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热交换器的间隔件插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4653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引入一种间隔件,所述间隔件适于被夹在板式热交换器的相邻的两个传热板的周缘区之间,其中,所述间隔件在表面中形成有衬垫,所述衬垫适于环绕所述间隔件的内中空部。所述衬垫适于环绕所述间隔件的内中空部。所述衬垫适于环绕所述间隔件的内中空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热交换器的间隔件插入件

技术介绍

[0001]板式热交换器的传统结构包括叠置在彼此之上的多个传热板。传热板形成有图案,使得在每组相邻的传热板之间形成流动路径。用于流体的流动路径的入口和出口可以被形成为传热板中的开口。一些热交换器将板钎焊在一起,而在其他热交换器中,衬垫定位在传热板之间且在形成在传热板中的衬垫凹槽中。然后,衬垫布置在传热板的边缘部分以密封流动路径,并且布置在开口周围的区域处以密封成对的开口,使得所述开口中只有两个开口具有通向形成在传热板的一侧的流动路径的流动通道,而另外两个开口相对于该流动路径密封。
[0002]框架板可以例如在顶部和底部处被连接并紧固到热交换器板的堆,并且该框架板与传热板相比具有显着的厚度以承受较大的载荷。
[0003]衬垫式热交换器的已知问题是,衬垫易于变形和/或被挤压得稍微不在适当的位置。另一问题是传热板传统上除了在传热区段中成形有图案之外,还在周缘处和开口区域中成形有图案。这通常使板的制造非常复杂,并且增加了将板组装在热交换器中时不对齐的可能性。它还增加了在板中引入薄弱点或薄弱区域的可能性。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专利技术引入一种间隔件,所述间隔件适于被夹在板式热交换器的相邻的两个传热板的周缘区之间,其中,所述间隔件在表面中形成有衬垫,所述衬垫适于环绕所述间隔件的内中空部。
[0005]所述内中空部可以适于使所述两个传热板在由相连接的所述两个传热板限定的传热区域内接触。
[0006]所述间隔件可以适于防止所述两个传热板在所述周缘区中接触。
[0007]所述间隔件可以包括具有基部外部无衬垫区段的基部,其中所述基部外部无衬垫区段形成有间隔件杆开口,所述间隔件杆开口适于与形成在板周缘区中的板杆开口对齐。
[0008]所述间隔件杆开口可以适于使杆穿过两个框架板之间的传热板的堆。
[0009]所述间隔件可以包括适于与所述板开口对齐的间隔件开口。
[0010]所述间隔件可以形成有基部内部衬垫区段,所述基部内部衬垫区段限定间隔件开口(114、115)的相对于所述内中空部(105)的内侧,并且所述基部内部衬垫区段适于被定位在传热板(11)的斜向区域中,并且适于防止流在板开口(14、15)与所述传热区域(13)之间通过。
[0011]所述间隔件可以形成有多孔斜向支撑区段,所述多孔斜向支撑区段限定间隔件开口的相对于所述内中空部的内侧,并且所述多孔斜向支撑区段适于被定位在传热板的斜向区域中,并且适于允许流在板开口与所述传热区域之间通过。
[0012]可以由形成在斜向间隔件支撑部之间的斜向间隔件流动路径确保所述多孔斜向支撑部的孔隙率,所述斜向间隔件支撑部适于接触相邻的所述两个传热板。
[0013]所述多孔斜向支撑部可以由两个连接的同心半圆形部分形成,所述两个连接的同
心半圆形部分适于在被连接到传热板时被定位在斜向区域中。
[0014]所述间隔件可以包括具有基部外部无衬垫区段的基部,其中所述基部外部无衬垫区段形成有防错突出特征部,所述防错突出特征部适于与形成在所述传热板中的防错接纳特征部配合。
[0015]所述间隔件适于形成用于衬垫的支撑部。
[0016]所述间隔件可以包括具有基部外部无衬垫区段的基部,其中所述衬垫定位于所述外部无衬垫区段的内侧位置处。
[0017]所述间隔件可以比所述衬垫的材料基本上具有更大的刚性且更不可压缩。
[001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引入一种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由结构化的传热板的堆形成,每个结构化的传热板设有两对开口,每对开口提供分别至位于所述传热板的一侧的第一流动路径和位于所述传热板的第二侧的第二流动路径的入口和出口,并且其中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间隔件在板周缘区中被定位在至少两个邻接的相邻传热板之间。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衬垫类型的板式热交换器和传热板。
[0020]图2是具有衬垫的间隔件和传热板的元件的图示。
[0021]图3是具有成一体的衬垫的间隔件的图示。
[0022]图4A和图4B是具有成一体的衬垫的间隔件在斜向区域中的部分的俯视图和仰视图的图示。
[0023]图5是适用于间隔件和衬垫的传热板。
