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混合搅拌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2639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57
一种卧式混合搅拌釜,涉料液混合搅拌装置技术领域,解决现有装置结构设计不合理、混合搅拌效果差、轴端部易积聚渗漏料液的技术不足,技术方案包括:釜体和搅拌轴,釜体卧式设置,搅拌轴上通过若干撑杆对应连接有两组双头反向螺带,搅拌轴两端与釜体两端的连接处皆设有起密封作用的密封填料函,每个密封填料函上皆设有用于向外引出渗漏料液的引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两组双头反向螺带在搅拌轴的带动下搅动釜体内的料液使其形成沿双头反向螺带外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混合搅拌釜


[0001]本技术涉及料液混合搅拌装置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卧式混合搅拌釜。

技术介绍

[0002]混合搅拌釜是化工生产过程中重要的原料混合、搅拌与反应设备,通过驱动装置驱使搅拌装置在釜体内转动以将原料物充分混合,并通过加热装置对原料物进行加热以促进其反应速率,从而合成目的产物。
[0003]例如,聚乙烯醇是一种应用范围较广的化工原料,而混合搅拌釜是其生产制备过程中所必需的关键设备,主要作用是将聚乙烯醇,甲醇,醋酸甲酯混合物充分加热、搅拌混合得到纯净均匀混合的物料。然而,现有用于化工生产的混合搅拌釜大多为立式结构,其搅拌装置大多为桨式叶轮结构,且其桨式叶轮外缘与釜体内壁间留有用于物料形成对流的较大的空间,依靠重力和叶轮向上或向下搅动釜内物料,搅拌效果不理想。这类混合搅拌釜应用于聚乙烯醇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因物料混合搅拌不均匀导致反应不充分、混合物杂质超标等的问题,严重降低了目的产物的产率和纯度,提高了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生产效益。
[0004]同时,现有用于化工生产的混合搅拌釜其搅拌装置的轴端密封效果差,而聚乙烯醇生产过程中的混合物料液体含量较高,实际使用时经常会在其轴端出现料液渗漏的问题,不仅影响设备卫生状况,还易因渗漏料液本身的理化特性造成设备氧化、腐蚀,或者造成釜内物料污染。
[0005]因此,需要对现有用于化工生产的混合搅拌装置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用于化工生产的混合搅拌装置的结构设计不合理,料液混合、搅拌不均匀,导致目的产物杂质含量高、产率低,且轴端易漏液的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充分混合搅拌物料且有效防止轴端漏液的卧式混合搅拌釜。
[0007]为解决本技术所提出的技术不足,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卧式混合搅拌釜,包括有用于容置料液的釜体和轴向转动连接在所述釜体内的搅拌轴,其特征在于:釜体卧式设置,所述的搅拌轴上通过若干撑杆对应连接有两组旋转绕设于搅拌轴外侧的双头反向螺带;搅拌轴两端与釜体两端的连接处皆设有起密封作用的密封填料函,每个所述的密封填料函上皆设有用于向外引出渗漏料液的引流管。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引流管皆连接在所述密封填料函的底部,两个引流管之间连接有一轴向处于所述釜体底部外的出料管,所述的出料管上设有排料阀。
[0010]进一步的,每组所述的双头反向螺带皆包括有旋转绕设于所述搅拌轴一端的正向搅拌螺带和镜像旋转绕设于搅拌轴另一端的反向搅拌螺带,所述的正向搅拌螺带和反向搅拌螺带对应连接为一体。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搅拌轴为空心轴。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釜体包括有U型筒体,所述U型筒体的筒壁上设有加热夹套。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搅拌轴轴向转动连接在所述U型筒体内的下部位置上,所述双头反向螺带的下部外缘靠近U型筒体下部的内壁。
[0014]进一步的,所述釜体的两端对应固设有两端板轴承座,所述的搅拌轴其伸出到釜体两端外的两轴端部分别通过一连接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的端板轴承座上。
[0015]进一步的,其中一个所述的端板轴承座上固设有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通过减速机与所述的搅拌轴传动连接。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1、相较于现有设备,本技术的釜体是卧式设置的,且采用旋转绕设于搅拌轴外侧的双头反向螺带代替传统的桨式叶轮,两组对应设置的双头反向螺带与搅拌轴之间形成用于料液对流的通路,实际使用时两组双头反向螺带在搅拌轴的带动下驱使釜体内的料液翻转搅拌,使料液形成沿两组双头反向螺带外径

