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线路侧避雷器设置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5400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电站线路侧避雷器设置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根据避雷器电阻片在不同冲击能量下的性能数据,确定避雷器电阻片的劣化阈值;基于所述避雷器构建变电站线路侧模型,并通过仿真计算所述模型中所述避雷器在模拟连续雷击过程的累计吸收能量;根据所计算的累计吸收能量和所述避雷器电阻片的劣化阈值,确定所述避雷器在变电站线路侧的设置数量和设置位置。上述方法基于连续雷击参数、避雷器的累计能量吸收和劣化阈值等因素确定变电站线路侧待设置避雷器的数量和位置,可实现多只避雷器的分布式设置,基于分布式设置能够对连续雷击侵入波能量进行分散吸收,有效减轻每只避雷器的负担,提高整体能量吸收能力。量吸收能力。量吸收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站线路侧避雷器设置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变电站线路侧避雷器设置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避雷器作为过电压保护的基本配置,长期承受着电力系统电压和偶然过电压。当前,变电站线路侧主要通过设置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实现过电压保护,以使避雷器成为变电站雷电侵入波的第一道防线。然而,由于避雷器是通过利用内部电阻片吸收过电压能量以限制过电压,在经受连续雷击过程的短时间内,避雷器需累计吸收多次回击能量,极易造成避雷器电阻片不可逆地加速劣化,进而发生热崩溃。因此,保障避雷器在过电压下安全运行对于电力系统十分重要。
[0003]现有技术主要基于国家标准所规定的500kV无间隙避雷器能量吸收能力要求,在变电站线路侧设置单个避雷器。然而,现有的避雷器主要根据其单次雷击能量吸收能力校核制造,在实际应用中,受限于避雷器的通流容量,单个避雷器在连续雷击工况下的能量吸收能力明显不足,导致运行中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变电站线路侧避雷器设置方法,所述方法基于分布式避雷器对雷电侵入波能量分散吸收的思路,通过考虑连续雷击工况下避雷器的能量吸收能力和劣化情况,确定变电站线路侧分布式避雷器的配置方案,从而提高整体能量吸收能力。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电站线路侧避雷器设置方法,包括:根据避雷器电阻片在不同冲击能量下的性能数据,确定避雷器电阻片的劣化阈值;基于所述避雷器构建变电站线路侧模型,并通过仿真计算所述模型中所述避雷器在模拟连续雷击过程的累计吸收能量;根据所计算的累计吸收能量和所述避雷器电阻片的劣化阈值,确定所述避雷器在变电站线路侧的设置数量和设置位置。
[0006]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根据避雷器电阻片在不同冲击能量下的性能数据,确定避雷器电阻片的劣化阈值,具体为:依次响应于接收到的能量调整参数,对注入避雷器电阻片的冲击能量进行调整;测量避雷器电阻片在调整后的各冲击能量下的性能数据;其中,所述性能数据包括所述避雷器电阻片的温度数据、电流数据和电压数据;根据所述性能数据确定避雷器电阻片的劣化阈值。
[0007]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通过仿真计算所述模型中所述避雷器在模拟连续雷击过程的累计吸收能量,具体为:根据历史雷电数据确定模拟连续雷击过程的主放电电流参数及后续N次回击电流参数;其中,N为非零自然数;通过仿真程序依次计算所述模型中所述避雷器在主放电电流参数和后续N次回击电流参数下的累计吸收能量。
[0008]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累计吸收能量通过模拟连续雷击过程下流经所述避雷器的
电流及端部电压确定,具体包括:基于当前模拟连续雷击过程的持续时间,对当前模拟连续雷击过程下流经所述避雷器的电流及端部电压的乘积进行积分,得到所述避雷器当前的累计吸收能量。
[0009]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根据所计算的累计吸收能量和所述避雷器电阻片的劣化阈值,确定所述避雷器在变电站线路侧的设置数量和设置位置,具体包括:根据所述累计吸收能量与所述避雷器电阻片的劣化阈值的商值,确定所述避雷器在变电站线路侧的设置数量。
[0010]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变电站线路侧避雷器设置装置,包括:劣化阈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避雷器电阻片在不同冲击能量下的性能数据,确定避雷器电阻片的劣化阈值;吸收能量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避雷器构建变电站线路侧模型,并通过仿真计算所述模型中所述避雷器在模拟连续雷击过程的累计吸收能量;设置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计算的累计吸收能量和所述避雷器电阻片的劣化阈值,确定所述避雷器在变电站线路侧的设置数量和设置位置。
[0011]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劣化阈值确定模块,具体用于:依次响应于接收到的能量调整参数,对注入避雷器电阻片的冲击能量进行调整;测量避雷器电阻片在调整后的各冲击能量下的性能数据;其中,所述性能数据包括所述避雷器电阻片的温度数据、电流数据和电压数据;根据所述性能数据确定避雷器电阻片的劣化阈值。
