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1459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28
本公开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包括一活动部、一固定部以及一驱动组件。活动部用以连接一光学元件。活动部可相对固定部运动。驱动组件用以驱动活动部相对固定部运动。驱动组件用以驱动活动部于一第一维度运动。度运动。度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更具体地来说,本公开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电脑或平板电脑)皆具有照相或录影的功能。然而,当需要将焦距较长的光学元件(例如镜头)设置于前述电子装置中时,会造成电子装置厚度的增加,不利于电子装置的轻薄化。有鉴于此,如何设计可使电子装置轻薄化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及光学装置始成为一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公知的问题点,本公开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包括一活动部、一固定部以及一驱动组件。活动部用以连接一光学元件。活动部可相对固定部运动。驱动组件用以驱动活动部相对固定部运动。驱动组件用以驱动活动部于一第一维度运动。
[0005]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活动部包括一活动部设置表面。活动部设置表面与一第一轴以及一第三轴平行。第一轴与第三轴垂直。活动部设置表面垂直一第二轴。第二轴垂直第一轴。第二轴垂直第三轴。沿着第二轴观察时,具有长条形结构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沿着第一轴延伸。第一维度为以一第一转轴为轴心的转动。第一转轴与第一轴平行。
[0006]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一第一磁性元件、一第一线圈、一第一磁性元件导磁性元件以及一第一线圈导磁性元件。第一线圈对应第一磁性元件。第一磁性元件导磁性元件具有导磁性材质,并对应第一磁性元件。第一线圈导磁性元件具有导磁性材质,并对应第一线圈。第一磁性元件导磁性元件与第一磁性元件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一磁性元件导磁性元件与第一线圈的最短距离。第一线圈导磁性元件与第一磁性元件的最短距离大于第一磁性元件导磁性元件与第一线圈的最短距离。沿着第二轴观察时,第一磁性元件位于第一磁性元件导磁性元件及第一线圈导磁性元件之间。第一线圈缠绕于第一线圈导磁性元件。第一线圈的绕线轴平行第二轴。
[0007]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固定地设置于活动部的一活动部框架。第一磁性元件导磁性元件固定地设置于活动部框架。第一磁性元件导磁性元件位于第一磁性元件与活动部框架之间。第一线圈固定地设置于固定部。第一磁性元件的一第一磁性元件第一表面面朝第一线圈。第一磁性元件经由一第一连接元件固定地连接活动部框架。第一连接元件直接接触第一磁性元件。第一连接元件直接接触第一磁性元件的一第一磁性元件第二表面。第一磁性元件第二表面不平行于第一磁性元件第一表面。第一磁性元件第二表面垂直于第一磁性元件第一表面。第一连接元件直接接触活动部框架。第一连接元件直接接触第一磁性元件导磁性元件。
[0008]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活动部框架还包括一第一磁性元件容纳部对应第一磁性
元件。沿着第二轴观察时,第一磁性元件第二表面至少部分显露于活动部框架。固定部的一底座还包括一第一线圈导磁性元件容纳部,第一线圈导磁性元件容纳部对应第一线圈导磁性元件。沿着第二轴观察时,第一磁性元件导磁性元件至少部分显露于底座。第一磁性元件第二表面与第二轴垂直。底座具有板状结构。第一线圈经由一第二连接元件固定地连接底座。第二连接元件直接接触第一线圈。第二连接元件直接接触底座。第二连接元件设置于第一线圈导磁性元件容纳部。第二连接元件直接接触第一线圈导磁性元件。沿着第三轴观察时,第二连接元件与第一线圈以及第一线圈导磁性元件皆重叠。第一线圈导磁性元件容纳部具有开口结构。沿着第一轴观察时,第一线圈导磁性元件经由第一线圈导磁性元件容纳部显露于活动部框架。
