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红茶中聚酯型儿茶素A的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红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红茶中聚酯型儿茶素A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酯型儿茶素是近些年茶叶中发现的新的儿茶素二聚物,与茶黄素类形成的底物相同,且聚酯型儿茶素含量和茶黄素相近。聚酯型儿茶素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消炎、杀菌、抗病毒、降脂减肥的功效,并且很多功效要强于茶黄素,与红茶的品质呈现正相关关系,鉴于聚酯型儿茶素的功能及其与红茶品质的关联,提高红茶中聚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开发红茶产品也是一条新的研发思路。
[0003]红茶中的聚酯型儿茶素主要是聚酯型儿茶素A,其是由2个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分子聚合而成,主要是红茶揉捻和发酵工序过程中形成,其在红茶加工过程中与茶黄素含量变化规律略有相似,又不完全相同。发酵温湿度对聚酯型儿茶素A的形成和积累影响较大,并且萎凋过程的调控对氧化酶活性和儿茶素的变化也提供基础,因此,如何在加工过程中把控好萎凋和发酵工序对最终红茶的品质产生直接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设计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红茶中聚酯型儿茶素A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鲜叶采摘:采摘嫩度为单芽和一芽一叶;2)两段式程控萎凋:采用人工气候房进行控温控湿萎凋;3)揉捻:采用揉捻机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60
‑
90min;4)解块:将揉捻叶用解块机进行解块;5)两段式程控发酵:将茶叶放置发酵室或发酵机内进行发酵;6)干燥:采用毛火和足火两步干燥法进行干燥处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红茶中聚酯型儿茶素A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采摘的鲜叶需满足三种儿茶素含量的要求,即EGCG含量大于4.5%,EC含量小于1%,ECG含量小于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红茶中聚酯型儿茶素A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两段式程控萎凋的具体步骤为:将茶鲜叶薄摊在萎凋架上,先控制萎凋温度为18
‑
25℃、湿度为70
‑
90%,萎凋5
‑
10h,然后调节萎凋温度为28
‑
35℃、湿度为40
‑
70%,萎凋4
‑
8h,使萎凋叶含水率降至62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和源,王伟伟,张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