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6680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涉及砌体过梁领域。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包括楼层梁、钢过梁和至少两个吊柱,钢过梁平行间隔布置于楼层梁的下方,至少两个吊柱固定连接于楼层梁与钢过梁之间;吊柱的上部固定连接有槽形扣件,槽形扣件卡装于楼层梁的下部,槽形扣件的内轮廓与楼层梁的下部凹凸配合;槽形扣件与楼层梁之间穿装有多个锚栓,多个锚栓沿楼层梁的厚度方向贯穿设置,钢过梁焊接固定于吊柱的下部。锚栓使槽形扣件锚固于楼层梁上,确保了吊柱与楼层梁之间的连接强度,钢过梁对砌体墙稳定承载,在下侧构建成了幕墙窗口,槽形扣件与楼层梁、吊柱与钢过梁之间的连接装配方便,施工难度更小,适用建筑主体完工后的改造加建。工后的改造加建。工后的改造加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砌体过梁
,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砌体结构一般指砖混结构,砌体过梁是指砌体结构的门、窗或其它预留洞口上方的横梁,主要承受洞口顶面以上砌体的自重及上层楼盖梁板传递的荷载。
[0003]当建筑立面设置有幕墙时,利用过梁对幕墙与楼层梁之间的砌体墙起到承重作用,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2926449U、授权公告日为2021.04.09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通长大窗过梁和吊柱的连接构造,具体包括水平搭设于窗洞顶部的过梁,过梁一端搭设于窗洞一侧的窗柱顶部,过梁通过若干竖向间隔设置的吊柱与楼层梁固定连接,吊柱上端与楼层梁锚固连接,吊柱下端与过梁锚固连接,且相邻两根吊柱间的距离≤4000mm;过梁、楼层梁和若干吊柱围成的空腔内安装有装饰墙,装饰墙的厚度≥200mm。
[0004]现有技术中的通过长大过梁和吊柱的连接构造利用若干吊柱与楼层梁锚固连接,吊柱内的吊柱纵筋上端伸至楼层梁内并弯折锚固于楼层梁顶部,保证了连接构造的牢固性。并且,现有过梁和吊柱的连接构造与楼层梁采用先搭设模具、铺设钢筋笼、后浇筑的施工方式,但是,湿法作业的施工难度大,不适用建筑主体完工后的改造加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以解决现有过梁和吊柱的连接构造与楼层梁采用先搭设模具、铺设钢筋笼、后浇筑的施工方式,湿法作业的施工难度大,不适用建筑主体完工后的改造加建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的技术方案为:
[0007]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包括楼层梁、钢过梁和至少两个吊柱,所述钢过梁平行间隔布置于所述楼层梁的下方,至少两个所述吊柱固定连接于所述楼层梁与所述钢过梁之间;
[0008]所述吊柱的上部固定连接有槽形扣件,所述槽形扣件卡装于所述楼层梁的下部,所述槽形扣件的内轮廓与所述楼层梁的下部凹凸配合;
[0009]所述槽形扣件与所述楼层梁之间穿装有多个锚栓,多个所述锚栓沿所述楼层梁的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所述钢过梁焊接固定于所述吊柱的下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槽形扣件为U形扣件,所述U形扣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底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平行间隔布置,所述底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的下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下侧,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对应开设有多个穿孔。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底板均采用钢板制成,所述钢板厚度为5mm至20mm之间的任意尺寸,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与所述底板焊接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侧板为方形板,所述穿孔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穿孔分布于所述第一侧板或所述第二侧板的对应顶角处。
[0013]进一步的,所述锚栓贯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穿孔中,所述锚栓的端部分别凸出至所述第一侧板的外侧、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
[0014]进一步的,所述锚栓采用钢筋制成,所述锚栓与所述穿孔间隙配合,所述锚栓的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焊接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吊柱为钢吊柱,所述钢吊柱的上端与所述槽形扣件的下侧面焊接连接,所述钢吊柱的下端与所述钢过梁的上侧面焊接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钢吊柱与所述钢过梁的结构相同,所述钢吊柱的截面轮廓为方形,其截面轮廓的长度
