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估计乘员晕动状态的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估计乘员晕动状态的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晕动病,也称为运动病,即指人们日常所说的“晕车、晕船、晕机”等。常见于乘坐交通工具时,因不规则的颠簸、摇摆、旋转、加速减速等运动所引起,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上腹不适、面色苍白、出冷汗等。有研究表明,中国是世界上晕动病发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80%的人都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晕动反应。
[0003]关于晕动病产生的机理,国内外已经有了一定的相关研究。神经失配假说认为运动感受器(视觉和前庭器官)接收到的运动信息和人对运动感受的经验信息之间的不匹配引发晕动。在神经失配假说的基础上,感官冲突模型将人视为一个控制系统,对神经失配假说进行了细化和量化。主观垂直冲突模型在感知冲突模型的基础上对晕动病产生的机理进一步细化。该模型认为根据人类的经验,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不变的,人倾向于通过分辨重力加速度来判断自己当前的姿态。当预计的重力加速度和实际感知到的重力加速度出现冲突时,晕动产生了。
[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估计乘员晕动状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感知模块、乘车环境感知模块、乘员姿态感知模块、乘员头部运动激励估计模块、乘员晕动状态估计模块、乘员晕动状态估计模型修正模块和用户交互反馈模块;车辆感知模块,负责获取车辆运动激励Mv;乘车环境感知模块,负责感知乘车环境,包括车内环境Iv和车外环境Ov;乘员姿态感知模块,负责检测车内乘员的乘坐姿势和运动约束Mc;乘员的乘坐姿势包括躯干姿势Pt、头部姿势Ph、眼球注视方向Vp;乘员头部运动激励估计模块,包括乘员头部运动激励估计模型;模型的输入为乘员躯干姿势Pt、头部姿势Ph、运动约束Mc和车辆运动激励Mv;模型的输出为乘员头部运动激励Mh;乘员晕动状态估计模块,包括乘员晕动状态估计模型;模型的输入为乘车环境、乘员头部运动激励Mh、眼球注视方向和乘员晕动易感性MSSQ;模型的输出为当前时刻乘员的晕动状态估计值MSb;当乘员晕动状态估计模型修正模块更新晕动状态估计模型时,接收并替换新模型;用户交互反馈模块,负责采集用户填写的信息,包括用户基本信息、晕动易感性MSSQ、晕动状态真值MSg;根据乘员晕动状态估计模块输出的当前乘员晕动状态估计值,给乘员以相应信号提示,用于乘员判断晕动状态估计值与实际是否相同,接收乘员反馈的晕动状态真值MSg;乘员晕动状态估计模型修正模块,在收到用户交互反馈模块输出的乘员晕动状态真值MSg时启用,根据晕动状态真值MSg对当前乘员晕动状态估计模型进行修正,得到新模型,并发送给乘员晕动状态估计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估计乘员晕动状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乘员姿态感知模块,监测乘员眼球注视方向Vp,分为:有观察交通场景,Vp=1;没有观察交通场景,Vp=
‑
1;闭眼,Vp=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估计乘员晕动状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乘员头部运动激励估计模块中,乘员头部运动激励估计模型基于人体动力学模型构建;当摄像头检测到乘员不是坐姿时,基于已知样本来进行阻尼系数和弹簧系数的参数辨识;以车辆运动激励作为输入,乘员头部运动激励作为输出,在样本对应的人体惯性参数、人体躯干姿势的基础上,建立人体动力学模型,进行参数辨识,得到各样本对应的阻尼系数和弹簧系数,取平均值,用于构建模型;当摄像头检测到乘员为坐姿时,车辆运动激励Mv作为输入,乘员头部运动激励Mh作为输出,在乘员对应的人体惯性参数、人体躯干姿势的基础上,建立人体动力学模型,进行参数辨识,得到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道飞,徐彪,陈林辉,张家杰,刘傲,潘豪,蒋鑫,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