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高增益隔离式有源箝位升压型变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6575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高增益隔离式有源箝位升压型变换器,包括两个功率开关管,两个续流二极管,两个输出电容和两个耦合电感,两个耦合电感分别有三个绕组。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两个耦合电感的第三绕组及输出电容的串联实现了变换器的高增益输出,利用第一辅助开关管与第一箝位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无损的吸收和转移了两个耦合电感的漏感能量,并实现了第一、第二功率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利用第一、第二功率开关管的并联电容实现了第一、第二功率开关管的零电压关断,利用第一、第二功率开关管和第一辅助开关管的门极安排,实现了第一辅助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和零电压关断,附加元件少,结构简单,电路中无能量损耗元件,可提高变换器的输出增益与电路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直流—直流变换器,具体说是高增益隔离式有源箝位升压型变换器
技术介绍
常规的反激型(Flyback)交错并联直流—直流变换器,包括两个耦合电感,两个续流二极管,两个功率开关管,一个输出电容,第一功率开关管的漏极与第一耦合电感的第一绕组的一端相连,第二功率开关管的漏极与第二耦合电感的第一绕组的一端相连,第一耦合电感的第一绕组的另一端与第二耦合电感的第一绕组的另一端相连,第一耦合电感的第二绕组的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相连,第二耦合电感的第二绕组的一端与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相连,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及第一输出电容的一端相连,第一耦合电感的第二绕组的另一端与第二耦合电感的第二绕组的另一端及第一输入电容的另一端相连。这种反激型交错并联直流—直流变换器为硬开关工作,开关损耗大,能够实现输入电压的宽范围调节,但是输出电压增益不够大,漏感能量导致第一功率开关管、第二功率开关管的电压尖峰,效率较低。近年来,相继研究了一些隔离型高增益升压型拓扑,其中一种拓扑在电流型桥式电路的基础上,增加由辅助功率开关管和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实现功率开关管的软开关,但是该拓扑需要的功率开关管数量多,功率开关管的电流应力较大,另一种是谐振式变换拓扑,该拓扑能够实现软开关,但是流过谐振电容的电流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功率开关管数量少,结构简单,成本低,且无能量损耗的高增益隔离式有源箝位升压型变换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高增益隔离式有源箝位升压型变换器包括两个功率开关管,两个续流二极管,两个输出电容和两个耦合电感,第一耦合电感和第二耦合电感分别有三个绕组,第一功率开关管的漏极与第一耦合电感的第一绕组的一端相连,第一功率开关管的源极与第二耦合电感的第一绕组的一端相连,第二功率开关管的源极与第二耦合电感的第一绕组的另一端相连,第二功率开关管的漏极与第一耦合电感的第一绕组的另一端相连,第一耦合电感的第二绕组的一端与第二耦合电感的第三绕组的一端相连,第一耦合电感的第二绕组的另一端与第二续流二极管的阴极及第一输出电容的负端和第二输出电容的正端相连,第二耦合电感的第二绕组的一端与第一耦合电感的第三绕组的一端相连,第二耦合电感的第二绕组的另一端与第二输出电容的负端相连,第一耦合电感的第三绕组的另一端与第二续流二极管的阳极相连,第二耦合电感的第三绕组的另一端与第一续流二极管的阳极相连,第一续流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输出电容的正端相连,在第二功率开关管的源极与第一功率开关管的漏极之间串入由第一辅助功率开关管与第一箝位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且第一辅助开关管的漏极与第二功率开关管的源极相连,第一辅助开关管的源极与第一箝位电容的一端相连,第一箝位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功率开关管的漏极相连。工作时,利用两个耦合电感的第三绕组实现了电路的高增益,第一输出电容与第二输出电容的串联进一步拓展了电路的输出电压增益;由于第一功率开关管漏、源极间的并联电容、第二功率开关管漏、源极间的并联电容的存在,实现了第一功率开关管、第二功率开关管的零电压关断;第一箝位电容收集第一耦合电感、第二耦合电感的漏感能量,并最终转移到输入端,实现了箝位电路的无损吸收。在整个开关周期中,通过控制第一功率开关管、第二功率开关管、第一辅助开关管的门极脉冲,可使第一、第二功率开关管、第一辅助开关管实现零电压开通和零电压关断。本专利技术的高增益隔离式有源箝位升压型变换器,利用两个耦合电感的第三绕组及输出电容的串联实现了变换器的高增益输出,利用第一辅助开关管与第一箝位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无损的吸收和转移了两个耦合电感的漏感能量,并实现了第一、第二功率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利用第一、第二功率开关管的并联电容实现了第一、第二功率开关管的零电压关断,利用第一、第二功率开关管和第一辅助开关管的门极安排,实现了第一辅助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和零电压关断,无需额外的电感元件,从而附加元件少,结构简单,成本低,无需额外的检测电路,电路中无能量损耗元件,可提高变换器的输出增益与电路效率,且换流过程中,功率开关管关断时无电压过冲,续流二极管关断时无电流过冲。