×
宽度
×
厚度为200mm
×
200mm
×
8mm。
[0017]有益效果:该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采用楼层梁、钢过梁、至少两个吊柱以及槽形扣件的设计形式,至少两个吊柱固定连接于楼层梁与钢过梁之间,吊柱的上部与槽形扣件固定连接,槽形扣件卡装于楼层梁的下部,利用锚栓使槽形扣件锚固于楼层梁上,确保了吊柱与楼层梁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8]而且,钢过梁相比于混凝土钢筋过梁,既保证了结构刚度性能又避免了过度增重,能够对砌体墙起到稳定的承载作用,以在钢过梁的下侧构建形成幕墙窗口,槽形扣件与楼层梁、吊柱与钢过梁之间的连接装配方便,无需湿法作业,施工难度更小,适用建筑主体完工后的改造加建。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的具体实施例中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的具体实施例中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的具体实施例中U形扣件的主视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的具体实施例中U形扣件的侧视示意图。
[0023]图中:1-楼层梁、2-钢过梁、3-吊柱、4-U形扣件、40-底板、41-第一侧板、42-第二侧板、43-穿孔、5-锚栓、6-幕墙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5]本技术的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包括楼层梁1、钢过梁2和至少两个吊柱3,钢过梁2平行间隔布置于楼层梁1的下方,至少两个吊柱3固定连接于楼层梁1与钢过梁2之间;吊柱3的上部固定连接有槽形扣件,槽形扣件卡装于楼层梁1的下部,槽形扣件的内轮廓与楼层梁1的下部凹凸配合;槽形扣件与楼层梁1之间穿装有多个锚栓5,多个锚栓5沿楼层梁1的厚度方向贯穿设置,钢过梁2焊接固定于吊柱3的下部。
[0026]该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采用楼层梁1、钢过梁2、至少两个吊柱3以及槽形扣件
的设计形式,至少两个吊柱3固定连接于楼层梁1与钢过梁2之间,吊柱3的上部与槽形扣件固定连接,槽形扣件卡装于楼层梁1的下部,利用锚栓5使槽形扣件锚固于楼层梁1上,确保了吊柱3与楼层梁1之间的连接强度;而且,钢过梁2相比于混凝土钢筋过梁,既保证了结构刚度性能又避免了过度增重,能够对砌体墙起到稳定的承载作用,以在钢过梁2的下侧构建形成幕墙窗口6,槽形扣件与楼层梁1、吊柱3与钢过梁2之间的连接装配方便,无需湿法作业,施工难度更小,适用建筑主体完工后的改造加建。
[0027]在本实施例中,槽形扣件为U形扣件4,U形扣件4包括第一侧板41、第二侧板42和底板40,第一侧板41和第二侧板42平行间隔布置,底板40固定连接于第一侧板41的下侧和第二侧板42的下侧,第一侧板41、第二侧板42对应开设有多个穿孔43。
[0028]将槽形扣件设计为U形扣件4,U形扣件4卡装于楼层梁1的下部形成凹凸配合,不改变原有楼层梁1的结构外形,楼层梁1的厚度方向贯穿设有通孔,且楼层梁1的通孔与两侧板的穿孔正对,锚栓5贯穿设置于第一侧板41的穿孔、楼层梁1的通孔和第二侧板42的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楼层梁、钢过梁和至少两个吊柱,所述钢过梁平行间隔布置于所述楼层梁的下方,至少两个所述吊柱固定连接于所述楼层梁与所述钢过梁之间;所述吊柱的上部固定连接有槽形扣件,所述槽形扣件卡装于所述楼层梁的下部,所述槽形扣件的内轮廓与所述楼层梁的下部凹凸配合;所述槽形扣件与所述楼层梁之间穿装有多个锚栓,多个所述锚栓沿所述楼层梁的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所述钢过梁焊接固定于所述吊柱的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槽形扣件为U形扣件,所述U形扣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底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平行间隔布置,所述底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的下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下侧,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对应开设有多个穿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底板均采用钢板制成,所述钢板厚度为5mm至20mm之间的任意尺寸,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与所述底板焊接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