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穹顶混凝土浇筑控制误差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84784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穹顶混凝土浇筑控制误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三维软件建模绘制出穹顶砼基层以及砼面层的三维布置图;采用圆周算法结合现场已有测量设备测量能力以及精度,定出在三维布置图上均匀设置经线和纬线,将整个穹顶由整体变成单元化;沿经度方向均匀设置基准点并在基准点埋入分段式钢筋,并在分段式钢筋上垫层高度位置进行标记;整个穹顶浇筑垫层砼,浇筑高度垫层高度标记处;整个穹顶绑扎穹顶板砼钢筋网片,绑扎的时候注意避让定位钢筋,之后浇筑穹顶板砼,混凝土面与定位钢筋顶面平齐。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穹顶砼浇筑过程中如何控制关键曲率误差技术问题,提高浇筑成型质量,减小现场工作量,提高现场施工效率。提高现场施工效率。提高现场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穹顶混凝土浇筑控制误差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砼浇筑施工
,具体为一种穹顶混凝土浇筑控制误差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的穹顶浇筑施工过程中,工期紧张,施工现场仪器精度较低,采用基层物质控制面层,范围大、误差偏差较大,存在多次修补情况,不能很好的保证基层施工完整性,同时浇筑过程标高反复确认,浇筑之前基地清理不好,等等都导致了工期的延长,以及质量的降低。同时在传统工艺浇筑完成后,面层收光的时候不能选择合适的参照点,造成穹顶曲率的偏差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穹顶混凝土浇筑控制误差的方法,可以解决穹顶砼浇筑过程中如何控制关键曲率误差技术问题,提高浇筑成型质量,减小现场工作量,提高现场施工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穹顶混凝土浇筑控制误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用三维软件建模绘制出穹顶砼基层以及砼面层的三维布置图;
[0006]S2:采用圆周算法结合现场已有测量设备测量能力以及精度,定出在三维布置图上均匀设置经线和纬线,将整个穹顶由整体变成单元化;
[0007]S3:沿经度方向均匀设置基准点;
[0008]S4:按照基准点的数量制作分段式钢筋,该分段式钢筋的锚入深度固定,外露长度为垫层与混凝土穹顶板厚度之和,并在垫层高度位置进行标记,将该分段式钢筋锚入基准点;
[0009]S5:整个穹顶浇筑垫层砼,浇筑高度为S4中的垫层高度标记处;
[0010]S6:整个穹顶绑扎穹顶板砼钢筋网片,绑扎的时候注意避让定位钢筋,之后浇筑穹顶板砼,混凝土面与定位钢筋顶面平齐。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三维布置图由穹顶的整个垫层、面层、经纬网线布置、穹顶曲率和定位布置这些参数设置而成。
[0012]作为优选,步骤S2中的纬线之间的间距为3m。
[0013]作为优选,步骤S3中沿经度方向每隔1.2米设一基准点,此时整个穹顶就被由一个整圆分成了一个由56条经线、1160个基准点覆盖的小单元格。
[0014]作为优选,步骤S4中在垫层高度位置留置红色胶带作为标记。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可保证穹顶混凝土浇筑误差在设计允许偏差内,同时减少现场施工周期以及提高工效,特别适用于类似大面积穹顶结构似混凝土浇筑。具体采用三维软件建模绘制出总的穹顶布置图,采用先进算法、结合现场施工队伍能力、测量设备,进行穹顶曲线划分之后在
沿着该曲线进行控制点的投射放点,采用钢筋(标高、经线、纬线)三位一体布置;采用点、线、面三层架构来有效解决穹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标高不易控制、球面曲率偏差过大、浇筑混凝土速度等关键技术问题,提高浇筑速度,减小现场工作量,提高球面基础基底一次成型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穹顶三维布置图的分段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分段式钢筋的结构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穹顶基层面层球面整体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1、纬线,2、经线,3、分段式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3]如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了可以解决穹顶砼浇筑过程中如何控制关键曲率误差技术问题,提供一个实施例:一种穹顶混凝土浇筑控制误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S1:用三维软件建模绘制出穹顶砼基层以及砼面层的三维布置图,其中,所述的三维布置图由穹顶的整个垫层、面层、经纬网线布置、穹顶曲率和定位布置这些参数设置而成。
[0025]在三维软件建模型之前要进行现场实地考察,了解图纸信息,确定好曲率以及基体重要参数,现场使用的测量放线仪器的精度、当地的海拔、气温等客观因素。
[0026]S2:采用圆周算法结合现场已有测量设备测量能力以及精度,定出在三维布置图上均匀设置经线2和纬线1,将整个穹顶由整体变成单元化,其中,需要确认经线2、纬线3的布置间距以及总数量,作为优选,纬线1之间的间距为3m,为现场穹顶的允许误差做出数据分析,保证经纬网线的区域曲率满足设计误差允许,对于现场经纬线布置采用白石灰线,钢卷尺进行投放。
[0027]S3:沿经度方向均匀基准点,作为优选,沿经度方向每隔1.2米设一基准点;此时整个穹顶就被由一个整圆分成了一个由56条经线,1160个基准点覆盖的小单元格,其中,在进行基准点划分时考虑设备基础、穹顶底板钢筋布置问题,避免碰撞。
[0028]S4:按照基准点的数量制作分段式钢筋3,该分段式钢筋3的锚入深度固定,外露长度为垫层与混凝土穹顶板厚度之和,并在垫层高度位置进行标记,采用留置红色胶带作为标记,将该分段式钢筋3锚入基准点,分段式钢筋3采用三级螺栓钢,直径不小于10mm,在钢筋切割过程中严格控制偏差值,正负5mm,分段式钢筋3的锚入深度需结合基层图纸压实度以及上部砼面层厚度,一般为20倍的直径,所有的分段式钢筋3长度刻度线标记均一致;
[0029]S5:整个穹顶浇筑垫层砼,浇筑高度为S4中的垫层高度标记处,标记处为红色胶带,所以浇筑高度为红色胶带下口,由于现场分段式钢筋3布置相对密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注意人员站位,浇筑振捣过程中严禁泵管、振动棒碰触分段式钢筋3;
[0030]S6:整个穹顶绑扎穹顶板砼钢筋网片,绑扎的时候注意避让定位钢筋,之后浇筑穹
顶板砼,混凝土面与定位钢筋顶面平齐,垫层浇筑完毕后,待砼强度达到30%左右,进行定位钢筋的清点以及复测,对于损坏,标高位置变化的钢筋进行替换,插补,混凝土面层浇筑时砼收光面必须与钢筋顶面平齐,以便于保证穹面曲率。
[0031]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2]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
[0033]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4]另外,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穹顶混凝土浇筑控制误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用三维软件建模绘制出穹顶砼基层以及砼面层的三维布置图;S2:采用圆周算法结合现场已有测量设备测量能力以及精度,定出在三维布置图上均匀设置经线(2)和纬线(1),将整个穹顶由整体变成单元化;S3:沿经度方向均匀设置基准点;S4:按照基准点的数量制作分段式钢筋(3),该分段式钢筋(3)的锚入深度固定,外露长度为垫层与混凝土穹顶板厚度之和,并在垫层高度位置进行标记,将该分段式钢筋(3)锚入基准点;S5:整个穹顶浇筑垫层砼,浇筑高度为S4中的垫层高度标记处;S6:整个穹顶绑扎穹顶板砼钢筋网片,绑扎的时候注意避让定位钢筋,之后浇筑穹顶板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振国左建郝军伟胡朝阳李超逸吕宏阳代茂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