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柯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高空坠落物的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0598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安全防护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高空坠落物的防护装置,包括:固定闸板、活动闸板和动滑轮,其中,所述固定闸板的第一端通过左右两个第一固定铰链固定于支撑面上,所述固定闸板的第二端的左右两边分别设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通过第一拉绳与动滑轮中心连接;所述活动闸板的第一端左右两边设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依次通过拉绳、弹簧体、第二固定铰链固定于所述支撑面,所述活动闸板的第二端通过活动轴固定于所述固定闸板的第二端;所述动滑轮通过传动带进行传动,所述传动带一端固定于第一固定环上,另一端通过第三固定铰链固定于所述支撑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承受荷载的同时并利用活动闸板转动改变坠落物的运动轨迹来减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损耗小,重复利用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空坠落物的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安全防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高空坠落物的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高空坠落物危险性大,威胁范围广,是高层建筑、路堑道路、隧道等设施的防护重点。各种防护装置应运而生,有主动防护和被动防护等,其中以各类防护网最为常见。现有的高空坠落物采用的防护网拦截,存在诸多问题,例如:(1)防护网采用的是吸能拦截模式,防护效果一般,容易导致碎屑产生形成二次威胁。(2)防护网在吸能拦截的过程中,自身性能损耗不断累加,吸能防护能力不断减弱,基本上不可恢复。(3)防护网的重复利用性能差,构件损伤后更换复杂,寿命较短,重复利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高空坠落物的防护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护网的防护效果一般,防护网变形不可恢复,防护网的重复利用性能差,构件损伤后更换复杂,寿命较短,重复利用性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高空坠落物的防护装置,包括:固定闸板1、活动闸板2和动滑轮8,其中,所述固定闸板1的第一端通过左右两个第一固定铰链3固定于支撑面上,所述固定闸板1的第二端的左右两边分别设有第二固定环5,所述第二固定环5通过第一拉绳13与动滑轮8中心连接;所述活动闸板2的第一端左右两边设有第一固定环4,所述第一固定环4依次通过拉绳、弹簧体10、第二固定铰链11固定于所述支撑面,所述活动闸板2的第二端通过活动轴6固定于所述固定闸板1的第二端;所述动滑轮8通过传动带9进行传动,所述传动带9一端固定于第一固定环4上,另一端通过第三固定铰链12固定于所述支撑面。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为:本技术在承受荷载的同时并利用活动闸板转动改变坠落物的运动轨迹来减载,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损耗小,重复利用效果好,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弹簧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活动闸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给标记:1-固定闸板;2-活动闸板;3-第一固定铰链;4-第一固定环;5-第二固定环;6-活动轴;7-阻挡片;8-动滑轮;9-传动带;10-弹簧体;11-第二固定铰链;12-第三固定铰链;13-第一拉绳;21-金属拦网;22-弹簧丝;101-受拉弹簧;102-受压弹簧;103-圆柱形外壳;104-垫片;105-第二拉绳。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新型高空坠落物的防护装置,包括:固定闸板1、活动闸板2和动滑轮8,其中,所述固定闸板1的第一端通过左右两个第一固定铰链3固定于支撑面上,所述固定闸板1的第二端的左右两边分别设有第二固定环5,所述第二固定环5通过第一拉绳13与动滑轮8中心连接;所述活动闸板2的第一端左右两边设有第一固定环4,所述第一固定环4依次通过拉绳、弹簧体10、第二固定铰链11固定于所述支撑面,所述活动闸板2的第二端通过活动轴6固定于所述固定闸板1的第二端;所述动滑轮8通过传动带9进行传动,所述传动带9一端固定于第一固定环4上,另一端通过第三固定铰链12固定于所述支撑面。