薄膜适用于各类食品包装,且可降解,环保。
[0004]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降解复合阻隔包装薄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可降解表层1、第一可降解胶黏层2、可降解主基材层3、金属氧化物蒸镀层4、第二可降解胶黏层5、可降解气体阻隔层6、第三可降解胶黏层7和可降解热封层8。
[0006]优选的,所述可降解表层1、可降解主基材层3和可降解气体阻隔层6 的厚度独立地为10~20μm。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可降解胶黏层2、第二可降解胶黏层5和第三可降解胶黏层7的厚度独立地为2~5μm。
[0008]优选的,所述金属氧化物蒸镀层4的厚度为3~5μm。
[0009]优选的,所述可降解热封层8的厚度为5~8μm。
[0010]优选的,所述可降解表层1和所述可降解主基材层3独立地为聚乳酸薄膜或可降解树脂层;
[0011]所述可降解气体阻隔层6为聚乙烯醇层。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可降解胶黏层2、所述第二可降解胶黏层5和第三可降解胶黏层7为淀粉胶层。
[0013]优选的,所述金属氧化物蒸镀层4为纳米氧化铈层。
[0014]优选的,所述可降解热封层8为聚己内酯层。
[001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降解复合阻隔包装薄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可降解表层1、第一可降解胶黏层2、可降解主基材层3、金属氧化物蒸镀层 4、第二可降解胶黏层5、可降解气体阻隔层6、第三可降解胶黏层7和可降解热封层8。本技术提供的可降解复合阻隔包装薄膜包括:四层基才层,分别为:可降解表层1、可降解主基材层3、可降解气体阻隔层
6、和可降解热封层8;一层金属氧化物蒸镀层4;三层起到黏合各层薄膜作用的第一可降解胶黏层2、第二可降解胶黏层5和第三可降解胶黏层7;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设计能够充分结合每层结构的优点:可降解表层1设置于所述复合阻隔包装薄膜的最外层,对所述复合阻隔包装薄膜内层结构起到保护作用,可降解主基材层3起到支撑作用,金属氧化物蒸镀层4附着于可降解主基材层3表面上起到高效阻隔气体和亚光效果,可降解气体阻隔层6能够起到阻隔氧气的作用,可降解热封层8为该复合薄膜的最内层,能够起到热封的作用,用于满足食品包装的热封需求。本技术通过这八层结构复合后的薄膜不仅具有优异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汽、氨气阻隔性能,适用于各类食品包装,最重要的是本技术提供的复合膜固层材料均为可降解特性,是一种环保的复合阻隔食品包装薄膜,可替换部分现有的不可降解复合包装薄膜,减轻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降解复合阻隔包装薄膜示意图;
[0017]1‑
可降解表层,2

第一可降解胶黏层,3

可降解主基材层,4

金属氧化物蒸镀层,5

第二可降解胶黏层,6

可降解气体阻隔层,7

第三可降解胶黏层,8

和可降解热封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降解复合阻隔包装薄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可降解表层1、第一可降解胶黏层2、可降解主基材层3、金属氧化物蒸镀层 4、第二可降解胶黏层5、可降解气体阻隔层6、第三可降解胶黏层7和可降解热封层8,所述可降解表层1、第一可降解胶黏层2、可降解主基材层3、金属氧化物蒸镀层4、第二可降解胶黏层5、可降解气体阻隔层6、第三可降解胶黏层7和可降解热封层8的材料为可降解材料。
[0019]本技术提供的可降解复合阻隔包装薄膜包括可降解表层1。在本技术中,所述可降解表层1设置于所述复合阻隔包装薄膜的最外层,对所述复合阻隔包装薄膜内层结构起到保护作用。
[0020]在本技术中,所述可降解表层1的厚度优选为10~20μm,更优选为 12~15μm。
[0021]在本技术中,所述可降解表层1为可降解树脂层,作为所述可降解表层1的可降解树脂层优选包括聚乳酸薄膜、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层、二氧化碳共聚物(PPC)层、聚己内酯(PCL)层、聚羟基烷酸酯(PHA) 层、聚对苯二甲酸

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层。
[0022]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可降解表层1为聚乳酸薄膜。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可降解表层1为PBS层。
[0024]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可降解表层1为PPC层。
[0025]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可降解表层1为PCL层。
[0026]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可降解表层1为PHA层。
[0027]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可降解表层1为PBAT层。
[0028]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可降解表层1和第一可降解胶黏层2接触的表面经过电晕处理。经过电晕处理的可降解表层1有利于所述可降解复合阻隔包装薄膜的颜色图案的印刷。
[0029]本技术提供的可降解复合阻隔包装薄膜包括设置于所述可降解表层1表面的
第一可降解胶黏层2,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可降解胶黏层 2用于粘接所述可降解表层1和可降解主基材层3。
[0030]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可降解胶黏层2的厚度优选为2~5μm,更优选为2.5~4μm。
[0031]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可降解胶黏层2优选为淀粉胶层。
[0032]本技术提供的可降解复合阻隔包装薄膜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可降解胶黏层2表面的可降解主基材层3,在本技术中,所述可降解主基材层3起到支撑作用。
[0033]在本技术中,所述可降解主基材层3的厚度优选为10~20μm,更优选为15~18μm。
[0034]在本技术中,所述可降解主基材层3优选为可降解树脂层,作为所述可降解主基材层3的可降解树脂层优选包括聚乳酸薄膜、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降解复合阻隔包装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可降解表层(1)、第一可降解胶黏层(2)、可降解主基材层(3)、金属氧化物蒸镀层(4)、第二可降解胶黏层(5)、可降解气体阻隔层(6)、第三可降解胶黏层(7)和可降解热封层(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复合阻隔包装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1)、可降解主基材层(3)和可降解气体阻隔层(6)的厚度独立地为10~2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复合阻隔包装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降解胶黏层(2)、第二可降解胶黏层(5)和第三可降解胶黏层(7)的厚度独立地为2~5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复合阻隔包装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氧化物蒸镀层(4)的厚度为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银财刘跃军郝喜海范淑红陈丽莉甘典松李儒剑李德水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