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断接消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4481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断接消声器,包括消能连通构件,所述消能连通构件装配连接于雨水管的下端上,所述消能连通构件的下方设置有消声箱,所述消声箱内设置有分流导水构件,所述消声箱与消能连通构件之间设置有导向连通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道消声器技术领域,采用消减雨水动能从而降低出口冲击力达到尽可能降低噪声的目的;消能连通构件后接导向连通构件以及消声箱,消声箱内设置分流导水构件,充分起到缓能消声作用,落到箱体底部后经箱体底部导流管排出,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控制在箱体内部,从而满足周围环境噪声限值要求,将雨水排放噪声控制在环境允许范围内。雨水排放噪声控制在环境允许范围内。雨水排放噪声控制在环境允许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雨水断接消声器


[0001]本技术涉及管道消声器
,具体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和海绵城市建设的管道系统断接消声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家大力支持鼓励海绵城市建设,但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在一些领域存在技术空白,或者说是在海绵城市技术实施前没有考虑到的小的应用问题,本技术旨在解决目前发现的这类问题,目前建筑设计雨水收集方案大量采用屋面雨水斗收集雨水,经管道汇总后通过埋地敷设的管道接入市政雨水管网,但随着海绵城市建设及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实行,为解决屋面雨水径流,雨水收集系统新方案采用屋面雨水通过管道收集后在一层断接,不再采用埋地方式接入市政雨水井,一层断接后散排到附近设置的下沉绿地收集,绿地不能满足收集的雨水量再经溢流井排走,如说明书附图4所示。新方案带来了之前方案不存在的新问题,原方案雨水管道汇总后经埋地管道排走基本不涉及噪音问题,但新方案的在一层雨水断接处,特别是高层建筑,有的建筑接近百米雨水飞快下落流出冲刷地面或者碎石或者雨水簸箕产生较大噪音,严重影响一层二层室内人员的工作及休息,特别是在建筑小区夜深人静影响睡眠,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雨水断接消声器,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雨水断接消声器,包括消能连通构件,所述消能连通构件装配连接于雨水管的下端上,所述消能连通构件的下方设置有消声箱,所述消声箱内设置有分流导水构件,所述消声箱与消能连通构件之间设置有导向连通构件;
[0005]所述消能连通构件包括:导水管以及消能连接件,所述消能连接件分别设置于导水管的上下两端上,所述导水管上部的消能连接件与雨水管装配连接,所述导水管下部的消能连接件与导向连通构件相连接;
[0006]所述分流导水构件包括:支架、栅格过滤槽以及导流管,所述支架设置于消声箱内,所述栅格过滤槽设置于支架上,所述导流管对称插装于消声箱侧壁上且位于消声箱下部。
[0007]优选的,所述消能连接件包括:短管以及两个缓冲弯头,两个所述缓冲弯头分别固设在短管的两端上,两个所述缓冲弯头中的上方的一个与雨水管相连接,两个所述弯头的下方的一个与导水管相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导向连通构件包括:倾斜导管、水平导管以及两个消能弯头,所述倾斜导管的上端与导水管下部的消能连接件相连通,所述水平导管贯穿消声箱侧壁,两个所述消能弯头分别固设于水平导管的两端上且其中一个消能弯头与倾斜导管下端相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导水管的侧壁上开设有检查口,所述检查口位置设置有密封门。
[0010]优选的,所述消声箱的箱体部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消声箱上部设置有活动盖板。
[0011]优选的,所述消声箱内侧壁面上设置有缓冲消能层。
[0012]优选的,所述缓冲消能层为尼龙纤维材质网状结构。
[0013]优选的,所述消声箱内部的消能弯头为45
°
弯头且出口方向朝向上斜方。
[0014]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提供了雨水断接消声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雨水断接消声器,装置前端先设置消能连通构件,消减雨水动能从而降低出口冲击力达到尽可能降低噪声的目的;消能连通构件后接导向连通构件以及消声箱,消声箱内设置分流导水构件,充分起到缓能消声作用,雨水由雨水管、消能连通构件以及导向连通构件利用重力消减部分动能后进入消声箱内,落到箱体底部后经箱体底部导流管排出,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控制在箱体内部,从而满足周围环境噪声限值要求,将雨水排放噪声控制在环境允许范围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雨水断接处,特别是高层建筑,有的建筑接近百米雨水飞快下落流出冲刷地面或者碎石或者雨水簸箕产生较大噪音,严重影响一层二层室内人员的工作及休息的问题,并且解决了雨水从高处落下对地面的冲刷,造成绿地局部土壤流失较为严重以及影响绿地整体美观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所述雨水断接消声器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所述雨水断接消声器的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所述雨水断接消声器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现有技术中雨水断接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a、碎石;b、建筑物;1、雨水管;2、消声箱;3、导水管;4、支架;5、栅格过滤槽;6、导流管;7、短管;8、缓冲弯头;9、倾斜导管;10、水平导管;11、消能弯头;12、检查口;13、密封门;14、活动盖板;15、缓冲消能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的零部件依次进行连接,具体连接以及操作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
[0023]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雨水断接消声器:
[0024]实施例:由说明书附图1

