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和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6523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56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和用电设备,该电池包括:多个第一电池单体和多个第二电池单体,任意两个第一电池单体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体,任意一个第二电池单体与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体相邻;其中,第二电池单体的热稳定性高于第一电池单体的热稳定性。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降低电池热失控扩散的风险,从而增强电池的安全性。从而增强电池的安全性。从而增强电池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和用电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和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电动车辆由于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电动车辆而言,电池技术又是关乎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0003]在电池技术的发展中,除了提高电池的性能外,安全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电池的安全问题不能保证,那该电池就无法使用。因此,如何增强电池的安全性,是电池技术中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和用电设备,能够降低电池热失控扩散的风险,从而增强电池的安全性。
[0005]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多个第一电池单体和多个第二电池单体,任意两个所述第一电池单体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池单体,任意一个所述第二电池单体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相邻;其中,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的热稳定性高于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的热稳定性。
[000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包括多个第一电池单体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第一电池单体(21)和多个第二电池单体(22),任意两个所述第一电池单体(2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池单体(22),任意一个所述第二电池单体(22)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池单体(22)相邻;其中,所述第二电池单体(22)的热稳定性高于所述第一电池单体(21)的热稳定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单体(21)的容量大于所述第二电池单体(22)的容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池单体(22)为钠离子电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多个电池单体组,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组中的每个电池单体组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多个所述第一电池单体(21)和多个所述第二电池单体(22),其中,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两个所述第一电池单体(21)被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池单体(22)隔开,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组沿第二方向(y)排列,且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任意两个所述第一电池单体(21)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池单体(22),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相交,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均垂直于所述第一电池单体(21)的轴线和所述第二电池单体(22)的轴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单体(21)和所述第二电池单体(22)为圆柱形电池单体,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组沿所述第二方向(y)错位排列。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组内的全部电池单体的轴线在第一平面(15)上的正投影不重合,不相邻的且中间间隔一个所述电池单体组的两个所述电池单体组内的全部电池单体的轴线在第一平面(15)上的正投影重合,所述第一平面(15)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形成的平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单体组中,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池单体(22)和一个所述第一电池单体(21)沿所述第一方向(x)交替排列。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汇流部件(14),所述汇流部件(14)用于将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池单体(22)并联后与一个所述第一电池单体(21)串联。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部件(14)包括第一连接部(141)和第二连接部(142),所述第一连接部(14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42)形成V字形;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41)的第一端与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池单体(22)中的一个所述第二电池单体(22)的电极端子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4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42)的第三端连接后与一个所述第一电池单体(21)的极柱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42)的第四端与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池单体(22)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二电池单体(22)的电极端子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4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42)之间的夹角为40
°
~70
°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4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42)之间的所述夹角为50
°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全国刘倩叶永煌喻春鹏孙婧轩肖得隽陈佳华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