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动力及重力驱动的产热元器件高维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6255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蒸汽动力及重力驱动的产热元器件高维散热器,用于电子元件,包括蒸发室;蒸发室正对电子元件散热端设置;蒸发室还连通有充注管道;散热组件与蒸发室通过蒸汽导管和冷凝导管相连通;散热组件倾斜设置;安装板上固定安装有风扇;安装板与散热组件固定连接;风扇正对散热组件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零部件较少,能够实现电子元器件在高热流密度下的保持良好的温度稳定性,散热器性能良好且制冷剂对环境友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蒸汽动力及重力驱动的产热元器件高维散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产热元件散热
,特别是涉及一种蒸汽动力及重力驱动的产热元器件高维散热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5G、新能源汽车及AI行业的发展,电子器件及芯片向着微型化、高集成度的方向不断迈进。伴随着电子产品热流密度的增加,温控问题已逐渐成为现代电子产品失效的主要原因,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热管作为公认的高效换热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散热场景,然而传统热管由于热传输距离及安装灵活性等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热控需求。我们需要提前布局,寻找更加安全可靠、高效的换热装置。
[0003]环路热管作为一种通过工作流体流动相变实现热量传输的高效换热装置,能够满足空间探测器对高效换热及高均温性的需求,其气液管线具有一定柔性能够满足长距离的热传输及隔绝制冷机对探测器振动干扰的需求,同时易于在复杂空间排布。环路热管内部依靠毛细芯的毛细力驱动工质流动,整个环路热管系统无运动部件,使其具备长寿命及高可靠性的特点。环路热管的传热能力强、传热热阻低、传输距离长、等温性好、无运动部件及无需外力驱动等优点,亦使得其在5G、新能源汽车及AI领域高热流电子元器件及芯片散热领域具备很大的优势。如SwitchAlpha 12超薄本平板电脑在散热系统采用Liquid Loop液冷散热组件中核心部件正是环路热管,同时在新能源汽车整机热控技术上,环路热管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由此可见,环路热管无论是在航天热控领域还是商用电子产品散热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蒸汽动力及重力驱动的产热元器件高维散热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解决电子元器件在不同安放位置的散热问题,在不同的空间都适合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产热元器件的高维散热器散热方式。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蒸汽动力及重力驱动的产热元器件高维散热器,用于电子元件,包括蒸发室;所述蒸发室正对所述电子元件散热端设置;所述蒸发室还连通有充注管道;
[0006]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蒸发室通过蒸汽导管和冷凝导管相连通;所述散热组件倾斜设置;
[0007]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固定安装有风扇;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散热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风扇正对所述散热组件设置。
[0008]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冷凝扁管,翅片,集液管和集气管;所述冷凝扁管设置有若干个且等间距排布;所述冷凝扁管内开设有若干个流体通道;所述冷凝扁管两端均分别安装在所述集液管和集气管上;所述集液管设置于所述集气管下方且与所述集气管平行设置;所述翅片安装于任意两相邻所述冷凝扁管外侧壁之间。
[0009]所述集液管一侧连通有所述冷凝导管;所述集气管一侧连通有所述蒸汽导管;所述蒸汽导管和冷凝导管分别置于所述冷凝扁管的两侧。
[0010]所述蒸发室一侧顶部连通有所述蒸汽导管,且所述蒸发室该侧底部还连通有所述充注管道;所述充注管道与制冷箱连通;所述蒸发室另一侧底部连通有所述冷凝导管。
[0011]所述蒸发室内内设置有弧形沟槽。
[0012]所述集液管和集气管均为方形结构,所述集液管和集气管内分别开设有与所述冷凝扁管连通的流体通道和气体通道;所述集液管内的流体通道与所述冷凝导管相连通;所述集气管内的气体通道与所述蒸汽导管相连通。
[0013]所述集液管内涂有集气疏水涂层,用于工质在其上不会冷凝黏附影响传热性能;所述集气管内设置有倾斜沟槽,增加了毛细力和重力的影响,能够使得冷凝后的工质快速流回所述蒸发室进行循环工作。
[0014]所述蒸汽导管内壁涂有蒸汽疏水涂层,用于保证蒸汽工质能快速流动;所述冷凝导管内设置有内沟槽,增加了液体回流的毛细力,保证工质能够快速回流到所述蒸发室。
[0015]所述安装板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所述集气管角部和集液管角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冷凝扁管下方,所述风扇限定于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冷凝扁管之间。
[0016]所述冷凝扁管倾斜设置,所述冷凝扁管与水平面夹角为58
°‑
62
°
;相邻所述冷凝扁管的间距为7.4mm