[0009]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一止动组件,用以限制活动部相对固定部的运动范围,止动组件包括一第一止动结构、一第二止动结构以及一第三止动结构。第二止动结构对应第一止动结构并可相对第一止动结构运动。第三止动结构对应第一止动结构且固定地连接第二止动结构。当活动部的一活动部框架相对固定部位于一第一位置时,第二止动结构直接接触第一止动结构。当活动部的活动部框架相对固定部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三止动结构与第一止动结构之间具有间隙。当活动部的活动部框架相对固定部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三止动结构与第一止动结构的最短距离小于0.1毫米。
[0010]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止动结构用以固定驱动组件。第一止动结构直接接触驱动组件。第一止动结构直接接触第一线圈。第一止动结构包括一第一止动结构第一止动部,对应第二止动结构的一第二止动结构第一止动部以及一第二止动结构第二止动部。当活动部的活动部框架相对固定部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止动结构第一止动部直接接触第一止动结构第一止动部。当活动部的活动部框架相对固定部位于一第二位置时,第二止动结构第二止动部直接接触第一止动结构第一止动部。第一止动结构还包括一第一止动结构第二止动部对应第三止动结构的一第三止动结构第一止动部。第一止动结构还包括一第一止动结构第三止动部对应第三止动结构的一第三止动结构第二止动部。当活动部的活动部框架相对固定部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三止动结构第一止动部与第一止动结构第二止动部的最短距离小于1毫米。当活动部的活动部框架相对固定部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三止动结构第二止动部与第一止动结构第三止动部的最短距离小于1毫米。第一止动结构第一止动部位于第一止动结构第二止动部及第一止动结构第三止动部之间。第一止动结构第一止动部具有平面结构。第二止动结构第一止动部具有弧面结构。第二止动结构第一止动部的弧面结构的曲率半径大于0.05毫米。第二止动结构第二止动部的弧面结构的曲率半径大于0.05毫米。第一止动结构第二止动部具有弧面结构。第三止动结构第一止动部具有平面结构。第三止动结构第一止动部的弧面结构的曲率半径大于0.05毫米。沿着第二轴观察时,第二止动结构第一止动部及第二止动结构第二止动部分别位于光学元件的一中心的两侧。沿着第二轴观察时,第三止动结构第一止动部及第三止动结构第二止动部分别位于光学元件的中心的两侧。
[0011]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一第二磁性元件、一第二线圈以及一第二磁性元件导磁性元件。第二线圈对应第二磁性元件。第二磁性元件导磁性元件。具有导磁性材质并对应第二磁性元件。沿着第二轴观察时,具有长条形结构的第一磁性元件沿着第一轴延伸。沿着第二轴观察时,具有长条形结构的第一磁性元件导磁性元件沿着第一轴延伸。
沿着第二轴观察时,具有长条形结构的第一线圈沿着第一轴延伸。沿着第二轴观察时,具有长条形结构的第二磁性元件沿着第一轴延伸。沿着第二轴观察时,具有长条形结构的第二磁性元件导磁性元件沿着第一轴延伸。沿着第二轴观察时,具有长条形结构的第二线圈沿着第一轴延伸。第二磁性元件固定地设置于活动部框架。第二线圈固定地设置于固定部。
[0012]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固定部还包括一外框以及一保护元件。外框具有一开口对应光学元件。保护元件固定地连接外框,沿着第一轴观察时,光学元件位于保护元件与底座之间。一电磁波穿过保护元件入射至光学元件,且保护元件覆盖开口。保护元件用以定位驱动组件。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活动部,用以连接一光学元件;一固定部,其中该活动部可相对该固定部运动;以及一驱动组件,用以驱动该活动部相对该固定部运动,其中该驱动组件用以驱动该活动部于一第一维度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活动部包括一活动部设置表面,其中该活动部设置表面与一第一轴以及一第三轴平行,其中该第一轴与该第三轴垂直,其中该活动部设置表面垂直一第二轴,其中该第二轴垂直该第一轴,其中该第二轴垂直该第三轴,其中沿着该第二轴观察时,具有长条形结构的该光学元件驱动机构沿着该第一轴延伸,其中该第一维度为以一第一转轴为轴心的转动,其中该第一转轴与该第一轴平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组件包括:一第一磁性元件;一第一线圈,对应该第一磁性元件;一第一磁性元件导磁性元件,具有导磁性材质,并对应该第一磁性元件;以及一第一线圈导磁性元件,具有导磁性材质,并对应该第一线圈,其中该第一磁性元件导磁性元件与该第一磁性元件的最