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1759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框架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一种框架结构,包含:背板及外框。该背板包括用以承载光学单元的本体部,及从该本体部延伸的至少一延伸部。该外框包括与该背板结合的至少一结合段,及连接该结合段且环绕该光学单元的侧墙段。该结合段与该背板的该延伸部互相叠置结合,且该延伸部不伸置于该侧墙段与该光学单元之间。因此,通过将该背板与该外框的结合位置延伸至该背板与该外框的外侧或背侧,能够有效地缩小边框的宽度,从而达成窄边框的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包含该框架结构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模组及显示装置。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框架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1]本技术主要为一种外框,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显示面板及使用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已渐渐成为各类显示装置的主流。例如各式面板显示屏幕、家用的平面电视、个人计算机及移动电话及数字相机的显示屏等,均为大量使用显示面板的产品。特别是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的市场需求大幅成长,为配合液晶显示装置在功能上及外观上的要求,液晶显示装置所使用的背光模组的设计也日趋多元化。
[0003]而为了因应现代行动装置或各类显示装置等产品的窄边框趋势,现行的窄边框架构大多采用压缩边框部材厚度及组装空间等方式,但边框部材厚度亦有极限,而组装大多采用卡勾设计,卡勾设置则需要背框与外框的结构互相配合,无法有效减少边框宽度来符合窄边框的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减少边框宽度的框架结构。
[0005]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框架结构,包含:背板,包括用以承载光学单元的本体部,及从该本体部延伸的至少一延伸部;及外框,包括与该背板结合的至少一结合段,及连接该结合段且环绕该光学单元的一侧墙段,其中,该结合段与该背板的该延伸部互相叠置结合,且该延伸部不伸置于该侧墙段与该光学单元之间。
[000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包含该框架结构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背板的该本体部具有承载该光学单元的承载面,及与该承载面相对的背面,该背板的该延伸部从该本体部延伸而贴抵于该本体部的背面,该外框的该结合段从该侧墙段延伸并叠置于该背板的该延伸部上。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背板的该延伸部从该本体部的边缘持续延伸,并且与该本体部形成段差,该延伸部与该光学单元之间形成间距,该外框的该结合段叠置于该背板的该延伸部上。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背板的该延伸部从该本体部朝向与该本体部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该外框的该结合段从该侧墙段延伸而叠置于该背板的该延伸部。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背板的该延伸部从该本体部朝向与该本体部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该外框的该结合段从该侧墙段延伸而叠置于该背板的该延伸部。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从该本体部的一侧朝远离该光学单元的一侧弯折后再延伸,以形成该延伸部,该结合段远离该侧墙段的一侧朝该本体部的方向弯折后再延伸且环绕该背板,以形成板体,该板体与该背板共同形成容置空间。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从该本体部的一侧朝远离该光学单元的一侧弯折后再延伸,以形成该延伸部,该结合段环绕该背板,且与该背板及结构板共同形成容置空间,该结构板包括基部,及从该基部延伸并叠置于该延伸部的内侧的至少一结合部。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从该本体部的一侧朝远离该光学单元的一侧弯折后再延伸,以形成该延伸部,该结合段环绕该背板,且与该背板及盖板组件的玻璃背板共同形成容置空间,该盖板组件还具有将该玻璃背板结合于该延伸部的多个边条,每一边条包括基部,及从该基部延伸并叠置于该延伸部的内侧的结合部,该玻璃背板贴抵于该多个基部的背面。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背板的该延伸部与该外框的该结合段黏合。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背板的该延伸部具有第一穿孔,该外框的该结合段具有第二穿孔,该框架结构还包含穿过该第一穿孔与该第二穿孔的锁合单元。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穿孔与该第二穿孔形成有内螺纹,该锁合单元包括螺合于该第一穿孔与该第二穿孔的螺合件。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锁合单元包括至少结合于该背板的该第一穿孔的螺柱,及螺合于该螺柱的螺合件。
