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剩余污泥发酵联合可渗透反应墙修复污染地下水的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下水修复
,尤其涉及剩余污泥发酵联合可渗透反应墙修复污染地下水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地下水污染已成为我国严峻的环境问题。据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在我国浅层地下水监测点中,
Ⅳ‑
V类水质占比已高达77.3%;而平原盆地、岩溶山区、丘陵山区基岩地下水监测点中,
Ⅳ‑
V类水质占比更是高达86.4%。开发行之有效的地下水污染处理方法与技术已迫在眉睫。
[0003]可渗透反应墙(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是一种兼具原位、被动及钝性特点的地下水修复系统,在不占用地面空间且无需外源动力的条件下即可将溶解的污染物从污染水体中去除,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地下水污染原位处理方法,具有造价低廉、施工简单、运维方便、对地表及地下水扰动小等优点。目前,PRB技术实现污染物去除的机理包括生物和非生物两种。由于地下水污染治理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剩余污泥发酵联合可渗透反应墙修复污染地下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发酵区、酸碱废液储存区、自动化控制区、混合区和可渗透反应墙区,所述污泥发酵区用于将剩余污泥发酵产生污泥发酵物,所述酸碱废液储存区用于储存酸洗废水和低有机废碱液,所述自动化控制区用于实现污泥发酵区和酸碱废液储存区设备的智慧化运行,所述污泥发酵区与所述混合区之间设有污泥泵用于将污泥发酵物泵入所述混合区,所述酸碱废液储存区与所述混合区之间设有废酸输送泵和废碱输送泵用于将废酸和废碱按需泵入所述混合区,所述混合区用于将污泥发酵物、酸碱废液和地下水混合,所述可渗透反应墙区用于氨氮和硝酸盐污染地下水净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污泥发酵联合可渗透反应墙修复污染地下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发酵区包括剩余污泥储存池、污泥发酵罐和污泥发酵物储存池,所述污泥发酵罐内设有搅拌装置、pH控制器和温度控制器,所述污泥发酵罐与所述剩余污泥储存池之间设有第一污泥泵,所述污泥发酵罐与所述污泥发酵物储存池之间设有第二污泥泵,所述污泥发酵物储存池与所述混合区之间设有第三污泥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剩余污泥发酵联合可渗透反应墙修复污染地下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污泥为取自污水厂二沉池的新鲜剩余污泥,所述污泥发酵物为污泥发酵液或污泥发酵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污泥发酵联合可渗透反应墙修复污染地下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酸碱废液储存区包括废酸储存罐和废碱储存罐,所述废酸输送泵设于所述废酸储存罐与所述混合区之间,所述废碱输送泵设于所述废碱储存罐与所述混合区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剩余污泥发酵联合可渗透反应墙修复污染地下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酸为含盐酸或硫酸的钢铁酸洗废水,所述废碱为经过有机物脱除处理的低有机废碱液。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剩余污泥发酵联合可渗透反应墙修复污染地下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控制区包括PLC和计算机,所述PLC内置接口并连接所述搅拌装置、所述pH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所述第一污泥泵、所述第二污泥泵、所述第三污泥泵、所述废酸输送泵和所述废碱输送泵,所述PLC与所述计算机连接进行自动化控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污泥发酵联合可渗透反应墙修复污染地下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区包括卵石墙体和布水管,所述卵石墙体包裹所述布水管,所述布水管与所述第三污泥泵、所述废酸输送泵及所述废碱输送泵相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剩余污泥发酵联合可渗透反应墙修复污染地下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包括进水管和配水支管,所述配水支管设有配水口,所述配水口均匀分布且开口方向与地下水污染羽渗流方向一致,所述配水口的轴线与水平方向成45
°
夹角。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污泥发酵联合可渗透反应墙修复污染地下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渗透反应墙区包括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所述第一单元的填料为厌氧氨氧化生物膜填料,用于将氨氮和硝酸盐同步转化为氮气,所述第二单元的填料为改性沸石滤料,用于去除地下水污染羽渗流中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行,谢海建,毛加,宋思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