3可知,本方案包括消能连通构件,消能连通构件装配连接于雨水管1的下端上,消能连通构件的下方设置有消声箱2,消声箱2内设置有分流导水构件,消声箱2与消能连通构件之间设置有导向连通构件;上述消能连通构件包括:导水管3以及消能连接件,消能连接件分别设置于导水管3的上下两端上,导水管3上部的消能连接件
与雨水管1装配连接,导水管3下部的消能连接件与导向连通构件相连接;其中分流导水构件包括:支架4、栅格过滤槽5以及导流管6,支架4设置于消声箱2内,栅格过滤槽5设置于支架4上,导流管6对称插装于消声箱2侧壁上且位于消声箱2下部,装置前端先设置消能连通构件,消减雨水动能从而降低出口冲击力达到尽可能降低噪声的目的,建筑物上部承接的雨水,经由雨水管1向下排出,并通过消能连通构件与导向连通构件的配合作用,使得水流冲击力消减后进入到消声箱2内,并利用支架4上的栅格过滤槽5对混杂在水流中的砂石进行拦截后,经由箱体侧壁的导流管6排出到下沉绿地内,冲击产生在箱体内,可以将噪声控制在箱体内部,从而满足周围环境噪声限值要求,将雨水排放噪声控制在环境允许范围内。
[0025]由说明书附图1

2可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述消能连接件包括:短管7以及两个缓冲弯头8,两个缓冲弯头8分别固设在短管7的两端上,两个缓冲弯头8中的上方的一个与雨水管1相连接,两个弯头的下方的一个与导水管3相连接,上述导向连通构件包括:倾斜导管9、水平导管10以及两个消能弯头11,倾斜导管9的上端与导水管3下部的消能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雨水断接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消能连通构件,所述消能连通构件装配连接于雨水管(1)的下端上,所述消能连通构件的下方设置有消声箱(2),所述消声箱(2)内设置有分流导水构件,所述消声箱(2)与消能连通构件之间设置有导向连通构件;所述消能连通构件包括:导水管(3)以及消能连接件,所述消能连接件分别设置于导水管(3)的上下两端上,所述导水管(3)上部的消能连接件与雨水管(1)装配连接,所述导水管(3)下部的消能连接件与导向连通构件相连接;所述分流导水构件包括:支架(4)、栅格过滤槽(5)以及导流管(6),所述支架(4)设置于消声箱(2)内,所述栅格过滤槽(5)设置于支架(4)上,所述导流管(6)对称插装于消声箱(2)侧壁上且位于消声箱(2)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断接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连接件包括:短管(7)以及两个缓冲弯头(8),两个所述缓冲弯头(8)分别固设在短管(7)的两端上,两个所述缓冲弯头(8)中的上方的一个与雨水管(1)相连接,两个所述缓冲弯头(8)的下方的一个与导水管(3)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断接消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明付缪永刚孙强韩松杨茗舒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