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面向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的配网弹性指数评价体系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
,具体的,涉及面向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的配网弹性指数评价体系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势在必行,配电网将迎来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的挑战。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后,电网将出现“源荷缺乏互动、安全依赖冗余、平衡能力缩水、提效手段匮乏”等问题,而传统的配电网评价指标体系对这些问题的针对性不足。因此,需要建立一套面向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的配电网弹性评价体系,对配电网进行评价,找出电网薄弱环节,从而指导配电网发展方向和投资战略,为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提供重要支撑。
[0003]现有配电网评价体系仍处于探索实践阶段,较先进的是配电网“三效两率一度”评价。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首先从“网架结构效能”、“负荷供应效能”、“装备技术效能”维度构建“三效”评价体系,以此评价配电网薄弱环节,明确配电网项目需求;其次充分考虑现状配电网供电能力水平以及未来负荷发展需求,以“供电能力达成率”、“负荷水平达成率”进行联动研判,确定配电网投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面向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的配网弹性指数评价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影响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的配网弹性能力的弹性指数;S2、获取影响各个弹性指数的弹性因子,根据弹性因子所占的比重计算弹性指数;S3、根据各个弹性指数的弹性权重构建配网弹性指数评价体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的配网弹性指数评价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指数包括有承载指数f
a
、自愈指数f
b
、效能指数f
c
以及互动指数f
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向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的配网弹性指数评价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影响承载指数f
a
的弹性因子包括有:标准接线率f
a1
、线路重载率f
a2
、配变重载率f
a3
、综合电压合格率f
a4
以及主干线小截面比例f
a5
;承载指数f
a
的计算公式如下:f
a
=0.168f
a1
+0.248(f
a2
+f
a3
+f
a4
)+0.088f
a5
;其中:标准接线率f
a1
的计算方式为:区域内采用标准接线的公用线路条数/公用线路总条数;线路重载率f
a2
的计算方式为:区域内重载公用线路条数/公用线路总条数;配变重载率f
a3
的计算方式为:区域内重载公变数量/公变总数量;综合电压合格率f
a4
的计算方式为:用户实际运行电压偏差在限值范围内的累计运行时间与对应总运行统计时间的百分比;主干线小截面比例f
a5
的计算方式为:全部线路中存在小截面主干线的线路条数占区域线路总数的比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向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的配网弹性指数评价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影响自愈指数f
b
的弹性因子包括有:供电可靠率f
b1
、线路N
‑
1通过率f
b2
、线路分段合理率f
b3
、智能开关标准覆盖率f
b4
以及配电自动化自愈率f
b5
;自愈指数f
b
的计算公式如下:f
b
=0.256(f
b1
+f
b2
+f
b5
)+0.172f
b3
+0.06f
b4
;其中:供电可靠率f
b1
的计算方式为:统计期时间减去每户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后与统计期间时间比值的百分数;线路N
‑
1通过率f
b2
的计算方式为:满足N
‑
1的10kV线路条数与10kV公用线路总条数比值的百分数;线路分段合理率f
b3
的计算方式为:合理分段要求的线路与10kV公用线路总条数比值的百分数;智能开关标准覆盖率f
b4
的计算方式为:采用智能开断设备的数量/应配置智能开断设备的数量;配电自动化自愈率f
b5
的计算方式为:具备自愈功能的公用线路条数/公用线路总条数。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向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的配网弹性指数评价体系构建方法,
其特征在于,影响效能指数f
c
的弹性因子包括有:线路利用率f
c1
、配变利用率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超,戴攀,黄晶晶,孙飞飞,徐海霸,姜念,杨昆,宋宇,何鹏斐,何俊,
申请(专利权)人:天地电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