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柯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泥石流的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82519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泥石流的排水系统,包括安装在山坡的排水组件,排水组件包括内嵌式埋在地面的半圆管,半圆管的顶部水平设置,半圆管的圆心处设置有溢流管,溢流管的外部等间距固定套设有多个固定套,固定套的前后两侧均通过支撑架与半圆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排水系统技术领域。该用于泥石流的排水系统,通过在山坡上横向设置多组排水组件,可拦截部分泥沙,并将其向两侧导开,同时排水组件中悬空设置的溢流管,可将半圆管内堆积的上层泥浆溢流出,由于上层泥浆内没有大块杂质,因此排出效率高,可有效减轻泥石流的破坏力,同时采用从底部往上溢流的方式排出泥浆,也可降低溢流管堵塞的几率。也可降低溢流管堵塞的几率。也可降低溢流管堵塞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泥石流的排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排水系统
,具体为一种用于泥石流的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通常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0003]泥石流的破坏性较强,主要是其内的水分过多,使携带的泥石流动性强,而由于其流动性强,简单的设置阻挡缓冲的结构并不能很好的阻挡泥石流,防护效果有限,现有技术有设置排水管路将泥石流中的水导走的措施,但是很容易被砂石堵塞,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泥石流的排水系统,解决了简单的设置阻挡缓冲的结构并不能很好的阻挡流动性强的泥石流,而设置排水管路将泥石流中的水导走的措施,很容易被砂石堵塞,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泥石流的排水系统,包括安装在山坡的排水组件,所述排水组件包括内嵌式埋在地面的半圆管,且半圆管的顶部水平设置,所述半圆管的圆心处设置有溢流管,且溢流管的外部等间距固定套设有多个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前后两侧均通过支撑架与半圆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半圆管两端的地下埋设有主排水管,且溢流管两端的底部均通过竖管与主排水管连通。
[0006]所述溢流管包括顶部开口的底管,且底管的顶部卡接有弹性盖,所述底管内表面底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边,且挡边与底管的前后侧壁之间留有间隙,间隙的底部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进水通孔。
[0007]优选的,所述弹性盖分成多段,且相邻两段弹性盖的接缝处设置在固定套内侧。
[0008]优选的,所述半圆管内壁前后两侧的顶部与固定套顶部的前后两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丝网。
[0009]优选的,所述排水组件设置有若干排,且在山坡上等距排布,山坡位于每一排所述排水组件上方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挡石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挡石结构包括多组三角座,所述三角座的后壁镂空设置,且三角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埋入地下的预埋杆。
[0011]优选的,多个所述三角座的后壁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丝网,所述三角座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三丝网,且第三丝网的网孔直径小于第二丝网的网孔直径。
[0012]优选的,相邻两排所述挡石结构的三角座左右交错分布。
[0013]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泥石流的排水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用于泥石流的排水系统,通过在山坡上横向设置多组排水组件,可拦截部分泥沙,并将其向两侧导开,同时排水组件中悬空设置的溢流管,可将半圆管内堆积的上层泥浆溢流出,由于上层泥浆内没有大块杂质,因此排出效率高,进而减缓泥石流的速度,可有效减轻泥石流的破坏力,同时采用从底部往上溢流的方式排出泥浆,也可降低溢流管堵塞的几率。
[0016](2)、该用于泥石流的排水系统,通过设置多排挡石结构,利用三角座可直接承受大块石头的冲击,在其之间的第二丝网和第三丝网也可阻挡不同大小的石块,提高拦截效果,即可减轻排水组件的负担,也可减小泥石流的破坏力。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主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排水组件和挡石结构的侧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排水组件的侧剖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挡石结构的立体图。
[0021]图中:1

排水组件、11

半圆管、12

溢流管、121

底管、122

弹性盖、123

挡边、124

进水通孔、13

固定套、14

支撑架、15

第一丝网、2

挡石结构、21

三角座、22

预埋杆、23

第二丝网、24

第三丝网、3

主排水管、4

竖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泥石流的排水系统,包括安装在山坡的排水组件1,排水组件1包括内嵌式埋在地面的半圆管11,且半圆管11的顶部水平设置,半圆管11的圆心处设置有溢流管12,且溢流管12的外部等间距固定套设有多个固定套13,固定套13的前后两侧均通过支撑架14与半圆管11的内壁固定连接。半圆管11内壁前后两侧的顶部与固定套13顶部的前后两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丝网15,半圆管11两端的地下埋设有主排水管3,且溢流管12两端的底部均通过竖管4与主排水管3连通。
[0024]溢流管12包括顶部开口的底管121,且底管121的顶部卡接有弹性盖122,弹性盖122分成多段,且相邻两段弹性盖122的接缝处设置在固定套13内侧,将弹性盖122分成多段,其本身具有一定弹性,可弯曲,进而方便从固定套13内抽出,进而便于对溢流管12内部进行清理疏通,底管121内表面底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边123,且挡边123与底管121的前后侧壁之间留有间隙,间隙的底部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进水通孔124。通过在山坡上横向设置多组排水组件1,可拦截部分泥沙,并将其向两侧导开,同时排水组件1中悬空设置的溢流管12,可将半圆管11内堆积的上层泥浆溢流出,由于上层泥浆内没有大块杂质,因
此排出效率高,进而减缓泥石流的速度,可有效减轻泥石流的破坏力,同时采用从底部往上溢流的方式排出泥浆,也可降低溢流管12堵塞的几率。
[0025]排水组件1设置有若干排,且在山坡上等距排布,山坡位于每一排排水组件1上方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挡石结构2,挡石结构2包括多组三角座21,三角座21的后壁镂空设置,且三角座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埋入地下的预埋杆22,多个三角座21的后壁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丝网23,三角座2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三丝网24,且第三丝网24的网孔直径小于第二丝网23的网孔直径,相邻两排挡石结构2的三角座21左右交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泥石流的排水系统,包括安装在山坡的排水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组件(1)包括内嵌式埋在地面的半圆管(11),且半圆管(11)的顶部水平设置,所述半圆管(11)的圆心处设置有溢流管(12),且溢流管(12)的外部等间距固定套设有多个固定套(13),所述固定套(13)的前后两侧均通过支撑架(14)与半圆管(1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半圆管(11)两端的地下埋设有主排水管(3),且溢流管(12)两端的底部均通过竖管(4)与主排水管(3)连通;所述溢流管(12)包括顶部开口的底管(121),且底管(121)的顶部卡接有弹性盖(122),所述底管(121)内表面底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边(123),且挡边(123)与底管(121)的前后侧壁之间留有间隙,间隙的底部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进水通孔(1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泥石流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盖(122)分成多段,且相邻两段弹性盖(122)的接缝处设置在固定套(13)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柯庄小四白玛旺姆肖永建张婉钦王国宾朱彦涛
申请(专利权)人:夏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