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开君专利>正文

一种多用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5069 阅读:2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多用插座,该插座是在现有技术多用插座的基础上改进实现的,它包括壳体、三相输出端插口、两相输出端插口、指示灯和电源输入线及插头,其要点在于壳体内电源输入回路上串接有一电压调节器,该调节器的调节旋钮设于壳体的外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简单合理,适用于各种需要调压电源的场合,使用非常方便。(*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插座,特别是一种多用插座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多用插座一般都仅仅是一个电压的传递装置,而没有调节电压的作用,在需要调节电压的场合使用常表现出不够方便,例如无调光装置的台灯要进行调光,电烙铁、电热毯要进行调温,电风扇调速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的多用插座。该插座是在现有技术多用插座的基础上改进实现的,它包括壳体、三相输出端插口、两相输出端插口、指示灯和电源输入线及插头,其要点在于壳体内电源输入回路上串接有一电压调节器,该调节器的调节旋钮设于壳体的外表面。本技术设计简单合理,适用于各种需要调压电源的场合,使用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压调节器电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图2给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根据图1所示,图中2是本技术插座的壳体,上有三相输出端插口6、两相输出端插口5、指示灯4和输入电源线及插头1外壳2内设有一电压调节器,该电压调节器的调节旋钮3设于壳体2的外表面;所说电压调节器的电原理如图2所示,图中的电阻R2、电容C组成阻容吸收网络,防止开关打开的瞬间尖峰脉冲损坏双向可控硅T1;电阻R3、R1、指示灯氖泡T、电阻R4组成移相触发网络,触发双向可控硅T并改变其导通角度,实现输出电压调节。其中R1、K是WH137-2-B570K带开关的电位器、R2是RT11-130K-1/8W普通碳膜电阻、R3是RT11-4.7K-1/8W普通碳膜电阻、R4是R11-470Ω-1/8W普通碳膜电阻、C是104J-250MPE微型涤纶电容、T是XAN343或NHR-90玻璃封装氖泡、T1是MAC97A6-MC1014(1A)或BCM3AM(3A/600V)双向可控硅。权利要求一种多用插座,包括壳体(2)、三相输出端插口(6)、两相输出端插口(5)、指示灯(4)、电源输入线及插头(1),其特征在于壳体(2)内电源输入回路上串接有一电压调节器,该调节器的调节旋钮(3)设于壳体(2)的外表面。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多用插座,该插座是在现有技术多用插座的基础上改进实现的,它包括壳体、三相输出端插口、两相输出端插口、指示灯和电源输入线及插头,其要点在于壳体内电源输入回路上串接有一电压调节器,该调节器的调节旋钮设于壳体的外表面。本技术设计简单合理,适用于各种需要调压电源的场合,使用非常方便。文档编号H01R13/66GK2539307SQ02214180公开日2003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25日专利技术者吴开君 申请人:吴开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用插座,包括壳体(2)、三相输出端插口(6)、两相输出端插口(5)、指示灯(4)、电源输入线及插头(1),其特征在于壳体(2)内电源输入回路上串接有一电压调节器,该调节器的调节旋钮(3)设于壳体(2)的外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开君
申请(专利权)人:吴开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