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侧倾高功率密度机器人关节驱动单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驱动单元
,尤其是涉及一种抗侧倾高功率密度机器人关节驱动单元。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轴向厚度较小的驱动单元为了压缩减速器轴向尺寸,输出端往往设置单个而非并排轴承,当位于驱动单元一侧的输出端受到较大的轴向和径向负载时,由于输出端仅由单个轴承支撑,导致输出端在倾覆方向易发生位移和形变,并带动减速器内部零件和电机转子发生位移和形变,造成减速器精度破坏、寿命缩短、传动失效、转子转动不稳定、编码器工作异常等问题。
[0003]定子温升一直是限制电机功率密度的重要指标,由于驱动单元体积和内部空间有限,无法安装外部冷却设备,目前多采用金属外壳或散热片等被动散热方式,降温效果有限,驱动单元功率密度的提升受阻。
[0004]目前的机器人关节驱动单元,编码器、减速器、电机之间多为固接,体积大,维修难度大,替换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侧倾高功率密度机器人关节驱动单元,对减速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侧倾高功率密度机器人关节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组件(1)、减速器组件(2),所述电机组件(1)的输出端连接减速器组件(2),所述电机组件(1)包括定子(11)、磁钢(12)、转子(13)和叶轮(14),所述转子(13)和磁钢(12)固接且磁钢(12)周向均布于转子(13)内表面,所述磁钢(12)和定子(11)同心分布且两者之间形成气隙,所述转子(13)和叶轮(14)固接,所述减速器组件(2)包括内齿圈(210)、一级太阳轮(218)、一级行星轮(215)、一级行星架(209)、二级太阳轮(208)、二级行星轮(206)和输出法兰(202),所述内齿圈(210)位于定子(11)的内表面且内齿圈(210)和定子(11)固接,内齿圈(210)的内表面设有周向分布的环齿(2103),所述叶轮(14)和一级太阳轮(218)同心分布且同步旋转,所述一级太阳轮(218)的外周啮合多个周向均布的一级行星轮(215),每个一级行星轮(215)同时均啮合环齿(2103),多个一级行星轮(215)共同转动安装于一级行星架(209),所述一级行星架(209)的内表面固接二级太阳轮(208),所述二级太阳轮(208)的外周啮合多个周向均布的二级行星轮(206),每个二级行星轮(206)同时均啮合环齿(2103),多个二级行星轮(206)共同转动安装于输出法兰(202),所述一级行星轮(215)和二级行星轮(206)分别位于一级行星架(209)的两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抗侧倾高功率密度机器人关节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11)的内表面设有定子缺口(111),所述内齿圈(210)的外表面设有与定子缺口(111)相配的内齿圈缺口(2101),所述定子缺口(111)和内齿圈缺口(2101)配合形成供定子定位销(211)过盈配合插入的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抗侧倾高功率密度机器人关节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14)包括位于中心的中盘(141)、位于外围的外环(142)和叶片(143),所述中盘(141)和外环(142)之间通过周向均布的叶片(143)连接,所述外环(142)的一端延伸形成周向均布的插条(144),所述插条(144)对应插入相邻两个磁钢(12)之间且插条(144)与相邻两个磁钢(12)均贴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抗侧倾高功率密度机器人关节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圈(210)的外表面设有外台阶(2102),所述定子(11)安装于内齿圈(210)的外表面且定子(11)的一端抵住外台阶(2102),定子(11)的另一端通过压板(221)抵住,所述压板(2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