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套管换热器的空气源热泵热水蓄热除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86604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套管换热器的空气源热泵热水蓄热除霜系统,包括采暖水循环模块、蓄热模块、冷媒循环模块、热交换模块;冷媒循环模块与热交换模块连接,采暖水循环模块与热交换模块连接,冷媒循环模块与采暖水循环模块通过热交换模块进行热量传递;热交换模块设置在蓄热模块内,蓄热模块用于通过热交换模块储蓄热量;蓄热模块中的蓄热介质包括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有多种制热蓄热运行模式,不同制热蓄热模式之间切换简单,可实现在不同运行环境下机组制热量的合理分配,从而保证机组的供热效果和除霜效果均能令用户满意,大大提高供暖期间室内的舒适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套管换热器的空气源热泵热水蓄热除霜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暖通空调空气源热泵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套管换热器的空气源热泵热水蓄热除霜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因节能、高效、安全可靠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低温高湿的环境(如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区域)下运行时机组的蒸发器都会发生结霜现象,结霜堵塞了空气通道,增加了空气侧的传热热阻,导致机组的制热量大幅衰减,所以需要周期性对蒸发器进行除霜。现有的逆循环除霜技术在除霜时需要从用户侧的热水或室内吸热用于除霜,这将导致室内温度的大幅下降,严重影响用户侧室内的舒适性,也降低了机组的制热能效,所以有必要研发新的除霜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基于套管换热器的空气源热泵热水蓄热除霜系统,以解决空气源热泵的除霜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基于套管换热器的空气源热泵热水蓄热除霜系统,包括采暖水循环模块、蓄热模块、冷媒循环模块、热交换模块;...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套管换热器的空气源热泵热水蓄热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采暖水循环模块、蓄热模块、冷媒循环模块、热交换模块;冷媒循环模块与热交换模块连接,采暖水循环模块与热交换模块连接,冷媒循环模块与采暖水循环模块通过热交换模块进行热量传递;热交换模块设置在蓄热模块内,蓄热模块用于通过热交换模块储蓄热量;蓄热模块中的蓄热介质包括水;蓄热模块包括外壳(61),外壳(61)内还设置有隔板(18),隔板(18)将外壳(61)内腔分为上空腔和下空腔,上空腔和下空腔内填充有蓄热介质;外壳(61)的内壁和外壁之间设置有保温材料层;上空腔与下空腔之间设置有导通单元,蓄热介质通过导通单元在上空腔和下空腔之间传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套管换热器的空气源热泵热水蓄热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采暖水循环模块包括第一水管(8)、第二水管(9)、第一水阀(11)、第五水阀(17)、三通阀(62)、水泵(7);第一水管(8)一端通过三通阀(62)与热交换模块连接,另一端用于为用户输送采暖供水;采暖回水通过第二水管(9)、第一水阀(11)后再经过水泵(7)加压通过第五水阀(17)回输至热交换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套管换热器的空气源热泵热水蓄热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导通单元包括第四水管(14)、第五水管(16)、第三水阀(13)、第四水阀(15);第四水管(14)贯穿隔板(18)设置,第四水管(14)的上端开口与上空腔连通;第四水管(14)的中部通过第五水管(16)连接第四水阀(15),第四水阀(15)远离第五水管(16)一端与下空腔连通;第四水管(14)的下端通过第三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洪运乔利祥乔平袁章刘杨杜鑫
申请(专利权)人:孚莱美科江苏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