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斌专利>正文

交流掉电无漏电流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4802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流掉电无漏电流电源,它由三极管1、负载电阻2、线包4、基电阻3和导线5组成。用导线5将负载电阻2与三极管1集电极连接,三极管1基极与基电阻3连接,基电阻3后接线包4。将负载电阻2、线包4、发射极接入主回路中,其中负载电阻2端与被测电池正极端连接,线包4和发射极分别于被测电池负极端连接。根据三极管1的特性,在电源工作时,负载电阻2接入;电源不工作时,负载电阻2被断开。(*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交流掉电无漏电流电源
技术介绍
在电池生产领域,在交流电源断掉时要求电池生产设备不得有漏电流,以免在交流掉电时间较长时损坏在线电池。因任一种电源,为使电源在空载时稳定工作,都带有一定的假负载,这些假负载在交流掉电时,就成为电池的负载,电池通过这些假负载放电,就形成了设备的漏电流。现在通常采用将一个隔离二极管,或一个MOS管串在输出电路上的方式来解决漏电流胡问题。但将隔离二极管串在输出电路上,必然使功耗增加,增加了能耗。采用MOS管,使电源本身成本增加,同时也使客户的使用成本也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低成本、低能耗、能智能解决负载漏电流的交流掉电无漏电流电源。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由三极管、负载电阻、线包、基电阻和导线组成。用导线将负载电阻与三极管集电极连接,三极管基极与基电阻连接,基电阻后接线包。将负载电阻、线包、发射极接入主回路中,其中负载电阻端与被测电池正极端连接,线包和发射极分别于被测电池负极端连接。根据三极管的特性,在电源工作时,负载接入;电源不工作时,负载被断开。本技术成本低,能耗低,能智能解决负载漏电流。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一是本技术示意图。图中1.三极管、2.负载电阻、3.基电阻、4.线包、5.导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由三极管1、负载电阻2、线包4、基电阻3和导线5组成。用导线5将负载电阻2与三极管1集电极连接,三极管1基极与基电阻3连接,基电阻3后接线包4。将负载电阻2、线包4、发射极接入主回路中,其中负载电阻2端与被测电池正极端连接,线包4和发射极分别于被测电池负极端连接。根据三极管1的特性,在电源工作时,负载电阻2接入;电源不工作时,负载电阻2被断开。本实施例成本低,能耗低,能智能解决负载漏电流。当然,上述实施方法仅供说明本技术之用,而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在相应的
做出的变化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交流掉电无漏电流电源,它由三极管1、负载电阻2、线包4、基电阻3和导线5组成,其特征在于导线5将负载电阻2与三极管1集电极连接,三极管1基极与基电阻3连接,基电阻3后接线包4,将负载电阻2、线包4、发射极接入主回路中,其中负载电阻2端与被测电池正极端连接,线包4和发射极分别于被测电池负极端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交流掉电无漏电流电源,它由三极管1、负载电阻2、线包4、基电阻3和导线5组成。用导线5将负载电阻2与三极管1集电极连接,三极管1基极与基电阻3连接,基电阻3后接线包4。将负载电阻2、线包4、发射极接入主回路中,其中负载电阻2端与被测电池正极端连接,线包4和发射极分别于被测电池负极端连接。根据三极管1的特性,在电源工作时,负载电阻2接入;电源不工作时,负载电阻2被断开。文档编号H02M1/00GK2692914SQ200420015540公开日2005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17日专利技术者张斌 申请人:张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流掉电无漏电流电源,它由三极管1、负载电阻2、线包4、基电阻3和导线5组成,其特征在于:导线5将负载电阻2与三极管1集电极连接,三极管1基极与基电阻3连接,基电阻3后接线包4,将负载电阻2、线包4、发射极接入主回路中,其中负载电阻2端与被测电池正极端连接,线包4和发射极分别于被测电池负极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斌
申请(专利权)人:张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