7.8mm;
[0017]所述翅片厚度为0.08mm

0.12mm;相邻所述翅片的间距为2.4mm

2.8mm。
[0018]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散热组件采用环路热管散热器,解决了传统热管散热器散热受距离因素的限制,能够更好了适应多种产热元器件当中,而且其散热效果也相对好许多。
[0019]蒸汽导管以及制冷凝导管布置更加符合气体动力学原理,能够减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在整个散热器结构当中的流动阻力,而且还能够增大蒸汽制冷剂在冷凝段的流程从而强化了冷凝能力,最大程度上发挥了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在较低的电子元器件热流密度下能够不使用风扇也能将热量很好的传递给外界环境,实现了低热流密度下的无源散热。
[0021]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零部件较少,能够实现电子元器件在高热流密度下的保持良好的温度稳定性,散热器性能良好且制冷剂对环境友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整体结构轴测图;
[0024]图2为结构正视图;
[0025]图3为结构俯视图;
[0026]图4侧视图;
[0027]图5为蒸发室结构轴测图;
[0028]图6为冷凝扁管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蒸汽导管剖面图;
[0030]图8为冷凝导管剖面图;
[0031]图9为集液管剖面图;
[0032]图10为集气管轴测图。
[0033]其中,1、充注管道;2、蒸发室;3、蒸汽导管;4、翅片;5、冷凝扁管;6、集液管;7、冷凝导管;8、安装板;9、集气管;10、弧形沟槽;11、蒸汽疏水涂层;12、内沟槽;13、集气疏水涂层;14、倾斜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6]本专利技术提供蒸汽动力及重力驱动的产热元器件高维散热器,用于电子元件,包括蒸发室2;蒸发室正对电子元件散热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蒸汽动力及重力驱动的产热元器件高维散热器,用于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室(2);所述蒸发室(2)正对所述电子元件散热端设置;所述蒸发室(2)还连通有充注管道(1);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蒸发室(2)通过蒸汽导管(3)和冷凝导管(7)相连通;所述散热组件倾斜设置;安装板(8);所述安装板(8)上固定安装有风扇;所述安装板(8)与所述散热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风扇正对所述散热组件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动力及重力驱动的产热元器件高维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冷凝扁管(5),翅片(4),集液管(6)和集气管(9);所述冷凝扁管(5)设置有若干个且等间距排布;所述冷凝扁管(5)内开设有若干个流体通道;所述冷凝扁管(5)两端均分别安装在所述集液管(6)和集气管(9)上;所述集液管(6)设置于所述集气管(9)下方且与所述集气管(9)平行设置;所述翅片(4)安装于任意两相邻所述冷凝扁管(5)外侧壁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动力及重力驱动的产热元器件高维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管(6)一侧连通有所述冷凝导管(7);所述集气管(9)一侧连通有所述蒸汽导管(3);所述蒸汽导管(3)和冷凝导管(7)分别置于所述冷凝扁管(5)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动力及重力驱动的产热元器件高维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室(2)一侧顶部连通有所述蒸汽导管(3),且所述蒸发室(2)该侧底部还连通有所述充注管道(1);所述充注管道(1)与制冷箱连通;所述蒸发室(2)另一侧底部连通有所述冷凝导管(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动力及重力驱动的产热元器件高维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室(2)内设置有弧形沟槽(10)。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动力及重力驱动的产热元器件高维散热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峰铭袁辉廖月鹏刘润溪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自贸区见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