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状生物炭机械化条施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2538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粉状生物炭机械化条施设备,机架两侧转动连接有车轮;机架远离行走机构的一端上部固定有储炭箱;横梁位于多个储炭箱下方,且两端分别通过平行四边形变形机构与机架的两侧连接;横梁底面连接有多个下料机构;多个下料机构分别通过导管与储炭箱连通;深度调节机构安装在机架的一侧,且与横梁的一端连接,并与平行四边形变形机构配合调节横梁的高度;施用量调节机构安装在机架上,且位于与深度调节机构相对的一侧;施用量调节机构与多个下料机构联动连接,且用于对多个下料机构的下料量进行调节;施用量调节机构能够协同深度调节机构的调节动作,且能够在不带动所述深度调节机构运动的情况下对下料量进行单独调节。独调节。独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粉状生物炭机械化条施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农具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粉状生物炭机械化条施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生物炭是生物质在有限氧气的密闭环境中热解生成的一类富含碳素、性质稳定、具有不同程度芳香化的固态物质。生物炭具有芳香化的大分子结构、发达的孔隙结构、大量的矿质灰分、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和离域π电子。由于生物炭独特的结构特征与理化特性,生物炭在农业和环境领域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其在增加碳库的同时,对于改善土壤理化和生物学特性,增加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修复土壤污染、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0003]因生物炭不具有任何弹性,普通的造粒机根本无法将其凝聚成粒,即使加入其他物质造粒,成本也会大幅上升,所以目前市场中的生物炭多为粉状,粉状生物炭在施用的过程中容易受天气影响,若遇刮风天气,极易吹散,而且施肥过程量不易把握,定点定量施肥困难,造成浪费。
[0004]因此,研发一种机械设备解决粉状生物炭难以施用的技术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粉状生物炭机械化条施设备,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粉状生物炭机械化条施设备,包括:
[0008]机架;所述机架用于与行走机构实现牵引连接;所述机架两侧转动连接有车轮;所述机架远离所述行走机构的一端上部固定有储炭箱;
[0009]横梁;所述横梁位于多个所述储炭箱下方,且两端分别通过平行四边形变形机构与所述机架的两侧连接;所述横梁底面连接有多个下料机构;多个所述下料机构分别通过导管与所述储炭箱连通;
[0010]深度调节机构;所述深度调节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的一侧,且与所述横梁的一端连接,并与所述平行四边形变形机构配合调节所述横梁的高度;
[0011]施用量调节机构;所述施用量调节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且位于与所述深度调节机构相对的一侧;所述施用量调节机构与多个所述下料机构联动连接,且用于对多个所述下料机构的下料量进行调节;所述施用量调节机构能够协同所述深度调节机构的调节动作,且能够在不带动所述深度调节机构运动的情况下对下料量进行单独调节。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设备可以通过行走机构带动整个设备前进移动,通过深度调节机构和施用量调节机构可以对生物炭的施用深度和施用量进行适应性
调节,能够实现将粉状生物炭等肥料均匀连续地施于土壤中,其施肥深度和施用量可以定量控制,达到因地制宜及不同环境下的精准施用。
[0013]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粉状生物炭机械化条施设备中,所述机架为矩形框架结构;所述机架两侧竖向固定有车轮支架,所述车轮转动连接在所述车轮支架的底端;所述车轮支架与所述机架之间固定有加强筋;所述机架与所述行走机构的连接端固定有牵引板。机架的整体结构设计稳定性强,且可以通过牵引板实现与拖拉机等行走机构的连接;加强筋用以提高车轮支架的横向刚度。
[0014]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粉状生物炭机械化条施设备中,所述平行四边形变形机构包括两根平行四边形连杆;两根所述平行四边形连杆平行布置,且两端分别与所述横梁的端头和所述车轮支架通过转轴连接,以保证横梁相对于机架上下升降时形成刚体平移运动。平行四边形变形机构用以保证横梁相对于机架能上下稳定运动的同时,又保证了能与深度调节机构和施用量调节机构协调动作。
[0015]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粉状生物炭机械化条施设备中,所述深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圆弧齿条、第一连接板、第一弹性手柄和深度调节连杆;所述第一圆弧齿条固定在所述机架上,且其圆弧齿面朝上;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通过第一销轴与所述第一圆弧齿条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手柄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圆弧齿条上方,并与所述第一圆弧齿条的圆弧齿面卡接;所述深度调节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中部通过第二销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梁的端头通过端杆关节轴承连接。利用第一圆弧齿条与深度调节连杆通过平行四边形变形机构来实现横梁的上下运动,以达到高度的调整目的,第一弹性手柄在第一圆弧齿条上可以锁定,以保证深度调整完毕后保持不变的效果。
