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中控制器用微型模拟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3936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中控制器用微型模拟断路器,包括包括电源、遥控分合闸电路和保护分合闸电路,遥控分合闸电路和保护分合闸电路的元器件和连接结构相同,均包括储能部分电路、分闸回路和合闸回路,遥控分合闸电路和保护分合闸电路通过按键K5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分闸与合闸的互锁,分闸之后只能合闸,合闸之后只能分闸,且必须储能后才能再次进行合闸,与断路器工作状态一致。同时,通过使用发光二极管反向并联在分合闸继电器线圈上,利用继电器动作完成后的反向电动势来点亮发光二极管,既可以显示分合闸动作是否完成,又可以防止反向电动势对电路造成干扰。电动势对电路造成干扰。电动势对电路造成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中控制器用微型模拟断路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产品测试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集中控制器用微型模拟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在配网终端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常需要断路器来验证其功能,在生产测试的时候,也需要断路器来进行出厂测试,特别是在出货高峰期,测试需求更是强烈,因此模拟断路器的需求量大。
[0003]中国专利CN215449471U公开了一种模拟断路器,该设计通过两个光耦将分合闸信号连到磁保持继电器,两个继电器来模拟断路器分合闸过程。当有合闸信号时,继电器动作,触点处于动作状态, HW触点与+24V短接,产生合位信号;当有分闸信号时,继电器复归,触点恢复到复归状态,FW触点与 +24V短接,产生分位信号。但这种电路设计中,当分闸时,分闸光耦导通,合闸时,合闸光耦导通。也即是,在分闸之后,分闸回路仍然能工作,合闸之后,仍然能进行合闸操作,没有做到分闸与合闸的互锁,且该模拟断路器无法模拟实际断路器的分合闸线圈,因此无法做到控制回路断线检测,与实际断路器还是有很大区别,无法实现真正的模拟断路器的功能。
[0004]中国专利CN107102232A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模拟断路器,包括合闸支路与分闸支路,合闸支路用于模拟断路器的合闸情况,分闸支路用于模拟断路器的分闸情况,合闸与分闸的状态由合闸指示灯与分闸指示灯显示。但其并不能够满足断路器已储能的情况下,分闸回路与合闸回路处于互斥的状态,即断路器的分合闸电路必须有且仅有一路是准备执行遥控的状态;并且其分合闸电路的电阻太大,对控制器的检测电路而言,相当于开路,也无法被控制器检测到控制回路在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集中控制器用微型模拟断路器,通过使用额定电压为1.5V继电器线圈来模拟断路器的分合闸线圈,更符合断路器工作状态;且设计分闸与合闸的互锁,与断路器工作状态一致。
[0006]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集中控制器用微型模拟断路器,包括电源、遥控分合闸电路和保护分合闸电路,其中所述遥控分合闸电路和保护分合闸电路的元器件和连接方式均相同,遥控分合闸电路和保护分合闸电路通过按键 K5串联,遥控分合闸电路和保护分合闸电路的分位、合位、未储能信号均同步共用;所述遥控分合闸电路包括储能部分电路、分闸回路和合闸回路;所述分闸回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电阻R1并联第六电阻 R6后作为第一电阻组,第一电阻组的一端与第二继电器K2线圈正极相连,另一端连接分闸遥控对外接口 FZ+,第二继电器K2线圈的负极连接有第一继电器K1的4脚;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二整流二极管D2 与第三十九整流二极管D39串联后与第二继电器K2线圈并联;第一继电器K1的3脚连接有电源
的负极;所述合闸回路包括第二电阻R2,第二电阻R2与第五电阻R5并联后作为第二电阻组,第二电阻组的一端连接有第四继电器K4的6脚,另一端连接有第三继电器K3线圈的正极,第三继电器K3线圈的负极与继电器K1的5脚相连;第三整流二极管D3、第四整流二极管D4与第三十八整流二极管D38串联后与第三继电器K3线圈并联;第一继电器K1的复归线圈串联有第三继电器K3的第三触点K3C,第一继电器K1 的动作线圈串联有第二继电器K2的第二触点K2B,第四继电器K4的复归线圈串联有第三继电器K3的第二触点K3B,第四继电器K4串联有按键K5。
[0008]进一步地,第八继电器K8的第二触点开关K8B和第三继电器K3的第二触点开关K3B并联。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继电器K2线圈反向并联有第二十四发光二极管D24;第三继电器K3向并联有第二十三发光二极管D23。
