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冬梅专利>正文

高压电源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3335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电源发生器,包括密封外壳、高频升压器,其特征在于:在密封外壳内有两个绝缘支架,其与绝缘外壳形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腔体,且中部腔体内还设有绝缘介质;一个腔体内设置控制与开关电路主板及与之相连的高频升压器,控制与开关电路主板有三个与供电电路并与之相连的接头A、B和C,高频升压器与电缆相连并与设在绝缘介质中串联且固定在两绝缘支架上的倍加器模块相连,设在另一腔体内的高压输出电缆与倍加器模块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电路设计简单,所用元器件少;电源输出功率大:功率高、稳定性好;体积小便于携带,大大缩小了电源体积,降低了器件在绝缘和容量方面的要求,并且由于体积小所以便于携带和安装维修;成本低,整机成本在350-400元之间利于推广。(*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源制造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电气设备使用的高压电源发生器
技术介绍
在现代电气设备中,高压电源发生器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雷达、x光机、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器等设备中都是必不可少的装备;也是目前发展非常迅速的装备。公知技术中,采用工频输入、变压器升压、倍压整流输出的高压电源,因其工作频率低,变压器和倍压器受绝缘限制,电源的体积大、整机重、成本高,限制其应用范围,一般只能固定于室内使用,而采用变频方式的高压电源发生器,虽然体积小,但因变频器件多采用电子管、晶体管等,电路设计复杂、可靠性不高,使用不便,不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缺限,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输出功率大、体积小且便于携带的高压电源发生器。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根据开关电源的有关设计方法及理论,采用单VMOS管为开关管而实现其专利技术目的。为实现其专利技术目的,申请人采用了以下技术解决方案高压电源发生器包括密封外壳、高频升压器,在密封外壳内有两个绝缘支架,其与绝缘外壳形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腔体,且中部腔体内还设有绝缘介质;一个腔体内设置控制与开关电路主板及与之相连的高频升压器,控制与开关电路主板有三个与供电电路并与之相连的接头A、B和C,高频升压器与电缆相连并与设在绝缘介质中串联且固定在两绝缘支架上的倍加器模块相连,设在另一腔体内的高压输出电缆与倍加器模块相连通。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电路设计简单,所用元器件少;2、电源输出功率大功率高、稳定性好,0-150V持续可调,工作频率在17KHz;3、体积小便于携带,大大缩小了电源体积,降低了器件在绝缘和容量方面的要求,并且由于体积小所以便于携带和安维修;4、成本低,整机成本在350-400元之间利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电路原理示意图。图中标号1是密封外壳、2是高频升压器、3绝缘支架、4腔体、5绝缘介质、6倍加器模块、7高压输出电缆、8控制与开关电路主板、9插头、10插孔、11电缆。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高压电源发生器包括密封外壳1、高频升压器2,在密封外壳1内有两个绝缘支架3,其与绝缘外壳1形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腔体4,且中部腔体1内还设有绝缘介质5;一个腔体4内设置控制与开关电路主板8及与之相连的高频升压器2,控制与开关电路主板3有三个与供电电路并与之相连的接头A、B和C,高频升压器2与电缆11相连并与设在绝缘介质5中串联且固定在两绝缘支架3上的倍加器模块6相连,设在另一腔体4内的高压输出电缆7与倍加器模块6相连通。参照图3,高压电源发生器主要由变压器B1、开关管T4及R1、C3、D1构成开关主回路,集成脉宽调制器IC-TL494及其它元件组成脉冲振荡电路,倍压整流滤波电路由电容C8-C14、二极管D3-15组成,R10、W2R7、C6、VT、R2、T1构成保护电路,C4、R11、D2为尖峰吸收回路。