[0018]本技术的框架结构具有下列特点:可以将该背板与该外框的结合位置延伸至该背板与该外框的外侧或背侧,从而能够有效缩小边框的宽度,以符合窄边框的设计。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显示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显示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仰视角度的立体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显示装置的局部立体图,说明各元件的配置;
[0022]图4为辅助说明图3的局部侧视图;
[0023]图5为本技术显示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
[0024]图6为辅助说明图5的局部侧视图;
[0025]图7为本技术显示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
[0026]图8为辅助说明图7的局部侧视图;
[0027]图9为说明该第三较佳实施例具有容置空间的局部剖视图;
[0028]图10为说明该第三较佳实施例具有该容置空间的另一种态样的局部剖视图;
[0029]图11a为说明该第三较佳实施例具有该容置空间的再一种态样的局部侧视图;
[0030]图11b为辅助说明图11a的局部立体图,并且省略了背板与玻璃背板;
[0031]图12为说明该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种态样的局部立体图;
[0032]图13为辅助说明图12的局部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有关本技术的相关申请专利特色与
技术实现思路
,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在进行详细说明前应注意的是,类似的元件用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0034]请参照图1~图2所示,其是本技术显示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背板21、外框22、由该背板21与该外框22共同限位的光学单元23,及设置于该外框22上且位于该光学单元23的出光侧的显示面板24。
[0035]参阅图3及图4,该背板21包括用以承载该光学单元23的本体部211,及从该本体部211延伸的多个延伸部212,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背板21可以由金属材质所制成。
[0036]该外框22包括与该背板21的延伸部212结合的多个结合段221、连接所述结合段221且环绕该光学单元23的侧墙段222,及从该侧墙段222往该光学单元23的方向延伸的承载段223,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外框22可以由塑料材质(PVC)所制成。
[0037]该显示面板24设置于该外框22的该承载段223上,并可利用黏胶层25将该显示面板24固定于该承载段223上。因此,该显示面板24的边缘以外就没有外框,达到无边框的设计效果。可藉此提高显示占屏比,提升设计质感,合乎目前审美潮流,有助于提高顾客购买意愿。
[0038]在一实施例中,可以是适用于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光学单元,该光学单元23包括导光板231、设于该导光板231一侧的灯条(图未绘示),及叠置于该导光板231上的至少一光学膜片232,如图3所示。
[0039]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适用于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光学单元,该光学单元23包括阵列于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单元,及叠置所述发光单元上方的至少一光学膜片232。
[0040]该背板21的该本体部211具有承载该光学单元23的承载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背板,包括用以承载光学单元的本体部,及从该本体部延伸的至少一延伸部;及外框,包括与该背板结合的至少一结合段,及连接该结合段且环绕该光学单元的侧墙段,其中,该结合段与该背板的该延伸部互相叠置结合,且该延伸部不伸置于该侧墙段与该光学单元之间;其中,该背板的该延伸部从该本体部朝向与该本体部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该外框的该结合段从该侧墙段延伸而叠置于该背板的该延伸部;其中,从该本体部的一侧朝远离该光学单元的一侧弯折后再延伸,以形成该延伸部,该结合段远离该侧墙段的一侧朝该本体部的方向弯折后再延伸且环绕该背板,以形成板体,该板体与该背板共同形成容置空间。2.一种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背板,包括用以承载光学单元的本体部,及从该本体部延伸的至少一延伸部;及外框,包括与该背板结合的至少一结合段,及连接该结合段且环绕该光学单元的侧墙段,其中,该结合段与该背板的该延伸部互相叠置结合,且该延伸部不伸置于该侧墙段与该光学单元之间;其中,该背板的该延伸部从该本体部朝向与该本体部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该外框的该结合段从该侧墙段延伸而叠置于该背板的该延伸部;其中,从该本体部的一侧朝远离该光学单元的一侧弯折后再延伸,以形成该延伸部,该结合段环绕该背板,且与该背板及结构板共同形成容置空间,该结构板包括基部,及从该基部延伸并叠置于该延伸部的内侧的至少一结合部。3.一种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背板,包括用以承载光学单元的本体部,及从该本体部延伸的至少一延伸部;及外框,包括与该背板结合的至少一结合段,及连接该结合段且环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巫崧辅陈英廷杨欣平
申请(专利权)人: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