[0024]图6A和图6B是衬垫连接到间隔件的一侧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图1示出了由结构化的传热板11的集合或堆所形成的板式热交换器10的一个示例。传热板11中的每个传热板均设有两对开口,其中第一对开口14为形成在该传热板11的一侧的第一流动路径提供了入口和出口,并且第二对开口15为形成在该传热板11的第二侧的第二流动路径提供了入口和出口,该第二侧与第一侧相反。叠置的传热板11的开口14、15形成穿过板堆的通道。在图示的示例中,传热板11在周缘部分处适于容纳衬垫12,以分别将形成在每两个相邻的板11之间的流动路径相对于外部密封,并且密封一对开口14、15,其中在传热板11的相反侧,相应的另一对开口15、14被密封。此外,板堆布置在两个框架板50之间,通过杆52被保持在一起,在压缩下将传热板11紧密保持在一起。框架板50中的至少一个框架板包括开口51,该开口51与传热板的开口14、15对齐并且连接到外部流体管。
[0026]与流体直接接触的传热板11可以基本上很薄以便能够在相应的热流体与冷流体之间快速换热,并且该传热板11由耐介质的材料制成。
[0027]框架板50与传热板11相比相对较厚,以便承受来自被压缩的传热板11的堆的内力以及该框架板50可能遭遇的某些外部冲击两者。
[0028]传热板11的周缘部分在传统上带有图案,例如通过波纹而带有图案,以便接触邻接的相邻传热板11的图案,并且形成衬垫12的屏障。可以通过形成该衬垫12所抵靠的壁的区段来连接图案。
[0029]衬垫12定位于形成在被连接的传热板11之间的包括传热区域13的第一流动路径和第二流动路径的周边处,从而将流动路径和传热区域13相对于热交换器10的外部密封。
[0030]衬垫12还形成有衬垫斜向(diagonal)区段12A,该衬垫斜向区段12A定位于传热板11的斜向区域。斜向区域是开口14、15与传热区域13之间的相交部。位于一侧的衬垫12提供用于第二对开口15、14的衬垫斜向区段12A,从而将该第二对开口15、14相对于第一流动路径密封,并且位于第二侧的衬垫12提供用于第一对开口14、15的第二衬垫斜向区段12A,从而将该第一对开口14、15相对于第二流动路径密封。
[0031]图2示出了可替代的衬垫类型的热交换器10,其中间隔件100或衬垫单元100在板周缘区16中定位于传热板11之间。该图示出了热交换器10中的零部件,但并非是完全组装到热交换器10中时的零部件。
[0032]在下文中,当提到间隔件100时,也将指衬垫单元100,并且反之亦然。
[0033]间隔件100可以形成有基部101,该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隔件(100),所述间隔件适于被夹在板式热交换器(10)的相邻的两个传热板(11)的周缘区(16)之间,其中,所述间隔件在表面中形成有衬垫(102、102A、102B),所述衬垫适于环绕所述间隔件(100)的内中空部(1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件(100),其中,所述内中空部(105)适于使所述两个传热板(11)在由相连接的所述两个传热板(11)限定的传热区域(13)内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间隔件(100),其中,所述间隔件(100)适于防止所述两个传热板(11)在所述周缘区(16)中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间隔件(100),其中,所述间隔件(100)包括具有基部外部无衬垫区段(101A)的基部(101),其中所述基部外部无衬垫区段(101A)形成有间隔件杆开口(118),所述间隔件杆开口适于与形成在板周缘区(16)中的板杆开口(18)对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间隔件(100),其中,所述间隔件杆开口(118)适于使杆(52)穿过两个框架板(50)之间的传热板(11)的堆。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间隔件(100),其中,所述间隔件(100)包括适于与所述板开口(14、15)对齐的间隔件开口(114、115)。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间隔件(100),其中,所述间隔件(100)形成有基部内部衬垫区段(101B),所述基部内部衬垫区段限定间隔件开口(114、115)的相对于所述内中空部(105)的内侧,并且所述基部内部衬垫区段适于被定位在传热板(11)的斜向区域中,并且适于防止流在板开口(14、15)与所述传热区域(13)之间通过。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间隔件(100),其中,所述间隔件(100)形成有多孔斜向支撑区段(103),所述多孔斜向支撑区段限定间隔件开口(114、115)的相对于所述内中空部(105)的内侧,并且所述多孔斜向支撑区段适于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赫尔格
申请(专利权)人:丹佛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