[0012]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吸收能量计算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历史雷电数据确定模拟连续雷击过程的主放电电流参数及后续N次回击电流参数;其中,N为非零自然数;通过仿真程序依次计算所述模型中所述避雷器在主放电电流参数和后续N次回击电流参数下的累计吸收能量。
[0013]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由所述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数据处理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变电站线路侧避雷器设置方法。
[0014]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变电站线路侧避雷器设置方法。
[001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变电站线路侧避雷器设置方法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6]基于连续雷击参数、避雷器的累计能量吸收和劣化阈值等因素确定变电站线路侧待设置避雷器的数量和位置,实现多只避雷器的分布式设置。
[0017]通过布置多只避雷器能够对连续雷击侵入波能量进行分散吸收,有效减轻每只避雷器的负担,提高整体能量吸收能力。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电站线路侧避雷器设置方法流程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电站线路侧避雷器设置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2]如图1所示,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变电站线路侧避雷器设置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023]S1:根据避雷器电阻片在不同冲击能量下的性能数据,确定避雷器电阻片的劣化阈值。
[0024]在连续雷击过程等典型短时过电压过程中,避雷器常因其内部的电阻片吸收能量较多导致发热超过散热能力,随着温度持续升高,将出现电阻片劣化现象,而由于电阻片发生了劣化,又将使得温度进一步升高,从而出现恶性循环,最终导致避雷器热崩溃。
[0025]为了保证在电力应用中,避雷器运行状态保持稳定,本专利技术通过测量不同冲击能量下避雷器电阻片的性能数据,得到电阻片在不出现加速劣化趋势时的临界值,并设置为劣化阈值。
[0026]S2:基于所述避雷器构建变电站线路侧模型,并通过仿真计算所述模型中所述避雷器在模拟连续雷击过程的累计吸收能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线路侧避雷器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避雷器电阻片在不同冲击能量下的性能数据,确定避雷器电阻片的劣化阈值;基于所述避雷器构建变电站线路侧模型,并通过仿真计算所述模型中所述避雷器在模拟连续雷击过程的累计吸收能量;根据所计算的累计吸收能量和所述避雷器电阻片的劣化阈值,确定所述避雷器在变电站线路侧的设置数量和设置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线路侧避雷器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避雷器电阻片在不同冲击能量下的性能数据,确定避雷器电阻片的劣化阈值,具体为:依次响应于接收到的能量调整参数,对注入避雷器电阻片的冲击能量进行调整;测量避雷器电阻片在调整后的各冲击能量下的性能数据;其中,所述性能数据包括所述避雷器电阻片的温度数据、电流数据和电压数据;根据所述性能数据确定避雷器电阻片的劣化阈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线路侧避雷器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仿真计算所述模型中所述避雷器在模拟连续雷击过程的累计吸收能量,具体为:根据历史雷电数据确定模拟连续雷击过程的主放电电流参数及后续N次回击电流参数;其中,N为非零自然数;通过仿真程序依次计算所述模型中所述避雷器在主放电电流参数和后续N次回击电流参数下的累计吸收能量。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变电站线路侧避雷器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累计吸收能量通过模拟连续雷击过程下流经所述避雷器的电流及端部电压确定,具体包括:基于当前模拟连续雷击过程的持续时间,对当前模拟连续雷击过程下流经所述避雷器的电流及端部电压的乘积进行积分,得到所述避雷器当前的累计吸收能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线路侧避雷器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计算的累计吸收能量和所述避雷器电阻片的劣化阈值,确定所述避雷器在变电站线路侧的设置数量和设置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谦魏俊涛宋坤宇赵晓凤王增彬江宇栋杨贤李兴旺蔡玲珑马志钦周丹靳宇晖舒想邰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