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引流液标本辅助采集功能的引流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2514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引流液标本辅助采集功能的引流袋。在引流袋本体的底部还设有辅助采集组件;辅助采集组件包括上端带有橡胶膜片、下端敞口的固定套管,在固定套管内紧配合地插接安装有第一探针基座,在第一探针基座的中心设有通孔且在该通孔的上端安装有第一采集探针,还包括中心设有通孔的第二探针基座,在该通孔的前端安装有第二采集探针,在第一探针基座中心的通孔下端与第二探针基座的通孔后端之间设有连接软管;在第二探针基座的前端安装有探针胶套,在第二探针基座的前端还可拆卸地安装有护针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便于操作使用,适用于现有负压式采集管和培养瓶作采集使用,易于控制采集量,同时避免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引流液标本辅助采集功能的引流袋


[0001]本技术属于医用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引流液标本辅助采集功能的引流袋。

技术介绍

[0002]手术之后身体内部或局部手术深处的渗血、积液等需要用引流管引出,引流袋是指与引流管末端连接的、专门盛放引流液体的袋状用品。例如,患者腹部手术后或腹腔穿刺置管后,需留置外接引流袋将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血液、组织液、脓液等引流至体外。通常情况下,引流袋包括引流袋本体,在引流袋本体的上部连接有引流管、下部连接有排放管,引流液通过引流管流入引流袋本体内,当袋内的引流液到达一定量时,通过排放管将引流液排放出来。
[0003]为了明确引流液的成分和性质,需要留取引流液标本进行进一步检验。引流液标本采集需要将引流液自引流袋内取出,并转移至标本采集管内。现有操作方式中一般通过两种方法进行标本采集:第一种方法是使用注射器从引流袋内抽取适量引流液,此种方法由于需要使用注射器而操作不便,而且会破坏引流袋导致引流液外泄污染周围环境,另外此种操作方式中会消耗注射器(每次标本采集均需要更换新的注射器),导致标本采集成本提升;第二种方法是松解引流袋的排放管将引流液从底部排出来并采集至标本采集管内,但是此种方法不容易控制引流液的排出流速和排出流量,容易造成引流液外溅问题,污染周围环境并且不易控制样本的采集量,此种操作方式也不适用于引流液培养瓶。
[0004]因此,需要对引流袋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解决现有标本采集方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便于操作使用、适用于现有负压式采集管和培养瓶作采集使用、易于控制采集量的具有引流液标本辅助采集功能的引流袋,提升引流液采集工作的便利性,同时避免由于引流液外泄、引流袋破损等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
[0006]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引流液标本辅助采集功能的引流袋包括引流袋本体,在引流袋本体的上部连接有引流管、下部连接有带有手动阀的排放管;在引流袋本体的底部还设有辅助采集组件;辅助采集组件包括上端带有橡胶膜片、下端敞口的固定套管,固定套管的上端位于引流袋本体的容纳腔内部、下端位于容纳腔的外部,在固定套管内紧配合地插接安装有第一探针基座,在第一探针基座的中心设有通孔且在该通孔的上端安装有第一采集探针,还包括中心设有通孔的第二探针基座,在该通孔的前端安装有第二采集探针,在第一探针基座中心的通孔下端与第二探针基座的通孔后端之间设有连接软管;在第二探针基座的前端安装有探针胶套,第二采集探针位于探针胶套内,在第二探针基座的前端还可拆卸地安装有护针套。
[0007]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0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具有引流液标本辅助采集功能的引流袋,与现有的医用引流袋相比,本技术中的引流袋通过在底部设置辅助采集组件,令引流袋具备引流液标本的辅助采集功能,令医护人员在不采用额外物品的基础上能够快速便捷地完成引流液标本的采集工作,降低了引流液标本采集的操作负担。同时,由于无需采用额外的物品辅助采集操作,因此减少了对物品的消耗,降低了标本采集的操作成本。
[0009]通过令辅助采集组件由固定套管、第一探针基座、第一采集探针、第二探针基座和第二采集探针等构成,令引流袋容纳腔内的引流液能够快速、稳定地向采集管和培养瓶内转移,依靠采集管和培养瓶提供的负压环境为引流液在建立的转移通道内流动。在初始状态下第一探针基座和第一采集探针远离橡胶膜片,在采集操作时通过按压第一探针基座令其沿着固定套管上移因而第一采集探针刺穿橡胶膜片,实现上部通道的快速构建,第二采集探针能够快速便捷地插入采集管的管帽内或者培养瓶的瓶盖内,实现下部通道的快速构建。探针刺穿橡胶膜片的方式保证了只有在进行采集工作时才建立引流液的流通通道,并且由于第一探针基座及其附属部件能够在引流袋作为医废处理时整体从固定套管上拆卸下来,提升了医废处理的便利性。
[0010]通过在第二采集探针的外部设置探针胶套,令第二采集探针从采集管的管帽中拔出或者从培养瓶的瓶盖中拔出后探针胶套自动复位以充分覆盖住第二采集探针,有效避免引流液向外部环境滴落。通过在第二探针基座的前端设置护针帽,令辅助采集组件在非使用状态下第二采集探针得到封闭,避免对引流袋本体以及人员产生针刺伤害。通过令第一探针基座与第二探针基座之间采用连接软管进行连接,令第二采集探针能够在手持状态下灵活转动方向,进一步提升标本采集操作的便利性。
[0011]本技术中的辅助采集组件在引流袋本体与采集管、培养瓶之间建立了密封的小流量引流液通道,因此便于控制引流液标本的采集量。同时由于前述封闭的引流液通道以及并不需要刺穿引流袋的操作方式,令引流液在标本采集的过程中不会外泄,避免了由于引流液外泄、引流袋破损等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
[0012]优选地:在第一探针基座的下端外侧还设有用于操作第一探针基座嵌入或脱出固定套管的操作翼板。
[0013]优选地:橡胶膜片与固定套管的上端口粘接固定,连接软管的后端插接在第一探针基座的通孔下端内并粘接固定,连接软管的前端插接在第二探针基座的通孔后端内并粘接固定;第一采集探针的下端插接在第一探针基座的通孔上端并粘接固定,第二采集探针的后端插接在第二探针基座的通孔前端并粘接固定。
[0014]优选地:探针胶套为锥形形状,前部闭口后部敞口,第二探针基座的前部设有凸台且该凸台落入探针胶套的后端并粘接固定。
[0015]优选地:在第二探针基座的前部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护针套的前部闭口后部敞口,在护针套的后部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护针套与第二探针基座螺纹连接。
[0016]优选地:引流袋本体包括前袋片和后袋片,前袋片和后袋片两者的顶部边缘、侧部边缘和底部边缘均设有连接部,在各连接部之间形成容纳引流液的所述容纳腔;引流管的下端穿过上部的连接部,排放管和固定套管均穿过下部的连接部。
[0017]优选地:下部的连接部为非完全式连接,在未连接的部分形成收纳袋体,辅助采集
组件的主体部分位于该收纳袋体内,在收纳袋体的底部边缘处设有封口边条。
[0018]优选地:在上部的连接部上设有用于穿设挂载绳索的吊挂孔。
[0019]优选地:在引流袋本体的前袋片或后袋片上设有用于指示内部引流液量的指示刻度标识。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中采集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
[0023]1、引流管;2、吊挂孔;3、连接部;4、引流袋本体;5、指示刻度标识;6、辅助采集组件;6

