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志海专利>正文

相邻的高层建筑之间连接平台的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6224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相邻的高层建筑之间连接平台的建筑结构,涉及到建筑技术领域,该相邻的高层建筑之间连接平台的建筑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钢梁和两个竖直设置的钢柱,两个所述钢柱相邻的一侧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节点底座和节点顶盖,所述节点底座位于钢梁与节点顶盖之间,所述节点顶盖远离钢柱的一端套接在钢梁上并通过螺栓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依靠第一压簧的压缩对地震产生时钢梁的晃动进行缓冲,同时钢梁的晃动幅度达到影响程度时,就会驱动内筒旋转并带动卷簧进行蓄力,使卷簧和第一压簧起到双层缓冲的作用,从而提高晃动缓冲性能能够更好的适配较大震动,使钢梁在较小的活动范围起到更大的缓冲效果。更大的缓冲效果。更大的缓冲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相邻的高层建筑之间连接平台的建筑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相邻的高层建筑之间连接平台的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高层建筑是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在建筑工程领域,通常会存在将已经建设完成的两个相邻的建筑物之间再搭建一个钢结构连接平台,平台的作用可以是作为走廊、观光平台等,由于建筑楼层较高。导致风力和震动对建筑的影响也睡着加强。
[0003]现有技术中,采用平台结构强度来提高抗风性能以及抗震性能的提升,例如申请号为:202011426464 .0,授权公告号为:CN 112627327 B的中国专利就公开了一种相邻的高层建筑之间连接平台的建筑结构;通过建筑墙体、第一预连接槽、第一连接组件、第一安装钢板、第二安装钢板、第二预连接槽、预连接钢板、第一钢板平台、第二钢板平台和第二连接组件之间的配合使用,实现了通过设置第一安装钢板和第一连接组件,用于实现加强第一安装钢板与建筑墙体之间的连接强度的目的,通过设置第二连接组件,实现加强第一钢板平台和第二钢板平台之间的连接强度的目的,从而提高整个建筑结构的强度。
[0004]上述现有技术中依靠安装钢板和连接组件之间增加了建筑结构连接的强度,以此来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但是安装钢板和连接组件在强烈的地震中所能消耗的地震能量有限,安装钢板和连接组件的破坏中也容易被拉出节点,因此该技术方案中的安装钢板和连接组件抗震性能的提升也是十分有限的。
[0005]因此,专利技术一种相邻的高层建筑之间连接平台的建筑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邻的高层建筑之间连接平台的建筑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建筑的强度不够稳定抗震性能提升十分有限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相邻的高层建筑之间连接平台的建筑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钢梁和两个竖直设置的钢柱,两个所述钢柱相邻的一侧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节点底座和节点顶盖,所述节点底座位于钢梁与节点顶盖之间,所述节点顶盖远离钢柱的一端套接在钢梁上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钢梁的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远离钢梁的一端铰接有摆杆;位于左端的所述节点底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竖直设置的缓冲机构,两个缓冲机构以钢梁为轴线对称设置且与摆杆铰接;位于右端的所述节点底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竖直设置的阻尼机构,两个阻尼机构以钢梁为轴线对称设置且与摆杆铰接;
所述阻尼机构和缓冲机构的外侧均套接有垫板,所述垫板的外部两侧分别与钢柱和节点顶盖固定连接。
[0008]可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固定在节点底座上的导向筒,所述导向筒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内筒,所述内筒的内避免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筒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储放框架,所述储放框架的顶部放置有承力台,所述储放框架的内部可上下滑动的安装有止转组件,所述止转组件被适配为限制承力台旋转的结构,所述承力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压簧,所述承力台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与内筒固定连接的卷簧;所述内筒的内部安装有可上下滑动的升降板,且升降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与导向槽适配的下压头,所述升降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用于下压第一压簧的下压套筒,当升降板下降时就会在下压头的驱动下促使内筒旋转,由于承力台被止转组件限制,内筒就会带动卷簧蓄力。
[0009]可选的,所述下压套筒的内避免固定安装有承力头,所述承力头的底部转动安装有可旋转的滚柱,滚柱的外侧与第一压簧接触。
[0010]可选的,所述升降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延伸柱,所述延伸柱延伸到导向筒的外侧并与摆杆铰接,所述延伸柱的内部开设有延伸槽。
[0011]可选的,所述承力台上开设有多个沿承力台周向均匀分布且上下贯通的通孔。
[0012]可选的,所述止转组件包括可上下滑动安装在储放框架内部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压簧,所述第二压簧的底部固定在导向筒的内底壁上,所述调节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止转柱,所述止转柱的顶部穿过储放框架并插入通孔的内部,所述止转柱与下压套筒相对应。
[0013]可选的,所述止转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永磁体,所述下压套筒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永磁体,当下压套筒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止转柱就会在永磁体排斥力的作用下下降,并使止转柱脱离通孔,承力台就会在卷簧的作用下带动第一压簧旋转,使第一压簧的上方相对于滚柱螺旋上升,导致滚柱与第一压簧的接触位置下降到第一压簧的中部。
[0014]可选的,所述导向槽由竖直设置的第一直线部位、第二直线部位和螺旋下降的第一螺旋部位、第二螺旋部位组成,所述第一直线部位、第一螺旋部位、第二直线部位和第二螺旋部位由上至下相互连通;所述第二直线部位的长度为第一直线部位的一半,所述第二螺旋部位的长度为第一螺旋部位的一半。
