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可变公交区域站点优化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3385997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可变公交区域站点优化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乘客历史交通出行量数据,确定区域站点策略,其中所述区域站点策略包括上下车热点区域;获取公交运营数据,根据所述公交运营数据以及所述乘客历史交通出行量数据构建仿真评估模型;基于仿真评估模型构建仿真优化问题,基于多点填充采样准则的Kriging模型全局优化算法求解所述仿真优化问题,确定目标区域站点的位置。站点的位置。站点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变公交区域站点优化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公共交通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公交区域站点优化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人汽车的保有量在不断提高。然而,随之而来的交通拥堵,尾气污染以及能源消耗成为了不容忽视的社会性问题。公共交通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其具有运载量大,污染程度小,能源消耗低的优点。研究公共交通问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当务之急。目前,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伴随着城市扩张而产生的城市新区等低人口密度区域也在不断增多。因此,城市新区等低人口密度区域的公交出行成为了我国公共交通发展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目前,公共交通可分为三类:传统固定线路公交,需求响应式公交和灵活式公交。传统固定线路公交(如常规公交,地铁等)具有固定的线路以及固定的时刻表,适用于人口密度高,客流出行大的区域。城市新区等地由于人口密度较低,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传统固定线路公交运力浪费。需求响应式公交没有固定的线路以及时刻表,能够响应乘客的门到门的服务。但其运营成本过高,并且很难与城市骨干道路耦合。灵活式公交是一种新兴的公交模式,其兼具传统公交运量大以及需求响应式公交门到门灵活服务的特点,在城市新区等低人口密度区域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在众多可变线路公交的运营模式中,可变线路公交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城市新区等地居民对于出行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变线路公交将会逐渐走进日常。
[0004]可变线路公交的工作过程(如图一所示)可以被简单归纳为:在预先设定好的服务区内布设一条基准路线,并在基准路线上分配一系列固定站点。车辆沿着基准路线行驶,遵循着每个固定站点的预定时间并依次到达每个固定站点。如果在相邻两个固定站点区间内有偏离基准路线的上/下车需求,车辆可根据是否能够满足固定站点的预定时间来选择是否服务该乘客。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变公交区域站点优化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提高可变线路公交运营的服务水平。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变公交区域站点优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8]获取乘客历史交通出行量数据,确定区域站点策略,其中所述区域站点策略包括上下车热点区域;
[0009]获取公交运营数据,根据所述公交运营数据以及所述乘客历史交通出行量数据构建仿真评估模型;
[0010]基于仿真评估模型构建仿真优化问题,基于多点填充采样准则的Kriging模型全
局优化算法求解所述仿真优化问题,确定目标区域站点的位置。
[0011]优选的,所述获取乘客历史交通出行量数据,确定区域站点策略,包括:
[0012]获取乘客历史交通出行量数据,将可变公交区域站点划分为由多个子区域构成的集合体,其中每个子区域包含至少一个区域站点;
[0013]基于所述乘客历史交通出行量数据得到每一子区域的上车人数并排序,得到每一所述子区域的乘客服务率;
[0014]当所述乘客服务率高于设置的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乘客服务率对应的子区域为上车热点区域。
[0015]优选的,所述获取乘客历史交通出行量数据,确定区域站点策略,还包括:
[0016]获取乘客历史交通出行量数据,将可变公交区域站点划分为由多个子区域构成的集合体,其中每个子区域包含至少一个区域站点;
[0017]基于所述乘客历史交通出行量数据得到每一子区域的下车人数并排序,得到每一所述子区域的乘客服务率;
[0018]当所述乘客服务率高于设置的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乘客服务率对应的子区域为下车热点区域。
[0019]优选的,所述获取公交运营数据,根据所述公交运营数据以及所述乘客历史交通出行量数据构建仿真评估模型,包括:
[0020]根据所述公交运营数据,得到每一乘客对应的固定站点位置,获得出行最多的几个固定站点位置;
[0021]根据所述乘客历史交通出行量数据,得到每个子区域内乘客上/下车人数;
[0022]通过最近插入算法获得车辆行驶路径,计算仿真模型参数评估指标;
[0023]基于所述松弛时间、每个子区域内乘客上/下车人数及所述方针模型参数评估指标构建仿真评估模型。
[0024]优选的,所述松弛时间包括:
[0025]T
S
=2*(C

1)T
d
+2L/V
b
[0026]其中,C为固定站点数量,Td为每个固定站点的等候时间,Vb为车辆行驶速度。
[0027]优选的,所述基于仿真评估模型构建仿真优化问题,基于多点填充采样准则的Kriging模型全局优化算法求解所述仿真优化问题,确定目标区域站点的位置,包括:
[0028]步骤一:基于仿真评估模型构建仿真优化问题,基于多点填充采样准则的Kriging模型全局优化算法,将任一区域站点输入计算对应的响应值;
[0029]步骤二:判断响应值是否满足设置的终止条件,若满足,则输出当前响应值,若不满足则进行步骤三;
[0030]步骤三:构建Kriging模型;
[0031]步骤四:基于多点填充采样准则获取新的区域站点,计算其对应的响应值;
[0032]步骤五:更新所述Kriging模型的训练集,并返回步骤二。
[003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0034]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意所述的可变公交区域站点优化方法。
[0035]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实现上述任意所述的可变公交区域站点优化方法。
[003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变公交区域站点优化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乘客历史交通出行量数据,确定区域站点策略,其中所述区域站点策略包括上下车热点区域;获取公交运营数据,根据所述公交运营数据以及所述乘客历史交通出行量数据构建仿真评估模型;基于仿真评估模型构建仿真优化问题,基于多点填充采样准则的Kriging模型全局优化算法求解所述仿真优化问题,确定目标区域站点的位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可变线路公交在非预期的高出行需求水平下的性能表现。
附图说明
[0037]图1为现有技术的可变线路公交的工作过程的示意图;
[003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变公交区域站点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区域站点的策略示意图;
[004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认上车热点区域的示意图;
[004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公交区域站点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乘客历史交通出行量数据,确定区域站点策略,其中所述区域站点策略包括上下车热点区域;获取公交运营数据,根据所述公交运营数据以及所述乘客历史交通出行量数据构建仿真评估模型;基于仿真评估模型构建仿真优化问题,基于多点填充采样准则的Kriging模型全局优化算法求解所述仿真优化问题,确定目标区域站点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公交区域站点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乘客历史交通出行量数据,确定区域站点策略,包括:获取乘客历史交通出行量数据,将可变公交区域站点划分为由多个子区域构成的集合体,其中每个子区域包含至少一个区域站点;基于所述乘客历史交通出行量数据得到每一子区域的上车人数并排序,得到每一所述子区域的乘客服务率;当所述乘客服务率高于设置的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乘客服务率对应的子区域为上车热点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公交区域站点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乘客历史交通出行量数据,确定区域站点策略,还包括:获取乘客历史交通出行量数据,将可变公交区域站点划分为由多个子区域构成的集合体,其中每个子区域包含至少一个区域站点;基于所述乘客历史交通出行量数据得到每一子区域的下车人数并排序,得到每一所述子区域的乘客服务率;当所述乘客服务率高于设置的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乘客服务率对应的子区域为下车热点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公交区域站点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公交运营数据,根据所述公交运营数据以及所述乘客历史交通出行量数据构建仿真评估模型,包括:根据所述公交运营数据,得到每一乘客对应的固定站点位置,获得出行最多的几个固定站点位置;根据所述乘客历史交通出行量数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进君李明洋黄合来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