[0016]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粉状生物炭机械化条施设备中,所述下料机构包括固定瓣鸭嘴和活动瓣鸭嘴;所述固定瓣鸭嘴固定在所述横梁底面;所述活动瓣鸭嘴固定在活动架上,所述活动架通过鸭嘴销轴与所述固定瓣鸭嘴转动连接,所述活动瓣鸭嘴与所述固定瓣鸭嘴形成与所述导管连通的开合结构;多个所述活动架与所述施用量调节机构联动连接。活动瓣鸭嘴相对于固定瓣鸭嘴可以张开一定角度,其开口度的大小可以达到控制施用量的目的,开口度越大,施用量越大,反之亦然。
[0017]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粉状生物炭机械化条施设备中,所述施用量调节机构包括第二圆弧齿条、第二连接板、第二弹性手柄、鸭嘴平衡杆和施用量调节连杆;所述第二圆弧齿条固定在所述机架上,且其圆弧齿面朝上;所述第二连接板一端通过第三销轴与所述第二圆弧齿条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手柄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二圆弧齿条上方,并与所述第一圆弧齿条的圆弧齿面卡接;所述鸭嘴平衡杆穿过多个所述活动架;所述施用量调节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中部通过第四销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鸭嘴平衡杆的端头转动连接。施用量调节机构中的第二圆弧齿条、第二连接板和第二弹性手柄与深度调节机构中的结构相同,深度调节机构和施用量调节机构的配合优势在于:当第一圆弧齿条和第一弹性手柄进行错位运动,实现高度调节时,施用量调节机构通过固定瓣鸭嘴和活动瓣鸭嘴的开合,以及第二圆弧齿条和第二弹性手柄的错位运动与其进行配合,保证横梁5 能够上下移动,而在调节第二圆弧齿条和第二弹性手柄时,能够实现对鸭嘴平衡杆的运动,不会影响深度调节机构的状态,也就是说,深度调节机构和施用量调节机构在运动时的联动不会影响其各自的状态。
[0018]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粉状生物炭机械化条施设备中,所述横梁的两端具有用于与所述平行四边形连杆和所述深度调节连杆连接的连接板。便于各连杆的连接。
[0019]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粉状生物炭机械化条施设备中,所述平行四边形连杆、所述深度调节连杆和所述施用量调节连杆的中部均通过六角对丝调节结构实现其长度的调节。用以调整连杆的长度,达到适应因加工误差导致尺寸变化以及客观条件下的地形地势的千差万别带来的客观因素的目的。
[0020]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粉状生物炭机械化条施设备中,所述横梁上安装有激振器。激振器能持续提供满足需要的频率和振幅,用以保证生物炭从导管顺畅流经下料机构至土壤内不至于造成下料机构堵塞。
[0021]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粉状生物炭机械化条施设备中,所述储炭箱分隔为与所述下料机构数量相同的多个单元。能够与下料机构对应下料,储炭箱的多个单元底部为倒置的锥型结构,锥型结构的底端窄口与导管连通,提高下料效果。
[0022]经由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状生物炭机械化条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8);所述机架(18)用于与行走机构实现牵引连接;所述机架(18)两侧转动连接有车轮(17);所述机架(18)远离所述行走机构的一端上部固定有储炭箱(15);横梁(5);所述横梁(5)位于多个所述储炭箱(15)下方,且两端分别通过平行四边形变形机构与所述机架(18)的两侧连接;所述横梁(5)底面连接有多个下料机构;多个所述下料机构分别通过导管(16)与所述储炭箱(15)连通;深度调节机构;所述深度调节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18)的一侧,且与所述横梁(5)的一端连接,并与所述平行四边形变形机构配合调节所述横梁(5)的高度;施用量调节机构;所述施用量调节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18)上,且位于与所述深度调节机构相对的一侧;所述施用量调节机构与多个所述下料机构联动连接,且用于对多个所述下料机构的下料量进行调节;所述施用量调节机构能够协同所述深度调节机构的调节动作,且能够在不带动所述深度调节机构运动的情况下对下料量进行单独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状生物炭机械化条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8)为矩形框架结构;所述机架(18)两侧竖向固定有车轮支架(19),所述车轮(17)转动连接在所述车轮支架(19)的底端;所述车轮支架(19)与所述机架(18)之间固定有加强筋(20);所述机架(18)与所述行走机构的连接端固定有牵引板(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粉状生物炭机械化条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四边形变形机构包括两根平行四边形连杆(13);两根所述平行四边形连杆(13)平行布置,且两端分别与所述横梁(5)的端头和所述车轮支架(19)通过转轴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粉状生物炭机械化条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圆弧齿条(8)、第一连接板(26)、第一弹性手柄(7)和深度调节连杆(12);所述第一圆弧齿条(8)固定在所述机架(18)上,且其圆弧齿面朝上;所述第一连接板(26)一端通过第一销轴(9)与所述第一圆弧齿条(8)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手柄(7)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26)的另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圆弧齿条(8)上方,并与所述第一圆弧齿条(8)的圆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亮张翔毛文俊司贤宗索炎炎李亚飞程培军李海权徐凤丹李倩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