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长也专利>正文

一种涡轮式石油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5168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石油运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涡轮式石油管道,包括内管,所述内管的外表面依次固定连接有保温机构与保护层,所述保护层有四个且呈环形阵列布设,所述内管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调节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涡轮叶片转动带动凸轮转动,再通过设置顶杆以及弹簧相配合,对第一气囊以及第二气囊进行挤压,调节第一气囊以及第二气囊内的气体饱和度,使得活动板进入内管内,以此能够间歇的调节内管的管径,避免内管内部石油流速单一、稳定,使得石油液体具有一定的冲击力,有利于石油的运输,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需要气泵与电磁阀对气囊内进行充气、排气,不需要外设配电机构对气泵以及电磁阀进行供电,降低成本,节约电力。节约电力。节约电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涡轮式石油管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运输
,具体为一种涡轮式石油管道。

技术介绍

[0002]输油管道系统,即用于运送石油及石油产品的管道系统,主要由输油管线、输油站及其他辅助相关设备组成,是石油储运行业的主要设备之一,也是原油和石油产品最主要的输送设备,与同属于陆上运输方式的铁路和公路输油相比,管道输油具有运量大、密闭性好、成本低和安全系数高等特点,然而,现有的石油管道管径单一,无法对管道的管径进行调整,导致石油在管道内流动时流速单一,又因为石油具有粘性,而石油流速单一时,石油流动性不足,影响石油的运输。
[000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涡轮式石油管道,专利申请号为CN202010889756.1,一种涡轮式石油管道,包括外管;内管,所述内管位于外管内,且外管与内管同心设置;所述内管的外表面通过多个肋板与外管连接,且相邻两个肋板之间形成空腔;涡轮叶机构安装在内管内,且涡轮叶机构用于增加内管内石油的流动性;挡板机构与内管连接,且挡板机构用于调整内管的通径,从而调整内管内石油的流速,有利于石油的输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涡轮式石油管道具有方便石油运输的优点。
[0004]上述装置虽然通过设置气泵与电磁阀驱动活塞板和挡板移动,使得挡板进入到安装套内,此时内管内的通径增加,从而减小石油的流速;石油液体的流速可以间歇调整,避免石油液体的流速稳定,单一,使得石油液体具有一定的冲击力,有利于石油的运输;但是,气泵与电磁阀的生产成本较高,并且石油管道通常置于野外,也就是说,还需要设置相应的配电机构对气泵与电磁阀进行供电,成本较高,另外,电磁阀检修难度高且维护成本高。
[0005]为此,提出一种涡轮式石油管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轮式石油管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涡轮式石油管道,包括内管,所述内管的外表面依次固定连接有保温机构与保护层,所述保护层有四个且呈环形阵列布设,所述内管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调节机构;
[0008]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轴、涡轮叶片、凸轮、固定板、挤压板、第一气囊、顶杆、滚轮、第一滑槽、连接管、固定座、活动板、弹簧、导杆、第二气囊以及环形板,所述转动轴转动安装在内管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片呈环形阵列布设的涡轮叶片,且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均贯穿内管、保温机构以及保护层并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内管的内部靠近转动轴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内表面两侧均滑动安装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远离环形板内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导杆,所述环形板外表面两侧开设有空腔,所述导杆远离活动板的一端贯穿环形板并固定连接有推板,且所述推板滑动安装
在空腔内部,所述导杆的外表面套装有弹簧,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推板与环形板,所述推板远离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外表面远离推板的一侧贯通接管的一端,所述保护层外表面靠近凸轮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贯穿内管、保温机构、保护层以及固定座并与第一气囊相连接,所述固定座外表面靠近凸轮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挤压板,所述固定座外表面远离凸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挤压板靠近凸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远离挤压板的一端转动安装有滚轮,所述凸轮外表面开始有第一滑槽,且所述第一滑槽与滚轮转动配合,所述固定座外表面滑动安装有防护机构。