[0015]可选的,所述节点顶盖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固定部位、倾斜设置的承力部位和竖直设置的第二固定部位,所述承力部位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部位和第二固定部位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位与节点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位与钢梁固定连接。
[0016]可选的,所述阻尼机构包括固定在节点底座内部的阻尼筒,所述阻尼筒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可上下升降的阻尼板,所述阻尼板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导流孔,所述阻尼板的靠近摆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阻尼杆,所述阻尼杆穿过阻尼筒与摆杆铰接。
[001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专利技术依靠第一压簧的压缩对地震产生时钢梁的晃动进行缓冲,同时钢梁的晃动幅度达到影响程度时,就会驱动内筒旋转并带动卷簧进行蓄力,使卷簧和第一压簧起到双层缓冲的作用,从而提高晃动缓冲性能能够更好的适配较大震动,使钢梁在较小的活动
范围起到更大的缓冲效果;当震动达到一定等级时,钢梁晃动的幅度也会达到一定距离时,承力台的限制就会在排斥力的作用下解除,承力台就会在卷簧的作用下带动第一压簧旋转,使第一压簧的受压点由顶部达到中部,从而使第一压簧能够快速压缩,提高晃动的缓冲性能,降低钢梁的晃动范围,同时随着第一压簧继续下压卷簧就会再次蓄力。
[0018]2、本专利技术利用延伸槽的设置能够为第一压簧的旋转上升提供空间,从而降低缓冲机构的实用长度;利用滚柱的设置能够能够降低第一压簧与承力头的摩擦力,以降低摩擦力对第一压簧旋转时的影响;3、本专利技术利用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之间排斥力能够正常驱动止转柱脱离通孔,从而实现卷簧在蓄力一定程度后才能够带动承力台旋转,当下压套筒一旦上升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之间的排斥力就会断开,止转柱就会再次起到限制承力台旋转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缓冲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缓冲机构结构内部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A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B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C结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储放框架结构内部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阻尼机构结构内部示意图。
[0020]图中:1、钢柱;2、钢梁;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邻的高层建筑之间连接平台的建筑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钢梁(2)和两个竖直设置的钢柱(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钢柱(1)相邻的一侧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节点底座(4)和节点顶盖,所述节点底座(4)位于钢梁(2)与节点顶盖之间,所述节点顶盖远离钢柱(1)的一端套接在钢梁(2)上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钢梁(2)的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远离钢梁(2)的一端铰接有摆杆(5);位于左端的所述节点底座(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竖直设置的缓冲机构,两个缓冲机构以钢梁(2)为轴线对称设置且与摆杆(5)铰接;位于右端的所述节点底座(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竖直设置的阻尼机构,两个阻尼机构以钢梁(2)为轴线对称设置且与摆杆(5)铰接;所述阻尼机构和缓冲机构的外侧均套接有垫板(6),所述垫板(6)的外部两侧分别与钢柱(1)和节点顶盖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邻的高层建筑之间连接平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固定在节点底座(4)上的导向筒(7),所述导向筒(7)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内筒(8),所述内筒(8)的内避免开设有导向槽(9);所述导向筒(7)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储放框架(10),所述储放框架(10)的顶部放置有承力台(11),所述储放框架(10)的内部可上下滑动的安装有止转组件,所述止转组件被适配为限制承力台(11)旋转的结构,所述承力台(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压簧(12),所述承力台(1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与内筒(8)固定连接的卷簧(13);所述内筒(8)的内部安装有可上下滑动的升降板(14),且升降板(1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与导向槽(9)适配的下压头(33),所述升降板(1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用于下压第一压簧(12)的下压套筒(15),当升降板(14)下降时就会在下压头(33)的驱动下促使内筒(8)旋转,由于承力台(11)被止转组件限制,内筒(8)就会带动卷簧(13)蓄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邻的高层建筑之间连接平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套筒(15)的内避免固定安装有承力头(16),所述承力头(16)的底部转动安装有可旋转的滚柱(17),滚柱(17)的外侧与第一压簧(12)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邻的高层建筑之间连接平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1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延伸柱(18),所述延伸柱(18)延伸到导向筒(7)的外侧并与摆杆(5)铰接,所述延伸柱(18)的内部开设有延伸槽(19)。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海张飞宇张健全
申请(专利权)人:张志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