1、橡胶膜片;6

2、第一采集探针;6

3、固定套管;6

4、第一探针基座;6

5、操作翼板;6

6、连接软管;6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引流液标本辅助采集功能的引流袋,包括引流袋本体(4),在引流袋本体(4)的上部连接有引流管(1)、下部连接有带有手动阀(9)的排放管(7);其特征是:在引流袋本体(4)的底部还设有辅助采集组件(6);辅助采集组件(6)包括上端带有橡胶膜片(6

1)、下端敞口的固定套管(6

3),固定套管(6

3)的上端位于引流袋本体(4)的容纳腔内部、下端位于容纳腔的外部,在固定套管(6

3)内紧配合地插接安装有第一探针基座(6

4),在第一探针基座(6

4)的中心设有通孔且在该通孔的上端安装有第一采集探针(6

2),还包括中心设有通孔的第二探针基座(6

7),在该通孔的前端安装有第二采集探针(6

9),在第一探针基座(6

4)中心的通孔下端与第二探针基座(6

7)的通孔后端之间设有连接软管(6

6);在第二探针基座(6

7)的前端安装有探针胶套(6

8),第二采集探针(6

9)位于探针胶套(6

8)内,在第二探针基座(6

7)的前端还可拆卸地安装有护针套(6

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引流液标本辅助采集功能的引流袋,其特征是:在第一探针基座(6

4)的下端外侧还设有用于操作第一探针基座(6

4)嵌入或脱出固定套管(6

3)的操作翼板(6

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引流液标本辅助采集功能的引流袋,其特征是:橡胶膜片(6

1)与固定套管(6

3)的上端口粘接固定,连接软管(6

6)的后端插接在第一探针基座(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