短距离小于该第一磁性元件导磁性元件与该第一线圈的最短距离,其中该第一线圈导磁性元件与该第一磁性元件的最短距离大于该第一磁性元件导磁性元件与该第一线圈的最短距离,其中沿着该第二轴观察时,该第一磁性元件位于该第一磁性元件导磁性元件及该第一线圈导磁性元件之间,其中该第一线圈缠绕于该第一线圈导磁性元件,其中该第一线圈的绕线轴平行该第二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磁性元件固定地设置于该活动部的一活动部框架,其中该第一磁性元件导磁性元件固定地设置于该活动部框架,其中该第一磁性元件导磁性元件位于该第一磁性元件与该活动部框架之间,其中该第一线圈固定地设置于该固定部,其中该第一磁性元件的一第一磁性元件第一表面面朝该第一线圈,其中该第一磁性元件经由一第一连接元件固定地连接该活动部框架,其中该第一连接元件直接接触该第一磁性元件,其中该第一连接元件直接接触该第一磁性元件的一第一磁性元件第二表面,其中该第一磁性元件第二表面不平行于该第一磁性元件第一表面,
其中该第一磁性元件第二表面垂直于该第一磁性元件第一表面,其中该第一连接元件直接接触该活动部框架,其中该第一连接元件直接接触该第一磁性元件导磁性元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活动部框架还包括一第一磁性元件容纳部对应该第一磁性元件,其中沿着第二轴观察时,该第一磁性元件第二表面至少部分显露于该活动部框架,其中该固定部的一底座还包括一第一线圈导磁性元件容纳部,该第一线圈导磁性元件容纳部对应该第一线圈导磁性元件,其中沿着第二轴观察时,该第一磁性元件导磁性元件至少部分显露于该底座,其中该第一磁性元件第二表面与该第二轴垂直,其中该底座具有板状结构,其中该第一线圈经由一第二连接元件固定地连接该底座,其中该第二连接元件直接接触该第一线圈,其中该第二连接元件直接接触该底座,其中该第二连接元件设置于该第一线圈导磁性元件容纳部,其中该第二连接元件直接接触该第一线圈导磁性元件,其中沿着该第三轴观察时,该第二连接元件与该第一线圈以及该第一线圈导磁性元件皆重叠,其中该第一线圈导磁性元件容纳部具有开口结构,其中沿着该第一轴观察时,该第一线圈导磁性元件经由该第一线圈导磁性元件容纳部显露于该活动部框架。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止动组件,用以限制该活动部相对该固定部的运动范围,该止动组件包括:一第一止动结构;一第二止动结构,对应该第一止动结构并可相对该第一止动结构运动;以及一第三止动结构,对应该第一止动结构且固定地连接该第二止动结构,其中当该活动部的一活动部框架相对该固定部位于一第一位置时,该第二止动结构直接接触该第一止动结构,其中当该活动部的该活动部框架相对该固定部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三止动结构与该第一止动结构之间具有间隙,其中当该活动部的该活动部框架相对该固定部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三止动结构与该第一止动结构的最短距离小于0.1毫米。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止动结构用以固定该驱动组件,其中该第一止动结构直接接触该驱动组件,其中该第一止动结构直接接触该第一线圈,其中该第一止动结构包括一第一止动结构第一止动部,对应该第二止动结构的一第二止动结构第一止动部以及一第二止动结构第二止动部,其中当该活动部的该活动部框架相对该固定部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二止动结构第
一止动部直接接触该第一止动结构第一止动部,其中当该活动部的该活动部框架相对该固定部位于一第二位置时,该第二止动结构第二止动部直接接触该第一止动结构第一止动部,其中该第一止动结构还包括一第一止动结构第二止动部对应该第三止动结构的一第三止动结构第一止动部,其中该第一止动结构还包括一第一止动结构第三止动部对应该第三止动结构的一第三止动结构第二止动部,其中当该活动部的该活动部框架相对该固定部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三止动结构第一止动部与该第一止动结构第二止动部的最短距离小于1毫米,其中当该活动部的该活动部框架相对该固定部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三止动结构第二止动部与该第一止动结构第三止动部的最短距离小于1毫米,其中该第一止动结构第一止动部位于该第一止动结构第二止动部及该第一止动结构第三止动部之间,其中该第一止动结构第一止动部具有平面结构,其中该第二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亚修陈怡和王英任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