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鸿彪专利>正文

一种灯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3313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灯灯头,它由壳体、导电头和连接线组成,其主要特征是壳体内设有由多个二极管、电阻和电容组成的电流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开灯时的冲击电流,延长灯泡使用寿命,避免频繁更换灯泡,节约开支。(*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灯灯头,特别是用于白炽灯的灯头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由导电头和壳体组成的电灯灯头虽结构简单,但不能控制开灯时的冲击电流,白炽灯的钨丝常常因开灯瞬间冲击电流过大,而被烧断,影响电灯使用寿命,尤其是照明灯用量大的企事业单位,频繁更换灯泡不但增加了经济负担,且工作量较大,对位于高处的照明灯,更换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延长照明灯使用寿命,避免频繁更换灯泡,使用方便的灯头。本技术由壳体3导电头1和连接线2组成,壳体3内增设有电流控制装置5。所说的电流控制装置5可由二极管D1、D2、D3、D4电阻R1、R2、R3和电容C1组成,D3和D4相并联,D1的正极与D3正极、D4负极相联,D1负极连接R1、R2,R1、R2相串联,R2的另一端依次连接D3负极、D4正极,R2与C1相并联,C1负极连接D4正极,C1正极与D2负极相连,D2正极与R3串联后与D3控制极相串联。电流控制装置5的输出端可增设弹性触片4。由于本技术的壳体内设有电子元器件组成的电流控制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在开灯后数秒钟内灯丝处于半亮状态,减少了灯丝瞬间承受的冲击电流,可延长灯丝的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壳体(3)、导电头(1)、和连接线(2)组成的灯头,其特征为壳体(3)内设有电流控制装置(5)。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鸿彪
申请(专利权)人:朱鸿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