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真空吸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4657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膜真空吸头,包括吸头本体以及软质弹性套,所述吸头本体的内部具有空腔,所述吸头本体的上部具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接口,下部具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吸孔,所述吸头本体的下部形成轴向截面呈梯形的盘体,所述吸孔为多个,多个吸孔均匀分布于所述盘体的下表面,所述软质弹性套的形状与所述盘体适配,其上部套设于所述盘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真空吸头在吸附薄膜时,其软质弹性套会和薄膜一起发生微量变形,软质弹性套和薄膜容易完全贴合,形成真空腔,增加了密封性,也就增大了吸附力,即使薄膜与吸孔之间产生空隙,薄膜也不会从吸头上掉落,同时,薄膜也不会被下拉力扯下。薄膜也不会被下拉力扯下。薄膜也不会被下拉力扯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膜真空吸头


[0001]本技术涉及真空吸头
,尤其涉及一种薄膜真空吸头。

技术介绍

[0002]在自动填装产品入超薄型PE塑料袋的无人化作业中,通常会使用机械手(或自动取料装置)吸住真空传送带上的塑料袋袋口,并打开后进行产品装料。
[0003]但实际情况是,普通真空吸头在吸取塑料袋上层膜并往上打开袋口时,PE膜会从吸嘴上掉落。究其原因是超薄型PE膜具有超薄超软特性,当普通真空吸头吸住薄膜后,由于膜很薄,在真空度稍大的情况下膜会被吸入吸孔内,导致膜和吸孔边缘形成微小空隙而失去真空度,与此同时,由于塑料袋内存在静电以及塑料袋被吸附在传送带上等因素作用下,使得塑料袋上层膜被提升时有下拉力存在,导致吸附不牢的塑料袋上层膜被扯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密封性强、吸附力大的薄膜真空吸头。
[0005]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薄膜真空吸头,包括吸头本体,所述吸头本体的内部具有空腔,所述吸头本体的上部具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接口,下部具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吸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软质弹性套,所述吸头本体的下部形成轴向截面呈梯形的盘体,所述吸孔为多个,多个吸孔均匀分布于所述盘体的下表面,所述软质弹性套的形状与所述盘体适配,其上部套设于所述盘体上。
[0007]本技术真空吸头在吸附薄膜时,其软质弹性套会和薄膜一起发生微量变形,软质弹性套和薄膜容易完全贴合,形成真空腔,增加了密封性,也就增大了吸附力,即使薄膜与吸孔之间产生空隙,薄膜也不会从吸头上掉落,同时,薄膜也不会被下拉力扯下。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在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技术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本技术的吸头本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4为本技术的软质弹性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5为本技术的吸孔在盘体上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1所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薄膜真空吸头,用于吸附超薄型薄膜(厚度0.018mm

0.04mm),包括吸头本体110以及软质弹性套120。
[0015]如图3所示,吸头本体110呈圆柱状,其上段半径大于下段半径,内部具有空腔。
[0016]其中,吸头本体110也可以设计为半径一致的圆柱状,当然,还可以设计为圆柱状以外的其它形状。
[0017]如图1所示,吸头本体110的上端面具有与空腔连通的接口111,接口111为快插设计,便于连接气管,当然,也可以为普通的接口,并且接口111也可以设置在吸头本体110上部的其它位置。
[0018]如图1

3所示,吸头本体110的下部形成轴向截面呈等腰梯形的盘体112,盘体112的下表面均匀分布有与空腔连通的多个吸孔113,当然,盘体112的轴向截面也可以是非等腰梯形。
[0019]软质弹性套120的形状与盘体112适配,其上部套设于盘体112上。
[0020]工作时,腔体被抽真空度后,薄膜被吸附到吸孔113上,同时,在吸力的作用下软质弹性套120和薄膜会发生微量变形,软质弹性套120和薄膜容易完全贴合,形成真空腔,增加了密封性,也就增加了吸附力,即使薄膜与吸孔113之间产生空隙,薄膜也不会从吸头上掉落,同时,薄膜也不会被下拉力扯下,停止工作后,软质弹性套120在弹性作用下恢复原来的形状。
[0021]其中,如图5所示,多个吸孔113径向辐射状均匀分布于盘体112的下表面,进一步地,当孔数较少且孔径较大时,一旦真空度和流量较大,薄膜就容易被吸入孔洞而失去负压,当孔洞数较密而孔径较小时,真空度和流量可能很小导致吸不起薄膜,为了避免上述两种情况,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盘体112下表面的直径为15mm

40mm,多个吸孔113分为3组吸孔,3组吸孔分别分布于径向等距的3个同心圆上,每组吸孔为12个,3个同心圆的中心为盘体112的中心,吸孔113的直径为1.0

3.0mm。
[0022]为了方便生产,传统真空吸头上的吸孔通常是方形,这样在吸附薄膜时,方孔四周不容易和薄膜形成很好的密封,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吸孔113为圆孔,这样进一步提高了吸头的密封性和吸附力。
[0023]为了进一步提高吸孔113与薄膜之间的密封性,吸孔113具有圆角孔口,即将吸孔113设计为倒角(R角)。
[0024]吸头本体110采用金属材质,目的是为了加工(铸造)方便,不会变形,同时,也容易对吸孔113进行倒角处理。
[0025]其中,盘体112的下表面为内陷的弧形面,这样在吸附薄膜时,在软质弹性套120的配合下,容易形成真空腔,增加真空度。
[0026]软质弹性套120采用硅橡胶材质,其厚度为0.5

1.0mm,邵氏硬度为45

50度,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软质弹性材质。
[0027]为了使盘体112与软质弹性套120之间更加牢靠,如图3所示,盘体112的周面上具有径向的槽口112a,如图4所示,软质弹性套120的上部边缘具有嵌于槽口内的环形嵌入部121。
[0028]但是,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真空吸头,包括吸头本体,所述吸头本体的内部具有空腔,所述吸头本体的上部具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接口,下部具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吸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软质弹性套,所述吸头本体的下部形成轴向截面呈梯形的盘体,所述吸孔为多个,多个吸孔均匀分布于所述盘体的下表面,所述软质弹性套的形状与所述盘体适配,其上部套设于所述盘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真空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头本体呈圆柱状,所述接口形成于所述吸头本体的上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薄膜真空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头本体的上段半径大于下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薄膜真空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头本体为金属件,所述接口为快插接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薄膜真空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吸孔径向辐射状均匀分布于所述盘体的下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红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紫丹食品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