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增殖放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1240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产增殖放流设备,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该水产增殖放流设备包括上部开口的箱体,箱体的一侧下部设有鱼苗放流管,箱体的开口沿成型有台阶,台阶在远离鱼苗放流管的一侧设有固定梁,固定梁上设有用于将放流水域中的水提升至箱体中的回水装置,台阶在靠近鱼苗放流管的一侧设有可自由取放的滤水增氧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水产增殖放流设备可一次性转接大批量的鱼苗,在转移至放流船上后,可以机动地在较大的水域面上进行定量的鱼苗放流,投放过程中,通过回水装置和滤水增氧装置,可将放流水域的水进行过滤增氧并送入箱体中,提高鱼苗对放流水域的适应性以及成活率,提高增殖放流的效果。提高增殖放流的效果。提高增殖放流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产增殖放流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大水域面的水产增殖放流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人工增殖放流是用人工方法直接向海洋、滩涂、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水域投放或移入渔业生物的卵子、幼体或成体,以恢复或增加种群的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的群落结构。可改善水域的生态环境,可以促进渔业资源的良性循环,使渔业可持续发展。目前的鱼苗放流,主要还是采用水桶将鱼苗直接倒入水中,该方式存在诸多缺陷:1、泼洒时,高度落差大,在鱼苗入水的瞬间会受到剧烈的冲击,造成鱼苗成活率降低;2、鱼苗是在人工育苗池中培育长大,突然转换水体,往往还没适应放流水域的水体环境,也会降低鱼苗的成活率;3、不适用于大水域面的鱼苗投放,投放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大水域面的水产增殖放流设备。
[0004]本技术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水产增殖放流设备,包括上部开口的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下部设有鱼苗放流管,所述箱体的开口沿成型有台阶,所述台阶在远离所述鱼苗放流管的一侧设有固定梁,所述固定梁上设有用于将放流水域中的水提升至所述箱体中的回水装置,所述台阶在靠近所述鱼苗放流管的一侧设有可自由取放的滤水增氧装置。
[0006]优选地,在上述的水产增殖放流设备中,所述箱体的一侧下部设有与箱体内部连通的放流截止管,所述放流截止管上设有蝶阀,所述鱼苗放流管的上端与所述放流截止管可拆卸式地装配连接。
[0007]优选地,在上述的水产增殖放流设备中,所述回水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固定梁上的静音泵,所述静音泵的泵入口连接有伸入放流水域的进水管,所述静音泵的泵出口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位于所述滤水增氧装置的上方,用于将抽自放流水域的水经所述滤水增氧装置过滤增氧至所述箱体中。
[0008]优选地,在上述的水产增殖放流设备中,所述滤水增氧装置包括一具有滤孔的网板,所述网板的周侧设有围挡,所述网板的纵向两侧端自由搭接在所述台阶上。
[0009]优选地,在上述的水产增殖放流设备中,所述箱体在远离所述鱼苗放流管的一侧底部设有与箱体内部连通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内端设有滤网罩。
[0010]优选地,在上述的水产增殖放流设备中,所述进水管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静音泵的泵入口,所述出水管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静音泵的出入口。
[0011]优选地,在上述的水产增殖放流设备中,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万向滚轮。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水产增殖放流设备可一次性转接大批量