其中,如图3所示,弹簧体10由三根弹簧(受拉弹簧101、受压弹簧102),两个中间垫片104,第二拉绳105,圆柱形外壳103组成。中间弹簧为受拉弹簧101,两端受压弹簧102穿过垫片104与第二拉绳105相连,第二拉绳105拉伸时,受压弹簧102推动中间垫片104向两侧运动,两端分别有一根受压弹簧102,弹簧处于自由状态,不与垫片和两端相连,依靠垫片挤压垫片作用于拉绳所述固定闸板1两边设有阻挡片7,用于阻挡活动闸板2第一端向上转动。如图3所示,所述活动闸板2上设有金属拦网21,所述金属拦网21的底部设有弹簧丝22。所述活动闸板2的第一端边缘设有导流板。可将滚动改向的掉落物,通过导流板将掉落物引流到支撑物(山体、墙体等)表面,以让掉落物沿支撑物表面滚落。所述固定闸板1为可伸缩结构,所述固定闸板1的第二端可前后伸缩。本技术的原理如下:当坠落物进入使用区域,分为三个阶段对坠落物作用,如下:第一、坠落物撞击活动闸板2,活动闸板2承受冲击力开始发生弹性变形以来吸收坠落物的能量;第二阶段,坠落物撞击活动闸板2,带动整个活动闸板2绕活动轴6转动,推动坠落物向支撑物(坡体、墙体、山体等)(无危害的区域)运动,同时弹簧体10开始受力,弹簧体10受拉伸长,吸收闸板旋转的冲击力;第三阶段,由于闸板旋转,带动动滑轮8转动,上拉绳缩短,下拉绳伸长,使整个闸门向上旋转,闸门也连带转动给坠落物向支撑物(坡体、墙体、山体等)的推力。坠落物受装置影响向支撑物(坡体、墙体、山体等)运动,在无危害区域可以设置收集坠落物的支挡。第一阶段:活动闸板2受力阶段,当坠落物撞击活动闸板2,先碰到矩形拦网和环形拦网,拦网受力凹陷,引起四周的弹簧丝受拉,同时凹陷压力传递给上部板子,上部板子将力传递给内部受压弹簧,受压弹簧将力传递给下部板子,下部板子将力传递给活动闸板2框。活动闸板2框受力后发生旋转。第二阶段:受拉弹簧体作业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弹簧体10两端的拉力不断增大,同时闸板的转动使得垂直于闸板方向的力不断减小,此消彼长,在弹簧体达到所需承受的最大拉力后,拉力开始慢慢减小。第三阶段:动滑轮运动阶段,活动闸板2转动导致上端拉绳变短,下端拉绳变长,轮子向上运动,带动固定闸板1绕第一固定铰链3向上转动。活动闸板2向下转动带动固定闸板1向上转动,给坠落物施加向支撑物(坡体、墙体、山体等)(无危害区域)的推力。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为:本技术并没有完全吸收坠落物的势能,在承受荷载的同时并利用活动闸板转动改变坠落物的运动轨迹来减载,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损耗小,重复利用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可以理解的是,图中示出的系统结构并不构成对系统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设备,或者组合某些设备,或者不同的设备部署。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高空坠落物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闸板(1)、活动闸板(2)和动滑轮(8),其中,所述固定闸板(1)的第一端通过左右两个第一固定铰链(3)固定于支撑面上,所述固定闸板(1)的第二端的左右两边分别设有第二固定环(5),所述第二固定环(5)通过第一拉绳(13)与动滑轮(8)中心连接;所述活动闸板(2)的第一端左右两边设有第一固定环(4),所述第一固定环(4)依次通过拉绳、弹簧体(10)、第二固定铰链(11)固定于所述支撑面,所述活动闸板(2)的第二端通过活动轴(6)固定于所述固定闸板(1)的第二端;所述动滑轮(8)通过传动带(9)进行传动,所述传动带(9)一端固定于第一固定环(4)上,另一端通过第三固定铰链(12)固定于所述支撑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空坠落物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闸板(1)、活动闸板(2)和动滑轮(8),其中,所述固定闸板(1)的第一端通过左右两个第一固定铰链(3)固定于支撑面上,所述固定闸板(1)的第二端的左右两边分别设有第二固定环(5),所述第二固定环(5)通过第一拉绳(13)与动滑轮(8)中心连接;所述活动闸板(2)的第一端左右两边设有第一固定环(4),所述第一固定环(4)依次通过拉绳、弹簧体(10)、第二固定铰链(11)固定于所述支撑面,所述活动闸板(2)的第二端通过活动轴(6)固定于所述固定闸板(1)的第二端;所述动滑轮(8)通过传动带(9)进行传动,所述传动带(9)一端固定于第一固定环(4)上,另一端通过第三固定铰链(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柯
申请(专利权)人:夏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