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特种作业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3393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1:15
野外特种作业车,涉及车辆的技术领域,包括车辆主体,在所述车辆主体的后部连接急救方仓,在车辆主体的前部设置驾驶室和转动臂,转动臂的下端转动连接在车辆主体上,转动臂的上端铰接伸缩吊臂,伸缩吊臂的另一端连接高空操作平台,所述高空操作平台包括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在第一平台上连接导套,在第二平台上连接导杆,导杆设置在导套内,在导套上连接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伸缩端与导杆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高空操作平台可分、合,伸缩吊臂可折叠,结构紧凑、合理。合理。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野外特种作业车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的
,尤其涉及救援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面对一些灾情及重大事故时,一般通过飞机等交通工具到达现场展开救援工作,将伤员通过飞机进行转运,由于野外或特殊的场地没有跑道或停机坪,飞机只能停在距离较远的合适地方,目前,由于没有配套的救援作业车,造成救援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方便救援的野外特种作业车。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野外特种作业车,包括车辆主体,在所述车辆主体的后部连接急救方仓,在车辆主体的前部设置驾驶室和转动臂,转动臂的下端转动连接在车辆主体上,转动臂的上端铰接伸缩吊臂,伸缩吊臂的另一端连接高空操作平台,所述高空操作平台包括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在第一平台上连接导套,在第二平台上连接导杆,导杆设置在导套内,在导套上连接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伸缩端与导杆相连。
[0005]救援时,当飞机停在距离较远的地方,将本作业车开到合适的位置后,展开伸缩吊臂,并且转动臂可360
°
进行转动,第一气缸工作将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分离,分离的距离可达到90mm(由于飞机的机头部分宽度为70 mm—80 mm,通过伸缩吊臂和旋转臂将高空操作平台靠近飞机,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位于机头的两侧,方便将伤员从机舱移出至平台上。
[0006]本技术的高空操作平台可分、合,伸缩吊臂可折叠,结构紧凑、合理。
[0007]为了减小摩擦力,在所述导套与导杆之间设置滚轴,滚轴连接在滚轴座内,滚轴座与导套连接。
[0008]为了保护飞机外壳,第一平台的底部四周和第二平台的底部四周均连接防碰撞保护带,防碰撞保护带由柔软的材料做成。
[0009]本技术的伸缩吊臂与高空操作平台通过调节机构连接,可以对高空操作平台进行水平调节和360
°
旋转调节。
[0010]本技术的调节机构包括水平调节器和360
°
调节器,所述水平调节器包括短立柱、第二气缸和铰接座,短立柱的上端与伸缩吊臂连接,短立柱的下端与铰接座相铰接,第二气缸的缸筒连接在短立柱上,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铰接座相铰接;所述360
°
调节器包括调节座、蜗杆、蜗轮轴和蜗轮,所述调节座与铰接座相连,所述蜗杆支撑在调节座上,并且端部伸出调节座后连接摇柄,所述蜗轮轴竖向布置,蜗轮轴的上端穿过铰接座后一体设置凸台,蜗轮连接在蜗轮轴上并且设置在调节座内,蜗轮与蜗杆相啮合,蜗轮轴与所述高空操作平台连接。当高空操作平台倾斜时,第二气缸工作,带动铰接座转动,从而带动高空操作平台转动,将平台调节至水平状态。为了将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之间的开口朝向飞机,旋转摇柄使蜗杆转动,带动蜗轮和蜗轮轴转动,从而高空操作平台与短立柱相对转动,使第一平台
和第二平台位于机头的两侧。
[0011]为了方便上下进出急救方仓,在所述车辆主体的后端设置梯子放置腔,梯子放置腔内设置折叠梯,折叠梯包括梯架,在梯架上设置多组踏板组件,踏板组件包括踏板、折叠限位板、展开限位杆,踏板与梯架相铰接,折叠限位板与梯架相连接并且设置在踏板的上方,展开限位杆与梯架相连接并且设置在踏板的下方。不使用时,将踏板放在折叠限位板上,踏板呈折叠状态,再将折叠梯放入梯子放置腔内备用。
[0012]为了方便取出折叠梯,在所述梯架的下端连接端板,端板上连接把手。
