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风向的光伏组件清洁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5408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风向的光伏组件清洁降温装置,包括多组等距设置在光伏组件一侧的三角翼涡发生器,每组三角翼涡发生器包括一号转动翼板和二号转动翼板;一号转动翼板包括固定安装在光伏组件一侧的一号轴承底座,一号轴承底座上可转动安装有一号转动轴,一号转动轴上固定安装有一号蜗轮蜗杆结构;一号转动轴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一号三角翼板;通过布设多组的三角翼涡发生器对气流进行控制,当主导风经过三角翼涡发生器时,产生了贴近光伏组件表面的纵向涡流,增加了主导风与光伏组件的对流换热量,从而有效降低了光伏组件温度,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光电转化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室外的光伏组件由于温度过高导致光能转化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低下的技术问题。低下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适应风向的光伏组件清洁降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光伏产业领域,涉及清洁降温,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风向的光伏组件清洁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光伏组件的发电原理是利用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产生的电能能够储存于电池中。光伏装置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太阳能电池板直接吸收光能并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电池板的面积越大,能够吸收到的光能越多,所能转化的电能就越多。
[0003]太阳能光伏组件在进行光能的吸收时,太阳能光伏组件表面温度升高,如果室外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太阳能光伏组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降低,还可能导致热斑现象出现,因此需要对光伏组件表面充分降温;并且太阳能光伏组件在长期使用后,表面容易积聚灰尘,降低太阳能光伏组件对光能的吸收量,使光伏组件发电量减少,需要频繁清洁光伏组件表面灰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风向的光伏组件清洁降温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室外的光伏组件由于温度过高导致光能转化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自适应风向的光伏组件清洁降温装置,包括多组等距设置在光伏组件一侧的三角翼涡发生器,每组所述的三角翼涡发生器包括一号转动翼板和二号转动翼板;
[0007]所述的一号转动翼板包括固定安装在光伏组件一侧的一号轴承底座,所述的一号轴承底座上可转动安装有一号转动轴,所述的一号转动轴上固定安装有一号蜗轮蜗杆结构;所述的一号转动轴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一号三角翼板;
[0008]所述的二号转动翼板包括固定安装在光伏组件一侧的二号轴承底座,所述的二号轴承底座上可转动安装有二号转动轴,所述的二号转动轴上固定安装有二号蜗轮蜗杆结构;所述的二号转动轴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二号三角翼板;
[0009]所述的一号三角翼板和二号三角翼板的大小相同;所述的一号三角翼板的弦长等于一号三角翼板高度的两倍,每组所述的三角翼涡发生器中的一号转动轴和二号转动轴之间的距离等于一号三角翼板高度的一半;所述的一号三角翼板和二号三角翼板与气流方向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
[0010]相邻的两组所述的三角翼涡发生器中的一号三角翼板和二号三角翼板之间的距离等于一号三角翼板高度。
[0011]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0012]所述的三角翼板与气流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度。
[0013]所述的一号三角翼板和二号三角翼板为金属片。
[0014]所述的一号蜗轮蜗杆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一号转动轴上的一号蜗轮以及与一号蜗轮啮合的一号蜗杆;所述的二号蜗轮蜗杆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二号转动轴上的二号蜗轮以及与二号蜗轮啮合的二号蜗杆。
[0015]所述的一号蜗杆与二号蜗杆相互平行且处于同一竖向平面内且存在间距。
[0016]所述的一号轴承底座和二号轴承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屋顶表面。
[0017]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0018](Ⅰ)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布设多组的三角翼涡发生器对气流进行控制,当主导风经过三角翼涡发生器时,产生了贴近光伏组件表面的纵向涡流,增加了主导风与光伏组件的对流换热量,从而有效降低了光伏组件温度,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光电转化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室外的光伏组件由于温度过高导致光能转化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0019](Ⅱ)纵向涡流还可有效清除光伏组件表面积聚的灰尘,增加光伏组件的发电量。
[0020](Ⅲ)本专利技术中的降温过程属于被动式降温,不消耗任何外力,风向改变时只需消耗少量外力即可调节三角翼板的角度,三角翼涡发生器中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控制角度精准,节能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三角翼涡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三角翼涡发生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本专利技术中三角翼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本专利技术中三角翼板在不同风向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6(a)对流换热系数标识表示意图;
[0027]图6(b)未安装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光伏组件表面平均对流换热系数效果示意图;
[0028]图6(c)安装有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光伏组件表面平均对流换热系数效果示意图。
[0029]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1

三角翼涡发生器,2

一号转动翼板,3

二号转动翼板,4

光伏组件;
[0030]201

一号轴承底座,202

一号转动轴,203

一号蜗轮蜗杆结构,204

一号三角翼板;
[0031]20301

一号蜗轮,20302

一号蜗杆;
[0032]301

二号轴承底座,302

二号转动轴,303

二号蜗轮蜗杆结构,304
‑‑
二号三角翼板;
[0033]30301

二号蜗轮,30302

二号蜗杆。
[0034]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5]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所有零部件,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均采用本领域已知的零部件。
[0036]以下给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
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7]本专利技术给出了一种自适应风向的光伏组件清洁降温装置,如图1至5所示,包括多组等距设置在光伏组件一侧的三角翼涡发生器1,每组三角翼涡发生器1包括一号转动翼板2和二号转动翼板3;
[0038]一号转动翼板2包括固定安装在光伏组件一侧的一号轴承底座201,一号轴承底座201上可转动安装有一号转动轴202,一号转动轴202上固定安装有一号蜗轮蜗杆结构203;一号转动轴20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一号三角翼板204;
[0039]二号转动翼板3包括固定安装在光伏组件一侧的二号轴承底座301,二号轴承底座301上可转动安装有二号转动轴302,二号转动轴302上固定安装有二号蜗轮蜗杆结构303;二号转动轴30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二号三角翼板304;
[0040]一号三角翼板204和二号三角翼板304的大小相同;一号三角翼板204的弦长等于一号三角翼板204高度的两倍,每组三角翼涡发生器1中的一号转动轴202和二号转动轴302之间的距离等于一号三角翼板204高度的一半;一号三角翼板204和二号三角翼板304与气流方向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
[0041]相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风向的光伏组件清洁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组等距设置在光伏组件一侧的三角翼涡发生器(1),每组所述的三角翼涡发生器(1)包括一号转动翼板(2)和二号转动翼板(3);所述的一号转动翼板(2)包括固定安装在光伏组件一侧的一号轴承底座(201),所述的一号轴承底座(201)上可转动安装有一号转动轴(202),所述的一号转动轴(202)上固定安装有一号蜗轮蜗杆结构(203);所述的一号转动轴(20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一号三角翼板(204);所述的二号转动翼板(3)包括固定安装在光伏组件一侧的二号轴承底座(301),所述的二号轴承底座(301)上可转动安装有二号转动轴(302),所述的二号转动轴(302)上固定安装有二号蜗轮蜗杆结构(303);所述的二号转动轴(30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二号三角翼板(304);所述的一号三角翼板(204)和二号三角翼板(304)的大小相同;所述的一号三角翼板(204)的弦长等于一号三角翼板(204)高度的两倍,每组所述的三角翼涡发生器(1)中的一号转动轴(202)和二号转动轴(302)之间的距离等于一号三角翼板(204)高度的一半;所述的一号三角翼板(204)和二号三角翼板(304)与气流方向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相邻的两组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智翔张铭豪王怡赵同同翟超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