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压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1148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21
本申请涉及一种复合压模结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顶板和翻板,所述顶板和所述机架竖直滑移连接,所述翻板和所述机架承载板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位于所述顶板和所述翻板之间固定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下模;所述承载板上竖直滑移设置有两个顶升条,两个所述顶升条设置在所述下模具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顶升条上设置有中模;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多个升降柱,所述顶板移动以使所述升降柱和所述顶升条抵接;所述翻板上设置有上模,所述翻板转动以使所述上模和所述中模抵接。本申请具有能够较为方便的将中模和上模以及下模分开的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压模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橡胶加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压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产品的加工过程中,有时需要对产品进行压模处理,以使得产品具有更好的外形。压模处理时,通过利用不用的模具,来对成型材料进行定型处理,实现产品的外形加工。
[0003]目前,在对产品进行压模处理定型之后,通常需要将产品外面的模具分开,以使得最后的产品能够拿取出来。在多层模具复合压模时,也是需要将多层模具依次和产品分开,便于拿取。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在复合压模时,位于中间的模具不便于和产品脱离分来,造成产品不方便取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增加在开模时中间模具的能够较方便的分离,本申请提供一种复合压模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复合压模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复合压模结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顶板和翻板,所述顶板和所述机架竖直滑移连接,所述翻板和所述机架承载板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位于所述顶板和所述翻板之间固定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下模;所述承载板上竖直滑移设置有两个顶升条,两个所述顶升条设置在所述下模具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顶升条上设置有中模;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多个升降柱,所述顶板移动以使所述升降柱和所述顶升条抵接;所述翻板上设置有上模,所述翻板转动以使所述上模和所述中模抵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下模、中模和上模对产品进行压模处理,使得产品具有一定的外形;上模设置在翻板上,在压合之后,通过在机架上翻转翻板,使得上模逐渐远离中模,进而实现模具和产品之间的分离,并且翻板在机架上翻转,增加了开模后的上模和中模之间的距离,便于取出产品;而竖直移动的顶板会带动升降柱向顶升条移动直到抵接,在升降柱的作用下,两个顶升条带动中模竖直移动,从而使中模和下模分开。
[0009]可选的,述升降柱包括连接筒、支撑杆和弹簧,所述支撑杆设置在所述连接筒内并和所述连接筒滑动连接,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所述连接筒内并抵接在所述连接筒的底部和支撑杆的端部。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利用升降柱抵接顶升条从而抬升起中模时,升降柱本身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使得中模和压合后的产品之间能够慢慢分离,减轻升降柱在刚开始接触顶升条时的作用力。
[0011]可选的,所述顶升条上设置有容纳通槽,所述容纳通槽用于放置所述中模。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模在复合压模结构中能够自由拆卸,便于拿取中模和下模之间的产品。
[0013]可选的,所述顶升条的两端设置有定位孔,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和所述定位孔配合的定位销。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顶升条的竖直移动过程中,定位销和定位槽保证了顶升条和承载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增加了开模以及压合过程中结构的稳定性。
[0015]可选的,所述定位销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定位销沿两个所述顶升条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均匀分布。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顶升条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顶升条插接在不同的定位销上进行位置调节,从而使得该复合压模结构上的下模、中模以及上模的尺寸可调,增加复合压模结构的使用通用性。
[0017]可选的,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两个限位条,两个所述限位条在所述顶升条抵接所述承载板时形成限位空间,所述限位空间用于限制所述下模的位置移动。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条和顶升条在承载板上形成的限位空间来限制下模的位置移动,增加压合时的稳定性。
[0019]可选的,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和所述升降柱配合的腰型孔,所述腰型孔的长度方向和两个所述顶升条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相同,所述腰型孔用于使所述升降柱穿过所述承载板后和所述顶升条抵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腰型孔可以对升降柱起到一个限位保护的作用,同时将顶升条限制在承载板的范围内,减小顶升条在承载板外的凸出部分,提高使用安全性。
[0021]可选的,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移动板、安装块和螺栓,所述升降柱固定在所述移动板上;所述螺栓设置在所述顶板的相对侧面,所述螺栓栓接所述移动板和所述安装块。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移动板和安装块通过螺栓安装后,移动板通过夹持的方式固定在顶板上,便于对移动板的位置进行调节。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通过顶板带动升降柱竖直移动来将中模和下模分离,便于开模后产品的取出;
[0025]2.将中模和上模设置为可活动,保证产品在下模上不会有太大的位置移动,提升产品良率;
[0026]3.将中模和下模顶升分离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力,减少中模受损;
[0027]4.顶升条的位置可调,增加了中模的使用范围,增加了复合压模结构的使用通用性。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复合压模结构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0029]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复合压模结构中顶升条和承载板的安装示意图。
[0030]图3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1]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复合压模结构中的升降柱的剖面示意图。
[0032]图5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11、顶板;111、升降柱;1111、连接筒;1112、支撑杆;1113、弹簧;112、移动板;113、安装块;114、螺栓;12、翻板;13、承载板;131、顶升条;1311、容纳通槽;1312、定位孔;132、定位销;133、限位条;134、腰型孔;14、下模;15、中模;16、上模;2、限
位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5]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复合压模结构。参照图1和图2,复合压模结构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置有顶板11、翻板12、承载板13、下模14、中模15和上模16。顶板11和机架1竖直滑移连接,承载板13和机架1固定连接,翻板12和机架1转动连接。承载板13设置在顶板11和翻板12之间,下模14设置在承载板13上。在承载板13上还设置有两个顶升条131,两个顶升条131设置在下模14的相对两侧,并且两个顶升条131和承载座竖直滑移连接。中模15设置在两个顶升条131上,通过两个顶升条131的竖直滑移来改变中模15和下模14之间的距离。顶板11上设置有升降柱111,升降柱111在顶板11的竖直滑移过程中能够和顶升条131抵接,从而带动顶升条131以及中模15竖向移动,使得中模15和下模14分离。上模16设置在翻板12上,通过翻板12的转动,使得上模16能够和中模15进行抵接。
[0036]机架1上还可以设置驱动装置,来驱动顶板11在机架1上进行竖直滑移以及驱动翻板12在机架1上翻转,从而使得上模16、中模15以及下模14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压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顶板(11)和翻板(12),所述顶板(11)和所述机架(1)竖直滑移连接,所述翻板(12)和所述机架(1)承载板(13)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1)位于所述顶板(11)和所述翻板(12)之间固定有承载板(13),所述承载板(13)上设置有下模(14);所述承载板(13)上竖直滑移设置有两个顶升条(131),两个所述顶升条(131)设置在所述下模(14)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顶升条(131)上设置有中模(15);所述顶板(11)上设置有多个升降柱(111),所述顶板(11)移动以使所述升降柱(111)和所述顶升条(131)抵接;所述翻板(12)上设置有上模(16),所述翻板(12)转动以使所述上模(16)和所述中模(15)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压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柱(111)包括连接筒(1111)、支撑杆(1112)和弹簧(1113),所述支撑杆(1112)设置在所述连接筒(1111)内并和所述连接筒(1111)滑动连接,所述弹簧(1113)设置在所述连接筒(1111)内,且所述弹簧(1113)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连接筒(1111)的底部和所述支撑杆(1112)的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压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条(131)上设置有容纳通槽(1311),所述容纳通槽(1311)用于放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添福沈海能卢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富发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