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书挡型防洪板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2833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式书挡型防洪板墙,其包括防洪板和折叠支撑组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侧挡板和后挡板,所述防洪板下端经合页与底板相铰接,所述防洪板经折叠支撑组件与底板相连接,所述防洪板和底板两侧分别设有侧挡板,所述侧挡板下端与底板密封固定连接,所述侧挡板前端与后挡板垂直固定连接,当所述防洪板竖立时,侧挡板的垂直面与防洪板背面密封抵触,所述侧挡板与防洪板滑动连接,所述防洪板两侧面分别与侧挡板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紧凑、防洪效果好、劳动强度小、支撑牢靠、安全性能高、功能多等优点。多等优点。多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式书挡型防洪板墙


[0001]本技术涉及防洪设施
,具体的说是一种折叠式书挡型防洪板墙。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年来,由于气候的变化导致极端自然灾害天气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带来了生命财产的损失。特别是今年河南省洪涝灾害,造成郑州、新乡等16个市、150个县市区、1366.43万人受灾,73人遇难,触目惊心的数据敲响了人们防洪意识的警钟。而在现有的防洪手段中,经常是出现险情后采用沙袋等进行围堵,在洪水发生时,往往会由于汛情的迅猛,来不及进行围堵,便出现洪水肆虐的情况。同时,采用沙袋围堵,效率低,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若提前在易发洪水的地方安设防洪墙,不但会影响市容市貌,而且还对城市的技术设施的正常使用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0003]经检索CN206736845U公开了一种固定可折叠式防洪板墙,其包括第一固定杆、防洪板、折叠支撑组件和第二固定杆。其中,防洪板的第一侧与第一固定杆的上侧旋转连接;折叠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与防洪板的第二侧旋转连接,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旋转连接;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与第二固定杆的上侧旋转连接。这种结构的实质性不足是:1、当洪水发生时,虽然防洪板绕第一个固定杆旋转竖立,但洪水会从防洪板的两侧流出以及防洪板与第一固定杆铰接出流出,因此,这种结构并不能解决城市防洪的作;2、由于防洪板面积大,在对防洪板竖立时,需要很多人同时拉起防洪板,导致劳动强度大且防洪板竖立后,由于防洪板经折叠支撑支撑,当遇到恶劣天气,大雨伴随着大风的天气时,防洪板由于没有外力支撑,很容易被大风刮倒,进而导致无法实现防洪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实质性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防洪效果好、劳动强度小、支撑牢靠、安全性能高、功能多的折叠式书挡型防洪板墙。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手段是:
[0006]一种多功能折叠式书挡型防洪板1墙,包括防洪板1和折叠支撑组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3、侧挡板4和后挡板5,所述防洪板1下端经合页与底板3相铰接,所述防洪板1经折叠支撑组件2与底板3相连接,所述防洪板1和底板3两侧分别设有侧挡板4,所述侧挡板4下端与底板3固定连接,所述侧挡板4前端与后挡板5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侧挡板4与防洪板1滑动连接,当所述防洪板1竖立时,后挡板5的垂直面与防洪板1背面密封抵触,避免了洪水经防洪板1两侧及防洪板1和底板3间隙流出,达到了对洪水进行围堵的作用。
[0007]本技术可在所述防洪板1和底板3间横向间隔设有气撑装置6,所述气撑装置6下端与底板3相铰接,上端与防洪板1相铰接,当要对洪水进行设防时,人们在掀起防洪板1的过程中,通过气撑装置6张力辅助,使得人们快速掀起防洪板1,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同
时,在防洪板1竖立后,还能通过气撑装置6对防洪板1起到支撑作用,避免防洪板1因恶劣天气而被大风刮倒而影响防洪。
[0008]本技术可在所述防洪板1前部的底板3上设有横向密封条7,所述横向密封条7前端固定在横向支撑架上,所述横向支撑架下端与底板3前端垂直密封固定连接,当所述防洪板1被竖立后,所述横向密封条7后端面与防洪板1底部密封抵触,以利于通过横向密封条7进一步密封防洪板1与底板3铰接部位溢出的洪水。
