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新型音圈引线结构的发声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3086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新型音圈引线结构的发声单元,其包括支架,支架为一端有底且另一端设有开口的盒体;振膜,盖设于支架的开口上;至少两个音圈,音圈安装在支架内,各音圈外缠绕有音圈引线;端子组件,设于支架相对于开口的底部的外侧,音圈引线穿过支架的底部与端子组件电连接;定位杆,架设于支架内部,音圈引线搭在定位杆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保证音圈引线很好的穿出支架底部,方便了音圈引线的接出,避免音圈引线与支架、阻尼器等相接触,避免杂音的产生;定位杆将音圈引线抬高,使音圈引线在穿出的时候不容易被孔壁切割,保证了接线的稳定性。保证了接线的稳定性。保证了接线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新型音圈引线结构的发声单元


[0001]本技术涉及声电转换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新型音圈引线结构的发声单元。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部上的平板扬声器的长宽比较大,其一般设计有至少两个音圈,现有的音圈设计的中,音圈的一端与振膜相连,音圈的外侧设有环形的弹波,而音圈的引线通常都从弹波的内沿引出,然后横跨弹波,从振膜上划过或者悬空,与外壳上的接线端子连接,这样造成音圈引线难以固定;同时在工作的时候,随着音圈和弹波的高频率振动,引线也受到频繁的震动,可能导致引线摩擦,也给音频信号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杂讯干扰,甚至导致引线松脱使扬声器失效。因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音圈引线连接方案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新型音圈引线结构的发声单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发声单元存在的音圈引线接线困难、接线不稳以及引线容易干扰音频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新型音圈引线结构的发声单元,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为一端有底且另一端设有开口的盒体;振膜,盖设于所述支架的开口上;至少两个音圈,音圈安装在所述支架内,各所述音圈外缠绕有音圈引线;
[0005]端子组件,设于所述支架相对于开口的底部的外侧,所述音圈引线穿过所述支架的底部与所述端子组件电连接;定位杆,架设于所述支架内部,所述音圈引线搭在所述定位杆上。
[0006]进一步地,所述端子组件设于支架的中部,各所述音圈的音圈引线与同一个所述端子组件电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发声单元包括两个所述音圈,两个所述音圈分别设置在所述端子组件的两侧,每个所述音圈对应一根所述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设于所述音圈靠近所述端子组件的一侧。
[0008]进一步地,所述发声单元还包括:盖设在所述音圈与所述振膜相对的一端的U铁,依次设于所述音圈内的第一磁铁、导磁片、第二磁铁。
[0009]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底部设有供所述音圈穿出的让位口。
[0010]进一步地,所述发声单元还包括阻尼器。
[0011]进一步地,所述阻尼器包括与所述振膜连接的支撑构件、与所述支撑构件连接的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与所述支架侧壁弹性抵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构件为一个板体,所述板体的一端与所述支架相抵,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构件连接,且所述板体位于所述支架和支撑构件的中部折弯。
[0013]进一步地,所述板体的一端还设有挡板,所述支架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口,所述挡板
穿过所述安装口并与所述支架的底部卡接。
[0014]优选地,所述弹性构件的材质为橡胶。