内径的相对旋流,料液混合搅拌的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物料混合反应的效率和目的产物的产率及纯度。
[0018]2、本技术搅拌轴两端与釜体两端的连接处皆设有密封填料函,可利用密封填料函内的密封填料实现釜体与搅拌轴间的高效密封,而且,本技术每个密封填料函上皆设置有引流管,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引流管及时将经密封填料函处渗漏出的料液导出,防止渗漏料液在设备轴端部堆积、集聚而影响设备卫生状况,也避免了因渗漏料液聚集造成的设备氧化、腐蚀,及污染釜内物料的弊端。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局部透视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密封填料函与搅拌轴的竖直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搅拌轴与双头反向螺带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釜体竖直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左侧端板轴承座处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4]图中:1.釜体,11.支柱,12.U型筒体,13.加热夹套,2.搅拌轴,21.撑杆,3.双头反向螺带,31.正向搅拌螺带,32.反向搅拌螺带,4.密封填料函,41.填料函本体,42.填料压盖,43.回流腔室,44.分隔台阶,45.密封填料,5.引流管,6.出料管,61.排料阀,7.端板轴承座,71.连接轴承,8.减速机,9.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和本技术优选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进一步地说明。
[0026]参照图1及图5所示,本技术:
[0027]一种卧式混合搅拌釜,包括有用于容置料液的、呈卧式姿态设置的釜体1,釜体1通过下部的四个支柱11水平纵向固设于安装面上,且釜体1底部与安装面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在釜体1内水平纵向转动连接有一沿其长轴线方向设置的搅拌轴2,所述的搅拌轴2上通过若干径向设置的撑杆21对应连接有两组旋转绕设于搅拌轴2外侧的、用于混合并搅拌料液的双头反向螺带3。搅拌轴2左右两端与釜体1左右两端的连接处皆设有一起密封作用的
密封填料函4,每个所述的密封填料函4上皆设有一用于向外引出渗漏料液的引流管5。
[0028]进一步的,参照图1所示,每个引流管5的一端皆竖向固定连接在密封填料函4的底部并与之连通,两个引流管5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一水平纵向处于釜体1底部外的出料管6,在所述的出料管6上设有一排料阀61,用于将经两引流管5引流至出料管6内的渗漏料液排出。
[002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0]首先,相较于现有设备,本技术的釜体1是卧式设置的,且采用对应设置的两组旋转绕设于搅拌轴2外侧的双头反向螺带3代替传统的桨式叶轮,两组双头反向螺带3与搅拌轴2之间形成用于料液对流的通路,因此本技术无需在螺带外缘与釜体1内壁间预留出较大的空隙,使得本技术的两组双头反向螺带3的外径可以与釜体1的内径相匹配,从而扩展了釜内物料直接被螺带带动而混合搅拌的区域,有利于提高本技术混合搅拌物料的效率。实际使用时两组相对设置的双头反向螺带3在搅拌轴2的带动下驱使釜内的料液翻转搅拌,使料液形成沿两组双头反向螺带3外径

内径的相对旋流,料液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混合搅拌釜,包括有用于容置料液的釜体(1)和轴向转动连接在所述釜体(1)内的搅拌轴(2),其特征在于:釜体(1)卧式设置,所述的搅拌轴(2)上通过若干撑杆(21)对应连接有两组旋转绕设于搅拌轴(2)外侧的双头反向螺带(3);搅拌轴(2)两端与釜体(1)两端的连接处皆设有起密封作用的密封填料函(4),每个所述的密封填料函(4)上皆设有用于向外引出渗漏料液的引流管(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混合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管(5)皆连接在所述密封填料函(4)的底部,两个引流管(5)之间连接有一轴向处于所述釜体(1)底部外的出料管(6),所述的出料管(6)上设有排料阀(6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混合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的双头反向螺带(3)皆包括有旋转绕设于所述搅拌轴(2)一端的正向搅拌螺带(31)和镜像旋转绕设于搅拌轴(2)另一端的反向搅拌螺带(32),所述的正向搅拌螺带(31)和反向搅拌螺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岩张旭孙中心赵旭米超
申请(专利权)人: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