[0010]进一步地,所述电源采用48V电源,继电器线圈的额定电压为1.5V,继电器线圈的阻值为10Ω。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复归线圈并联有第二电解电容C2,第一继电器K1的动作线圈并联有第一电解电容C1,第四继电器K4的复归线圈并联有第六电解电容C6。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解电容C2、第一电解电容C1和第六电解电容C6均为22uF。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复归线圈并联有第六续流二极管D6;第一继电器K1的动作线圈并联有第五续流二极管D5,第四继电器K4的复归线圈并联有第十三续流二极管D13,第四继电器K4 的动作线圈并联有第十四续流二极管D14。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1、实现了分闸与合闸的互锁,分闸之后只能合闸,合闸之后只能分闸,且必须储能后才能再次进行合闸,与断路器工作状态一致。
[0016]2、使用额定电压为1.5V继电器线圈来模拟断路器的分合闸线圈,线圈阻值仅为10Ω,电路工作电压为48V,更符合断路器工作状态。
[0017]3、本专利技术巧妙的使用发光二极管反向并联在分合闸继电器线圈上,利用继电器动作完成后的反向电动势来点亮发光二极管,既可以显示分合闸动作是否完成,又可以防止反向电动势对电路造成干扰。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集中控制器用微型模拟断路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并不对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构成限制。
[0020]实施例1
[0021]如附图1所示,一种集中控制器用微型模拟断路器,包括电源、遥控分合闸电路和保护分合闸电路。
[0022]遥控分合闸电路包括第一分闸回路、第一合闸回路和第一储能部分电路;保护分合闸电路包括第二分闸回路、第二合闸回路和第二储能部分电路。
[0023]所述第一分闸回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电阻R1并联第六电阻R6后作为第一电阻组,第一电阻组的一端与第二继电器K2线圈正极相连,另一端连接有分闸遥控的对外接口FZ+,第二继电器K2线圈的负极连接有第一继电器K1的4脚;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二整流二极管D2与第三十九整流二极管 D39串联后与第二继电器K2线圈并联,第二十四发光二极管D24与第二继电器K2线圈反向并联。
[0024]第一继电器K1的3脚连接有48V电源的负极,第一继电器K1的3脚与4脚在第一继电器K1 复归状态时导通。第一继电器K1的8脚连接有遥信公共端YXCOM,第一继电器K1的6脚连接分位遥信的接口FW。
[0025]第一合闸回路包括第二电阻R2,第二电阻R2与第五电阻R5并联后作为第二电阻组,第二电阻组的一端连接有第四继电器K4的6脚,另一端连接有第三继电器K3线圈的正极,第三继电器K3线圈的负极与第一继电器K1的5脚相连;第三整流二极管D3、第四整流二极管D4与第三十八整流二极管D38 串联后与第三继电器K3线圈并联,第二十三发光二极管D23与第三继电器K3线圈反向并联。
[0026]第一继电器K1的3脚与5脚在第一继电器K1动作状态时导通。第一继电器K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中控制器用微型模拟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遥控分合闸电路和保护分合闸电路,其中所述遥控分合闸电路和保护分合闸电路的元器件和连接方式均相同,遥控分合闸电路和保护分合闸电路通过按键K5串联,遥控分合闸电路和保护分合闸电路的分位、合位、未储能信号均同步共用;所述遥控分合闸电路包括分闸回路和合闸回路;所述分闸回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电阻(R1)并联第六电阻(R6)后作为第一电阻组,第一电阻组的一端与第二继电器(K2)线圈正极相连,另一端连接有分闸遥控对外接口(FZ+),第二继电器(K2)线圈的负极连接有第一继电器(K1)的4脚;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二整流二极管(D2)与第三十九整流二极管(D39)串联后与第二继电器(K2)线圈并联;第一继电器(K1)的3脚连接有电源的负极;所述合闸回路包括第二电阻(R2),第二电阻(R2)与第五电阻(R5)并联后作为第二电阻组,第二电阻组的一端连接有第四继电器(K4)的6脚,另一端连接有第三继电器(K3)线圈的正极,第三继电器(K3)线圈的负极与继电器(K1)的5脚相连;第三整流二极管(D3)、第四整流二极管(D4)与第三十八整流二极管(D38)串联后与第三继电器(K3)线圈并联;第一继电器(K1)的复归线圈串联有第三继电器(K3)的第三触点(K3C),第一继电器(K1)的动作线圈串联有第二继电器(K2)的第二触点(K2B),第四继电器(K4)的复归线圈串联有第三继电器(K3)的第二触点(K...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少鹏李强肖泽龙刘世验冯喜军曾辛
申请(专利权)人:威胜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