其具体连接关系是直流电压输入A点与C1正极、R1和C3并联后一端及B1初级绕组的一端相连,D1的负极串接于R1和C3并联后的一端,正极接于B1初级绕组的另一端和开关管T4,C4、R11串联后与D2并联,D2负极端接T4,另一端接地,直流电压输入端B与IC的8、11、12脚及T2的集电极相连,IC的14脚分别与W1、R2、R3的一端和T1的发射极相连,IC的4脚与T1的集电极、R3和R4串联接点相连;R2的另一端接于T1的基极和VT的正极,VT的门极接于C6和R7并联的一端及W2的一端,W2的另一端接于R10的一端和T4的源极,C5并联于VT的正负极间,C7和R5的一端分别接于IC的5、6脚,另一端接地,IC的9、10脚接于R6的一端和T2、T3的基极,T2、T3的发射极相连并接于R8的一端,R8的另一端与R9的一端和T4的栅极相连,R4,R6的另一端和T3的集电极、R9、R10的另一端分别接地;B1的次级绕组接于由C8-C14、D3-D15组成的倍加器两个输出端,其中一端接地。电路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电源开通后,B点输入12V直流电压作为IC供电源,脉冲振荡器产生17KHz的触发脉冲,经T2、T3整形,由限流电阻R8加至T4的控制端栅极,改变电位器W1阻值可调整输出脉冲的占空比,电路振荡频率f由R5、C7决定;开关电路的供电电源由A点输入的可调直流提供;当触发脉冲没来时,T4截止,触发脉冲来后,开关管T4导通,由此在变压器B1的次级产生高频电压信号,经B1升压,由倍压整流后输出提供使用;C4、R11、D2构成的尖峰吸收回路,保护开关管T4;电源正常时,VT呈截止状态,如出现放电或倍压整流滤波电路电容,二极管损坏导至过流时,B1次级瞬间将流过极大电流,R10电位上升,VT的控制级将获得足够的触发电压而导通,IC第4脚电位升高,触发脉冲被切断,电源停止工作,输出为零而保护了整个电路。权利要求1.一种高压电源发生器,包括密封外壳、高频升压器,其特征在于在密封外壳内有两个绝缘支架,其与绝缘外壳形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腔体,且中部腔体内还设有绝缘介质;一个腔体内设置控制与开关电路主板及与之相连的高频升压器,控制与开关电路主板有三个与供电电路并与之相连的接头A、B和C,高频升压器与电缆相连并与设在绝缘介质中串联且固定在两绝缘支架上的倍加器模块相连,设在另一腔体内的高压输出电缆与倍加器模块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电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该高压电源发生器的电路具体连接关系为直流电压输入A点与C1正极、R1和C3并联后一端及B1初级绕组的一端相连,D1的负极串接于R1和C3并联后的一端,正极接于B1初级绕组的另一端和开关管T4,C4、R11串联后与D2并联,D2负极端接T4,另一端接地,直流电压输入端B与IC的8、11、12脚及T2的集电极相连,IC的14脚分别与W1、R2、R3的一端和T1的发射极相连,IC的4脚与T1的集电极、R3和R4串联接点相连;R2的另一端接于T1的基极和VT的正极,VT的门极接于C6和R7并联的一端及W2的一端,W2的另一端接于R10的一端和T4的源极,C5并联于VT的正负极间,C7和R5的一端分别接于IC的5、6脚,另一端接地,IC的9、10脚接于R6的一端和T2、T3的基极,T2、T3的发射极相连并接于R8的一端,R8的另一端与R9的一端和T4的栅极相连,R4,R6的另一端和T3的集电极、R9、R10的另一端分别接地;B1的次级绕组接于由C8-C14、D3-D15组成的倍加器两个输出端,其中一端接地。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电源发生器,包括密封外壳、高频升压器,其特征在于在密封外壳内有两个绝缘支架,其与绝缘外壳形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腔体,且中部腔体内还设有绝缘介质;一个腔体内设置控制与开关电路主板及与之相连的高频升压器,控制与开关电路主板有三个与供电电路并与之相连的接头A、B和C,高频升压器与电缆相连并与设在绝缘介质中串联且固定在两绝缘支架上的倍加器模块相连,设在另一腔体内的高压输出电缆与倍加器模块相连通;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电路设计简单,所用元器件少;电源输出功率大功率高、稳定性好;体积小便于携带,大大缩小了电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压电源发生器,包括密封外壳、高频升压器,其特征在于:在密封外壳内有两个绝缘支架,其与绝缘外壳形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腔体,且中部腔体内还设有绝缘介质;一个腔体内设置控制与开关电路主板及与之相连的高频升压器,控制与开关电路主板有三个与供电电路并与之相连的接头A、B和C,高频升压器与电缆相连并与设在绝缘介质中串联且固定在两绝缘支架上的倍加器模块相连,设在另一腔体内的高压输出电缆与倍加器模块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吴冬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