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体结构以及管体结构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84231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流体输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管体结构以及管体结构的制备方法,所述管体结构包括管体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管体本体的内壁的加固层,所述加固层沿所述管体本体的轴向呈螺旋状延伸。该管体结构具有沿管体本体的轴向呈螺旋状延伸的加固层,加固过程简单便利,且减少了搭接部,使得管体本体不易出现裂缝,减少了流体渗漏的现象。所述管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0:在所述管体本体的内壁铺设加固层,并使得所述加固层沿所述管体本体的轴向呈螺旋状延伸。该管体结构的制备方法简单便利,易于实现对管体本体的加固。易于实现对管体本体的加固。易于实现对管体本体的加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体结构以及管体结构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输送
,具体地涉及一种管体结构以及管体结构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前我国工程中使用管道的工程越来越多,需要对管道尤其是检测出有缺陷的输水管道进行加固,可在停水检修期对管道内部进行加固,主要采用的加固方法有粘钢法、加设内衬钢桶及粘贴碳纤维布等方法。
[0003]以粘贴碳纤维布为例,首先将碳纤维布裁剪成多个具有第一长度的第一长条段以及多个具有第二长度的第二长条段,然后将能够拼合形成同一个环形的第一长条段和相应的第二长条段粘贴在管道的内部,拼合形成同一个环形的第一长条段和第二长条段的彼此相邻的端部需要彼此相互搭接。通常沿管道的轴向需要粘贴多次以使得碳纤维布沿管道的轴向长度达到预设长度。在具体作业的过程中,粘贴完一环再进行下一环的粘贴,相邻的两环之间需搭接10cm。
[0004]按照上述方式进行加固,需要拼合粘贴完一环后再进行下一环的拼合粘贴,整个加固工艺复杂,并且拼合形成同一个环的两个长条段之间存在两个搭接部,易于成为内壁受力和流体渗漏的薄弱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结构(10)包括管体本体(12)以及设置于所述管体本体(12)的内壁的加固层(14),所述加固层(14)沿所述管体本体(12)的轴向呈螺旋状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呈螺旋状的所述加固层(14)具有沿所述管体本体(12)的轴向分布的多个加固环(140),所述管体本体(12)具有管体端口,所述管体端口所在的面为管体端面(120),所述加固环(140)的环端口(142)所在的面为加固环端面;其中:所述加固环端面与所述管体端面(120)之间的夹角为2
‑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环端面在从所述管体本体(12)的底部到所述管体本体(12)的顶部的方向上逐渐远离所述管体端面(1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呈螺旋状的所述加固层(14)具有沿所述管体本体(12)的轴向分布的多个加固环(140),相邻的所述加固环(140)彼此之间的搭接宽度至少为10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结构(10)包括设置在所述管体本体(12)和所述加固层(14)之间的粘贴层;和/或所述加固层(14)包括碳纤维布。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管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结构(10)包括设置于所述加固层(14)的表面的防护层。7.一种管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结构(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烨华杨进新丁艳辉石维新张奇杨玉锋程翠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