[0015]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新型音圈引线结构的发声单元,当音圈引线穿出支架底部的时候,音圈引线先绕经定位杆的周面,搭在定位杆上,定位杆对音圈引线提供支撑,之后再从支架的底部穿出,这样一方面能够保证音圈引线很好的穿出支架底部,方便了音圈引线的接出,避免音圈引线与支架、阻尼器等相接触,避免杂音的产生;另一方面,定位杆将音圈引线抬高,使音圈引线在穿出的时候不容易被孔壁切割,保证了接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发声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框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发声单元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支架底部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发声单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1、支架;11、让位口;12、安装口;13、让位槽;2、振膜;3、阻尼器;31、支撑构件;311、第一平面端;312、第二平面端;32、弹性构件;321、连接端;322、挡板;4、音圈;41、音圈引线;5、U铁;6、第一磁铁;7、导磁片;8、第二磁铁;9、端子组件;10、定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声单元,如图1、2、3所示,本申请中的发声单元主要由振动组件和磁路组件组成,其中振动组件主要包括支架1、振膜2、阻尼器3和音圈4,而磁路组件主要包括安装在支架1内部的U铁5、第一磁铁6、导磁片7和第二磁铁8。
[0023]本申请中的支架1的形状近似一个矩形盒体,其中支架1的一端为底部,而与底部相对的另一端具有开口,振膜2盖设在支架1的开口上,音圈4安装在支架1的内部,音圈4的一端和振膜2相连接,在支架1的底部上开设有让位口11,让位口11与音圈4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音圈4的形状为圆筒状,支架1内部设有两个音圈4,因此在支架1的底部对应的设有两个相应的让位口11,让位口11的形状为圆形,让位口11的直径稍微大于音圈4的直径,在安装的时候,音圈4的一端与盖设在支架1开口上的振膜2相连接,另一端从让位口11穿过支架1的底部,使得音圈4在工作的时候能够沿其轴向方向运动,不会在运动的时候与支架1相接触而产生杂音。
[0024]在支架1的底部的外侧设置了端子组件9,端子组件9用于连接电路部分,音圈4外侧缠绕有音圈引线41,音圈引线41要穿过支架1的底部与该端子组件9进行电连接;其中,本申请中的发声单元具体包括了两个音圈4,这两个音圈4对称设置在支架1内部,这两个音圈4上的音圈引线41均需要与该端子组件9进行电路连接,端子组件9设置在支架1底部的中心
位置上,且在支架1的内部设有定位杆10,定位杆10与音圈4的数量相对于,每个音圈4对应有一个定位杆10,本实施例中的两个定位杆10设置在支架1内部的靠近中心的位置上,且定位杆10是横架在支架1的内部,当音圈引线41穿出支架1底部的时候,音圈引线41先绕经定位杆10的周面,定位杆10对音圈引线41提供支撑,之后再从支架1的底部穿出,这样使得定位杆10对音圈引线41提供良好的定位的作用,一方面能够保证音圈引线41能够很好的穿出支架1底部,方便了音圈引线41的接出,避免音圈引线41与支架1、阻尼器3等相接触,避免杂音的产生;另一方面,定位杆10将音圈引线41抬高,使音圈引线41在穿出的时候不容易被孔壁切割,保证了接线的稳定性。
[0025]每个音圈4对应设有一套磁路组件,U铁5安装在音圈4的与振膜2相对的端部上,在音圈4的内部依次设有第一磁铁6、导磁片7和第二磁铁8,其中第一磁铁6作为副磁铁,第二磁铁8作为主磁铁,第二磁铁8靠近U铁5,第一磁铁6面向振膜2,安装好之后的U铁5与支架1底部之间进行固定,对音圈4的移动路径进行避让。
[0026]本申请中的阻尼器3的设置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阻尼器3,如图2、4所示,本申请中的阻尼器3与振膜2连接,阻尼器3设置在振膜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新型音圈引线结构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为一端有底且另一端设有开口的盒体;振膜(2),盖设于所述支架(1)的开口上;至少两个音圈(4),所述音圈(4)安装在所述支架(1)内,各所述音圈(4)外缠绕有音圈引线(41);端子组件(9),设于所述支架(1)相对于开口的底部的外侧,所述音圈引线(41)穿过所述支架(1)的底部与所述端子组件(9)电连接;定位杆(10),架设于所述支架(1)内部,所述音圈引线(41)搭在所述定位杆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件(9)设于支架(1)的中部,各所述音圈(4)的音圈引线(41)与同一个所述端子组件(9)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单元包括两个所述音圈(4),两个所述音圈(4)分别设置在所述端子组件(9)的两侧,每个所述音圈(4)对应一根所述定位杆(10),所述定位杆设于所述音圈(4)靠近所述端子组件(9)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单元还包括:盖设在所述音圈(4)与所述振膜(2)相对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天平张永初马程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天迅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