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灯的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0670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头灯的电路,包括传输模块、控制模块、集成模块、电源模块、充电识别模块和电量指示模块;电源模块与传输模块、控制模块、集成模块和电量指示模块连接;控制模块与控制模块、集成模块和电量指示模块连接,充电识别模块与集成模块和电量指示模块连接;通过电量指示模块与控制模块和集成模块通过电源正极、电源负极和芯片引脚进行信号通信,进而减少传输信号的线路的数量;使得头灯整体线路的数量减少,进而提升头灯的外形美观程度,同时也使得生产成本降低,生产制作更为便捷。便捷。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头灯的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头灯的制造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头灯的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头灯是一种戴在头上的照明工具,通常使用于环境较为昏暗的场所,便于人们解放双手进行工作;
[0003]通常情况下,头灯上设置有多条线路用于传输信号和电压,但是会使得头灯的结构较为复杂,不仅是的生产成本提升、生产制作麻烦,还使得头灯整体的线路复杂,导致头灯的外形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外形美观、生产方便、生产成本更低的一种头灯的电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头灯的电路,包括传输模块、控制模块、集成模块、电源模块、充电识别模块和电量指示模块;电源模块与传输模块、控制模块、集成模块和电量指示模块连接;控制模块与传输模块、集成模块和电量指示模块连接,充电识别模块与集成模块和电量指示模块连接。
[0007]进一步的,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芯片U1、电容C1、按键开关SW1和按键开关SW2;控制芯片U1的1号引脚与电容C1的一端连接;控制芯片U1的3号引脚与按键开关SW1的一端连接;控制芯片U1的4号引脚与按键开关SW2的一端连接;按键开关SW1的另一端与按键开关SW2的另一端连接,并且接地;控制芯片U1的8号引脚与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并且接地。
[0008]进一步的,传输模块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发光二极管D4、发光二极管D5和发光二极管D6;
[0009]三极管Q1的1号端与电阻R5的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7号引脚连接;三极管Q1的2号端与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3号端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4的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4的另一端接地;
[0010]三极管Q2的1号端与电阻R8的一端和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5号引脚连接;三极管Q2的2号端与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3号端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5的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5的另一端接地;
[0011]三极管Q3的1号端与电阻R11的一端和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6号引脚连接;三极管Q3的2号端与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3号端与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6的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6的另一端接地。
[0012]进一步的,集成模块包括集成芯片U3、电容C3、电容C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和接口J1;
[0013]集成芯片U3的1号引脚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并接地;集成芯片U3的2号引脚与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集成芯片U3的3号引脚接地;集成芯片U3的4号引脚与集成芯片U3的8号引脚、电阻R2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接口J1的1号端连接,接口J1的5号端接地;集成芯片U3的5号引脚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
[0014]进一步的,电量指示模块包括芯片U2、电容C2、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和发光二极管D3;
[0015]芯片U2的1号引脚与电容C2的一端、发光二极管D2的一端和发光二极管D3的一端连接;芯片U2的2号引脚与发光二极管D3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2的3号引脚与发光二极管D2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2的4号引脚接地;芯片U2的5号引脚与发光二极管D1的一端连接;芯片U2的6号引脚与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2的7号引脚与集成芯片U3的7号引脚连接;芯片U2的8号引脚与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并且接地。
[0016]进一步的,电源模块包括电池BT1,电池BT1的正极与电容C1、控制芯片U1、电阻R6、电阻R9、电阻R12、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电容C3、集成芯片U3和发光二极管D1连接;电池BT1的负极接地。
[0017]进一步的,集成芯片U3、电阻R2、电容C4和电阻R4之间设置有5V的接入电源。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在本技术中,通过电量指示模块与控制模块和集成模块通过电源正极、电源负极和芯片引脚进行信号通信,进而减少传输信号的线路的数量;使得头灯整体线路的数量减少,进而提升头灯的外形美观程度,同时也使得生产成本降低,生产制作更为便捷。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方框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整体电路图。
[0022]图3为控制模块处电路图。
[0023]图4为传输模块处电路图。
[0024]图5为集成模块处电路图。
[0025]图6为电量指示模块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应当说明的是,实施例只是对本技术的具体阐述,其目的是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7]实施例:
[0028]一种头灯的电路,包括传输模块、控制模块、集成模块、电源模块、充电识别模块和电量指示模块;电源模块与传输模块、控制模块、集成模块和电量指示模块连接;控制模块与传输模块、集成模块和电量指示模块连接,充电识别模块与集成模块和电量指示模块连
接。
[0029]进一步的,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芯片U1、电容C1、按键开关SW1和按键开关SW2;控制芯片U1的1号引脚与电容C1的一端连接;控制芯片U1的3号引脚与按键开关SW1的一端连接;控制芯片U1的4号引脚与按键开关SW2的一端连接;按键开关SW1的另一端与按键开关SW2的另一端连接,并且接地;控制芯片U1的8号引脚与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并且接地。
[0030]进一步的,传输模块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发光二极管D4、发光二极管D5和发光二极管D6;
[0031]三极管Q1的1号端与电阻R5的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7号引脚连接;三极管Q1的2号端与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3号端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4的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4的另一端接地;
[0032]三极管Q2的1号端与电阻R8的一端和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5号引脚连接;三极管Q2的2号端与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3号端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灯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模块、控制模块、集成模块、电源模块、充电识别模块和电量指示模块;电源模块与传输模块、控制模块、集成模块和电量指示模块连接;控制模块与传输模块、集成模块和电量指示模块连接,充电识别模块与集成模块和电量指示模块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头灯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芯片U1、电容C1、按键开关SW1和按键开关SW2;控制芯片U1的1号引脚与电容C1的一端连接;控制芯片U1的3号引脚与按键开关SW1的一端连接;控制芯片U1的4号引脚与按键开关SW2的一端连接;按键开关SW1的另一端与按键开关SW2的另一端连接,并且接地;控制芯片U1的8号引脚与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并且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头灯的电路,其特征在于,传输模块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发光二极管D4、发光二极管D5和发光二极管D6;三极管Q1的1号端与电阻R5的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7号引脚连接;三极管Q1的2号端与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3号端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4的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4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2的1号端与电阻R8的一端和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5号引脚连接;三极管Q2的2号端与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3号端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5的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5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3的1号端与电阻R11的一端和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6号引脚连接;三极管Q3的2号端与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3号端与电阻R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鹏松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哲朋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