[0013]为了保证空气交换,在所述急救方仓内设置排气系统。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0016]图3为图1的B向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展开时的示意图。
[0018]图5为图4在使用场合的示意图。
[0019]图6为高空操作平台与伸缩吊臂连接的示意图。
[0020]图7为图6中第二平台折叠后的示意图。
[0021]图8为图6中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分离后的示意图。
[0022]图9为高空操作平台与伸缩吊臂连接的剖视图。
[0023]图10为图9中C

C向视图。
[0024]图11为图9中D

D向视图。
[0025]图12为图9中E部放大图。
[0026]图13为本技术折叠梯的示意图。
[0027]图中,1车辆主体,2驾驶室,3伸缩吊臂,4急救方仓,5梯子放置腔,6折叠梯,61梯架,62折叠限位板,63踏板,64展开限位杆,65端板,66把手,7排气系统,8水平调节器,81第二气缸,82铰接座,83短立柱,9高空操作平台,91第一平台,911第一底板,912第一护栏,92第二平台,921底座,922第二底板,923第二护栏,93防碰撞保护带,94滚轴座,95导套,96第一气缸,97导杆,98滚轴,10油缸,11转动臂,12合体控制器,14为360
°
调节器,141凸台,142蜗轮轴,143调节座,144蜗杆,145摇柄,146蜗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如图1至图13所示,野外特种作业车,包括车辆主体1,在车辆主体1的后部连接急救方仓4,在急救方仓4内设置排气系统7。在车辆主体1的前部设置驾驶室2和转动臂11,驾驶室2固定连接在车辆主体1上,转动臂11的下端通过回转机构连接在车辆主体上1(回转机构为成熟技术,常用于挖掘机、混凝土泵车等工程车上),转动臂11的上端铰接伸缩吊臂3,伸缩吊臂3与转动臂11之间通过油缸10连接,伸缩吊臂3的另一端连接高空操作平台9。工作时通过油缸10伸出支撑伸缩吊臂3。
[0029]救援时,救援人员站在高空操作平台9内,高空操作平台9包括第一平台91和第二平台92,第一平台91包括第一底板911和第一护栏912,第二平台92包括底座921,底座921的
一端固定连接一根连接柱924,在底座921上通过铰链铰接第二底板922,第二底板922上连接第二护栏923。在第一底板911的四周和底座921的四周均连接防碰撞保护带93。在第一平台91的上端连接导套95,在连接柱924的上端连接导杆97,导杆97设置在导套95内,在导套95与导杆97之间设置滚轴98,滚轴98连接在滚轴座94内,滚轴座94与导套95连接。在导套95上连接第一气缸96,第一气缸96的活塞杆与导杆97相连。
[0030]不工作时,第一气缸96缩回,第二底板922沿铰链转动折叠,将第二护栏923放入第一平台91内,既减小体积又可作为座椅。当需要展开时,按下合体控制器12,控制第一气缸96工作,活塞杆伸出带动连接柱924向外伸出,从而实现第二平台92与第一平台91分离。当需要合体时,按下合体控制器12,控制第一气缸96缩回。
[0031]伸缩吊臂3与高空操作平台9通过调节机构连接,调节机构包括水平调节器8和360
°
调节器14,水平调节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野外特种作业车,包括车辆主体,其特征是:在所述车辆主体的后部连接急救方仓,在车辆主体的前部设置驾驶室和转动臂,转动臂的下端转动连接在车辆主体上,转动臂的上端铰接伸缩吊臂,伸缩吊臂的另一端连接高空操作平台,所述高空操作平台包括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在第一平台上连接导套,在第二平台上连接导杆,导杆设置在导套内,在导套上连接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伸缩端与导杆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特种作业车,其特征是:在所述导套与导杆之间设置滚轴,滚轴连接在滚轴座内,滚轴座与导套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特种作业车,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平台的底部四周和第二平台的底部四周均连接防碰撞保护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特种作业车,其特征是:所述伸缩吊臂与高空操作平台通过调节机构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野外特种作业车,其特征是: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水平调节器和360
°
调节器,所述水平调节器包括短立柱、第二气缸和铰接座,短立柱的上端与伸缩吊臂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先进战地救援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