[0009]工作时,现有技术通过设置气泵与电磁阀改变内管的通径,调节石油的流速;但是,气泵与电磁阀的生产成本较高,并且石油管道通常置于野外,也就是说,还需要设置相应的配电机构对气泵与电磁阀进行供电,成本较高,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调节机构,石油在内管内流动,对涡轮叶片产生冲击,涡轮叶片受到冲击从而转动,与涡轮叶片固定连接的转动轴随之转动,同理,对称固定安装在转动轴两端的凸轮随之转动,由于凸轮外表面设置有与滚轮相配合的第一滑槽,滚轮沿第一滑槽移动,当凸轮凸起的一侧转动至滚轮一侧时,滚轮以及通过顶杆与滚轮相连接的挤压板向第一气囊一侧移动,对第一气囊进行挤压,使得第一气囊内的气体通过连接管进入到第二气囊中,第二气囊膨胀,推动推板以及导杆移动,此时,弹簧被压缩,处于压缩状,使得与导杆相连接的活动板向内管内部移动,以此改变内管的通径,当凸轮凸起的一侧转动至远离滚轮一侧时,弹簧伸张,推动推板以及导杆向靠近连接管一侧移动,推板挤压第二气囊,使得第二气囊中的气体重新进入到第一气囊中,与导杆相连接的活动板复位,以此完成一个调节循环,本专利技术利用涡轮叶片转动带动凸轮转动,再通过设置顶杆以及弹簧相配合,对第一气囊以及第二气囊进行挤压,调节第一气囊以及第二气囊内的气体饱和度,使得活动板进入内管内,以此能够间歇的调节内管的管径,避免内管内部石油流速单一、稳定,使得石油液体具有一定的冲击力,有利于石油的运输,本专利技术不需要气泵与电磁阀对气囊内进行充气、排气,不需要外设配电机构对气泵以及电磁阀进行供电,降低成本,节约电力,相对于电磁阀调节降低检修次数,降低维护成本。
[0010]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外罩与第二滑槽,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护外罩,所述第一气囊在防护外罩内部,所述防护外罩的下表面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固定座上表面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二滑槽,两块所述滑块对称滑动安装在第二滑槽内部并与之滑动配合。
[0011]工作时,第一气囊裸露在外,容易被刺破,导致第一气囊损坏,通过设置防护机构,防护外罩通过第二滑槽与滑块滑动安装在固定座上表面,第一气囊被罩在防护外罩内部,避免被刺破而导致的损坏。
[0012]优选的,所述固定座前表面远离顶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块固定块,两块所述固定块之间通过设置转轴转动连接有挡板。
[0013]工作时,在挤压板移动时,容易推动防护外罩,使得防护外罩发生偏移,不能很好将第一气囊罩住,通过设置固定块、转轴以及挡板,将防护外罩完全罩住第一气囊时,转动挡板,使得挡板抵住防护外罩,避免防护外罩发生偏移,不能很好将第一气囊罩住。
[0014]优选的,所述保温机构包括第一保温层、外壳、第二保温层、伴热电缆以及卡接槽,所述第一保温层固定安装在内管与保护层之间,且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外表面四周均开设有
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固定安装有伴热电缆,所述伴热电缆的外表面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二保温层以及外壳,所述保护层外表面靠近外壳的一侧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外壳固定嵌装在卡接槽内部。
[0015]工作时,在冬季进行石油运输时,温度低,石油的流动性进一步下降,影响石油的运输,现有的石油管道外表面通常铺设伴热电缆与保温层,对石油进行加热保温,然而,现有的伴热电缆被包裹在保温层内部,当需要对伴热电缆进行检修时,需要打开整个保温层,检修完成后,再包裹新的保温层,耗费保温材料较多,成本较高,通过设置第一保温层、外壳、第二保温层、卡接槽等,能够对伴热电缆所在的部分进行拆卸,损坏的保温材料仅为第二保温层,耗材较少,降低成本。
[0016]优选的,所述外壳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轮式石油管道,包括内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的外表面依次固定连接有保温机构(2)与保护层(3),所述保护层(3)有四个且呈环形阵列布设,所述内管(1)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调节机构(4);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转动轴(41)、涡轮叶片(42)、凸轮(43)、固定板(44)、挤压板(45)、第一气囊(46)、顶杆(47)、滚轮(48)、第一滑槽(49)、连接管(410)、固定座(411)、活动板(412)、弹簧(413)、导杆(414)、第二气囊(415)以及环形板(416),所述转动轴(41)转动安装在内管(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转动轴(4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片呈环形阵列布设的涡轮叶片(42),且所述转动轴(41)的两端均贯穿内管(1)、保温机构(2)以及保护层(3)并固定连接有凸轮(43),所述内管(1)的内部靠近转动轴(41)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环形板(416),所述环形板(416)的内表面两侧均滑动安装有活动板(412),所述活动板(412)远离环形板(416)内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导杆(414),所述环形板(416)外表面两侧开设有空腔,所述导杆(414)远离活动板(412)的一端贯穿环形板(416)并固定连接有推板(417),且所述推板(417)滑动安装在空腔内部,所述导杆(414)的外表面套装有弹簧(413),且所述弹簧(41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推板(417)与环形板(416),所述推板(417)远离弹簧(4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415),所述第二气囊(415)外表面远离推板(417)的一侧贯通连接连接管(410)的一端,所述保护层(3)外表面靠近凸轮(43)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座(411),所述连接管(410)的另一端贯穿内管(1)、保温机构(2)、保护层(3)以及固定座(411)并与第一气囊(46)相连接,所述固定座(411)外表面靠近凸轮(43)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挤压板(45),所述固定座(411)外表面远离凸轮(4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4),所述挤压板(4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长也朱浩奇王贺
申请(专利权)人:杨长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