[0009]本技术也可在所述后挡板5上设有竖向密封条8,当防洪板1竖立时,防洪板1两侧前端面分别与竖向密封条8相抵触密封,所述横向密封条7端部与竖向密封条下端部抵触,以使防洪板1在竖立防洪时,进一步通过竖向密封条8和横向密封条7对洪水进行密封,防止洪水经防洪板1的三面溢出,进一步提高了防洪效果。
[0010]本技术所述竖向密封条8和横向密封条7分别采用橡胶材质制成,所述竖向密封条8和横向密封条7分别采用工字型密封条,所述横向密封条7经横向插槽9插接在横向支撑架上,所述竖向密封条8经竖向插槽10插接在后挡板5上,当洪水经由防洪板1底部和两侧时,竖向密封条8和横向密封条7在工字型的作用下被洪水冲击而变形,进而使得竖向密封条8和横向密封条7与防洪板1三面更紧密抵触,进一步实现了洪水的安全围堵。
[0011]本技术可在所述防洪板1背面间隔设有把手凹槽,把手凹槽中安装有嵌入式把手11,使得把手不高于防洪板1背面,在没有防洪的情况下,防洪板1背面相当于道路的缓冲带,避免行人行走造成障碍,而在防洪时,又能通过把手抬起防洪板1,达到结构紧凑的作用。
[0012]本技术还可在横向支撑架12上固定有前缓冲板带13,所述前缓冲板带13向前并向下倾斜或呈弧形延伸,在所述底板后端固定有后缓冲板带14,所述后缓冲板带向后并向下倾斜或呈弧形延伸,以使本技术可以在没有洪水的情况下用作缓冲带使用,达到功能多样的作用。
[0013]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紧凑、防洪效果好、劳动强度小、支撑牢靠、安全性能高、功能多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中A向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防洪板与底板合上的内部气撑装置和折叠支撑组件的状态图。
[0017]图4是图3的仰视图。
[0018]图5是图4中B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6是图2中C

C的剖视图状态图。
[0020]附图标记:防洪板1、折叠支撑组件2、底板3、侧挡板4、后挡板5、气撑装置6、横向密封条7、竖向密封条8、横向插槽9、竖向插槽10、把手11、横向支撑架12、前缓冲板带13、后缓冲板带14。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
[0022]如附图所示,一种多功能折叠式书挡型防洪板1墙,包括防洪板1和折叠支撑组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3、侧挡板4和后挡板5,所述防洪板1下端经合页与底板3相铰接,所述防洪板1经折叠支撑组件2与底板3相连接,所述防洪板1和底板3两侧分别设有侧挡板4,所述侧挡板4下端与底板3固定连接,所述侧挡板4前端与后挡板5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侧挡板4与防洪板1滑动连接,当所述防洪板1竖立时,后挡板5的垂直面与防洪板1背面密封抵触,避免了洪水经防洪板1两侧及防洪板1和底板3间隙流出,达到了对洪水进行围堵的作用。
[0023]本技术可在所述防洪板1和底板3间横向间隔设有气撑装置6,所述气撑装置6下端与底板3相铰接,上端与防洪板1相铰接,本技术所述气撑装置采用气弹簧6,当要对洪水进行设防时,人们在掀起防洪板1的过程中,通过气撑装置6张力辅助,使得人们快速掀起防洪板1,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在防洪板1竖立后,还能通过气撑装置6对防洪板1起到支撑作用,避免防洪板1因恶劣天气而被大风刮倒而影响防洪。
[0024]本技术可在所述防洪板1前部的底板3上设有横向密封条7,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书挡型防洪板墙,包括防洪板和折叠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侧挡板和后挡板,所述防洪板下端经合页与底板相铰接,所述防洪板经折叠支撑组件与底板相连接,所述防洪板和底板两侧分别设有侧挡板,所述侧挡板下端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侧挡板前端与后挡板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侧挡板与防洪板滑动连接,当所述防洪板竖立时,所述后挡板的垂直面与防洪板背面密封抵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书挡型防洪板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洪板和底板间横向间隔设有气撑装置,所述气撑装置下端与底板相铰接,上端与防洪板相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折叠式书挡型防洪板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洪板前部的底板上设有横向密封条,所述横向密封条前端固定在横向支撑架上,所述横向支撑架下端与底板前端垂直密封固定连接,当所述防洪板被竖立后,所述横向密封条后端面与防洪板底部密封抵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志龙刘超石哲李小朋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良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