的鱼苗,在转移至放流船上后,可以机动地在较大的水域面上进行定量的鱼苗放流,投放过程中,通过回水装置和滤水增氧装置,可将放流水域的水进行过滤增氧并送入箱体中,提高鱼苗对放流水域的适应性以及成活率,提高增殖放流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了解,下面参照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7]请参见图1和图2,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水产增殖放流设备,该水产增殖放流设备用于鱼苗运输车和放流船之间的中转,鱼苗运输车中的鱼苗在转接至本技术的水产增殖放流设备后,再将该水产增殖放流设备转移至放流船,然后通过放流船的机动,使水产增殖放流设备机动运行在大面积的水域上,在经过不同水域区块时,进行定点定量投放,避免大量集中在一个水域区块中。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该水产增殖放流设备包括上部开口的箱体1,箱体1的一侧下部设有鱼苗放流管6。箱体1的开口沿成型有台阶11,台阶11在远离鱼苗放流管6的一侧设有固定梁12,固定梁12上设有回水装置3,该回水装置3用于将放流水域中的水提升至箱体1中。具体地,使用时,使回流至箱体1中的水量与放流排出的水量保持在一个动态平衡即可。如图1和图2所示,该台阶11在靠近鱼苗放流管6的一侧设有可自由取放的滤水增氧装置4,在将鱼苗运输车上的鱼苗转接至本技术的水产增殖放流设备前,取下滤水增氧装置4,然后将鱼苗运输车上的排出管与箱体1的上部开口连接,在转接完鱼苗后,将滤水增氧装置4安放在箱体1上即可整体转移至放流船。在放流过程中,通过回水装置3将放流水域的水抽至滤水增氧装置4中,通过滤水增氧装置4对抽自放流水域的水进行过滤和增氧,然后排入至箱体1中,使箱体1中的鱼苗对放流水域的水进行适应,同时也提高箱体1中的水体含氧量,提高鱼苗的存活率。
[0018]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箱体1的一侧下部设有与箱体内部连通的放流截止管5,该放流截止管5上设有蝶阀51,鱼苗放流管6的上端与放流截止管5可拆卸式地装配连接。在放流过程中,通过蝶阀51的开启,可使箱体1中的鱼苗随排放出的水体流入放流水域,在放流截止管5的延伸下,放流截止管5末端与放流水域的水面距离较近,经放流截止管5末端放流至水域中的鱼苗可避免与水面发生剧烈冲击。鱼苗放流管6上端与放流截止管5采用可拆卸式地装配连接结构,可提高箱体1在中转时的便利性。
[0019]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回水装置3包括固定在固定梁12上的静音泵31,其中,该静音泵31的泵入口连接有伸入放流水域的进水管32,静音泵31的泵出口连接有出水管33。具体地,该进水管32的末端伸入放流水域的水面以下,
用于泵入放流水域的水,该出水管33位于滤水增氧装置4的上方,用于将抽自放流水域的水经滤水增氧装置4过滤增氧至箱体1中。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进水管32可拆卸地连接在静音泵31的泵入口,出水管33可拆卸地连接在静音泵31的出入口。进水管32和出水管33分别与静音泵31采用可拆卸式地装配连接结构,可进一步地提高箱体1在中转时的便利性。
[0020]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滤水增氧装置4包括一具有滤孔的网板41,网板41的周侧设有围挡42,网板41的纵向两侧端自由搭接在台阶11上,在使用时,直接取放即可,使用方便。具体地,该箱体1在远离鱼苗放流管6的一侧底部设有与箱体内部连通的排水管7,排水管7的内端设有滤网罩。在将放流水域的水抽至箱体1中时,通过该排水管7可以实现流量的动态调节平衡,滤网罩此时起到过滤拦截的作用,避免鱼苗进入该排水管7,另一方面,可在放流结束后,打开该排水管7,用来排净箱体1中的水。为方便移动,该箱体1的底部设有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产增殖放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开口的箱体(1),所述箱体(1)的一侧下部设有鱼苗放流管(6),所述箱体(1)的开口沿成型有台阶(11),所述台阶(11)在远离所述鱼苗放流管(6)的一侧设有固定梁(12),所述固定梁(12)上设有用于将放流水域中的水提升至所述箱体(1)中的回水装置(3),所述台阶(11)在靠近所述鱼苗放流管(6)的一侧设有可自由取放的滤水增氧装置(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增殖放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一侧下部设有与箱体内部连通的放流截止管(5),所述放流截止管(5)上设有蝶阀(51),所述鱼苗放流管(6)的上端与所述放流截止管(5)可拆卸式地装配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增殖放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装置(3)包括固定在所述固定梁(12)上的静音泵(31),所述静音泵(31)的泵入口连接有伸入放流水域的进水管(32),所述静音泵(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前才车南青薛长安
申请(专利权)人:茂名滨海新区新养水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