附图说明图1是高增益隔离式有源箝位升压型变换器的电路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的高增益隔离式有源箝位升压型变换器,包括两个功率开关管S1、S2,两个续流二极管D1、D2,两个输出电容Co1、Co2和两个耦合电感,第一耦合电感有三个绕组L1a、L1b、L1c,第二耦合电感有三个绕组L2a、L2b、L2c,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漏极与第一耦合电感的第一绕组L1a的一端相连,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源极与第二耦合电感的第一绕组L2a的一端相连,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源极与第二耦合电感的第一绕组L2a的另一端相连,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漏极与第一耦合电感的第一绕组L1a的另一端相连,第一耦合电感的第二绕组L1b的一端与第二耦合电感的第三绕组L2c的一端相连,第一耦合电感的第二绕组L1b的另一端与第二续流二极管D2的阴极及第一输出电容Co1的负端和第二输出电容Co2的正端相连,第二耦合电感的第二绕组L2b的一端与第一耦合电感的第三绕组L1c的一端相连,第二耦合电感的第二绕组L2b的另一端与第二输出电容Co2的负端相连,第一耦合电感的第三绕组L1c的另一端与第二续流二极管D2的阳极相连,第二耦合电感的第三绕组L2c的另一端与第一续流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第一续流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一输出电容Co1的正端相连,在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源极与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漏极之间串入由第一辅助功率开关管Sc与第一箝位电容Cc组成的串联电路,且第一辅助开关管Sc的漏极与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源极相连,第一辅助开关管Sc的源极与第一箝位电容Cc的一端相连,第一箝位电容Cc的另一端与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漏极相连。高增益隔离式有源箝位升压型变换器存在四种换流情况,即第一功率开关管S1关断与第一辅助开关管Sc开通之间的换流和第一辅助开关管Sc关断与第一开关管S1开通之间的换流;第二功率开关管S2关断与第一辅助开关管Sc开通之间的换流和第一辅助开关管Sc关断与第二功率开关管S2开通之间的换流。由于电路的对称性,仅以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换流过程为例分析如下第一功率开关管S1关断,第一辅助开关管Sc开通的换流过程换流之前,电路处于第一功率开关管S1、第二功率开关管S2开通,第一续流二极管D1、第二续流二极管D2关断的稳定工作状态。当第一功率开关管S1关断时,由于第一功率开关管S1上并联电容的存在,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电压从零开始以一定斜率线性上升,即第一功率开关管S1实现了零电压关断。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电压上升到一定值时,第一辅助开关管Sc的体内二极管开通,第一辅助开关管Sc的电压为零,第一耦合电感的漏感能量转移到第一箝位电容Cc上,第一辅助开关管Sc的体内二极管开通后,给出第一辅助开关Sc的门极信号,实现了第一辅助开关管Sc的零电压开通。在这个过程,第一续流二极管D1导通,耦合电感能量开始向电路的输出端转移。之后,电路进入第一功率管S1关断,第一辅助开关管Sc开通,第一续流二极管D1开通的稳定运行状态。第一辅助开关管Sc关断,第一功率开关管S1开通的换流过程第一辅助开关管Sc关断前,第一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增益隔离式有源箝位升压型变换器,包括两个功率开关管(S1、S2),两个续流二极管(D1、D2),两个输出电容(Co1、Co2)和两个耦合电感,第一耦合电感有三个绕组(L1a、L1b、L1c),第二耦合电感有三个绕组(L2a、L2b、L2c),其特征是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漏极与第一耦合电感的第一绕组(L1a)的一端相连,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源极与第二耦合电感的第一绕组(L2a)的一端相连,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源极与第二耦合电感的第一绕组(L2a)的另一端相连,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漏极与第一耦合电感的第一绕组(L1a)的另一端相连,第一耦合电感的第二绕组(L1b)的一端与第二耦合电感的第三绕组(L2c)的一端相连,第一耦合电感的第二绕组(L1b)的另一端与第二续流二极管(D2)的阴极及第一输出电容(Co1)的负端和第二输出电容(Co2)的正端相连,第二耦合电感的第二绕组(L2b)的一端与第一耦合电感的第三绕组(L1c)的一端相连,第二耦合电感的第二绕组(L2b)的另一端与第二输出电容(Co2)的负端相连,第一耦合电感的第三绕组(L1c)的另一端与第二续流二极管(D2)的阳极相连,第二耦合电感的第三绕组(L2c)的另一端与第一续流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第一续流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一输出电容(Co1)的正端相连,在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源极与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漏极之间串入由第一辅助功率开关管(Sc)与第一箝位电容(Cc)组成的串联电路,且第一辅助开关管(Sc)的漏极与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源极相连,第一辅助开关管(Sc)的源极与第一箝位电容(Cc)的一端相连,第一箝位电容(Cc)的另一端与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漏极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湘宁李武华吴建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