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饲料喂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0563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饲料喂食器,包括储料桶、调节组件、排液管、支撑架、限位环、拱环、底座、分食盘和下料筒,储料桶由上部的圆形料筒、中部的锥形料筒和下部的出料管组成,圆形料筒与调节组件中的连接杆连接,且圆形料筒外侧与支撑架连接,支撑架与排液管连接,排液管下端与分食盘中储液盘相对应,分食盘两侧通过底座与支撑架连接,出料管外侧设有下料筒,下料筒外侧设有上下两组限位环,限位环下端位于下料筒外侧均匀设有拱环,限位环两端与支撑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巧妙,利用猪在拱食过程中实现自主下料,实现了饲料和液体的分离,不仅保证了饲料的配比度,同时避免饲料长时间在料盘中滋生细菌而变质。在料盘中滋生细菌而变质。在料盘中滋生细菌而变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饲料喂食器


[0001]本技术涉及畜牧养殖
,具体为一种新型饲料喂食器。

技术介绍

[0002]养殖业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极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养殖业也由传统的人工饲养,逐步进行转型;猪作为作用的肉类来源,猪养殖的规模以及数量是相当大的,因此,猪养殖的自动化设备是需要大力推进的。
[0003]在大规模的猪养殖场所内,养殖场所常用的喂食方法是把饲料配置好后。将一天的喂食量放入喂食槽内,这样可以减少人力劳动,但是带来的弊端是:由于未食完的饲料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过长,再加之养殖场所环境的影响,饲料很容易滋生细菌而变质,通常观察到饲料颜色发生变化,发出酸腐味,猪长时间采食变质饲料会增加体内的有害菌,随着潜伏时间的推移,猪便容易患上疾病,免疫力降低,疾病容易相互传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饲料喂食器,利用猪在拱食过程中实现自主下料,方便快捷,且实现了饲料和液体的分离,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饲料喂食器,包括储料桶、调节组件、排液管、支撑架、限位环、拱环、底座、分食盘和下料筒,储料桶由上部的圆形料筒、中部的锥形料筒和下部的出料管组成,圆形料筒内通过支撑杆与调节组件中的连接杆连接,且圆形料筒外侧通过螺栓与支撑架连接,支撑架通过U型螺栓与排液管连接,排液管下端与分食盘中的储液盘相对应,分食盘两侧通过底座与支撑架连接,出料管外侧设有下料筒,下料筒外侧设有上下两组限位环,限位环下端位于下料筒外侧均匀设有拱环,限位环两端与支撑架连接。
[0006]进一步的,调节组件包括连接杆,连接杆上端设有梅花螺母,连接杆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带有倾斜角度的搅拌杆连接,且连接杆下端通过横向杆与出料管连接。
[0007]进一步的,限位环的内径大于下料筒的外径,且下料筒的内径大于出料管的外径,且限位环、下料筒和出料管中心在同一轴线上。
[0008]进一步的,分食盘由左右两侧的储液盘和中间的储料盘组成,储料盘中间设有带倾斜角度的下料凸台,且下料凸台的中心与下料筒的中心在同一轴线上。
[0009]进一步的,储液盘中间设有弧形凸起,且储液盘前后两端设有溢流孔,溢流孔的高度低于储液盘与储料盘之间的隔断的高度。
[0010]进一步的,排液管上端通过软管与外部水箱连接,且排液管下端设有出水头。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饲料喂食器,具有以下好处:
[0012]1、本技术上设置了调节杆组件,通过连接短杆和T型杆上端的螺纹可对下料
筒与喂食盘的相对距离进行双重调节,从而控制喂食器的出料量,结构简单易操作,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0013]2、本技术上设置了限位环,猪在拱食拱环过程中,两组限位环对下料筒在承受撞击力的同时具有限位固定作用,避免因较大的撞击力出现晃倒或位移的现象,以此保证喂食器的正常运行。
[0014]3、本技术上设置了分食盘,通过储料盘和储液盘相对应的储料桶和排液管,进而实现了养殖过程中饲料与液体的分离,同时利用拱环和出水头的配合,即可实现猪在进食过程中拱食一次出现一次的饲料和液体的量,避免饲料长时间在料盘中滋生细菌而变质,达到即食的效果。
[0015]4、本技术上设置了溢流孔,当储液盘中的液体较多时,利用溢流孔将多余的液体排出,避免液体过多溢到储料盘中而破坏饲料的配比。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储料桶、101圆形料筒、102锥形料筒、103出料管、2调节组件、21连接杆、22梅花螺母、23搅拌杆、3排液管、4支撑架、5限位环、6拱环、7底座、8分食盘、81储液盘、82储料盘、83下料凸台、9下料筒、10溢流孔、11出水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饲料喂食器,包括储料桶1、调节组件2、排液管3、支撑架4、限位环5、拱环6、底座7、分食盘8和下料筒9,储料桶1由上部的圆形料筒101、中部的锥形料筒102和下部的出料管103组成,圆形料筒101内通过支撑杆与调节组件2中的连接杆21连接,且圆形料筒101外侧通过螺栓与支撑架4连接,支撑架4通过U型螺栓与排液管3连接,排液管3下端与分食盘8中的储液盘81相对应,分食盘8两侧通过底座7与支撑架4连接,出料管103外侧设有下料筒9,下料筒9外侧设有上下两组限位环5,限位环5下端位于下料筒9外侧均匀设有拱环6,限位环5两端与支撑架4连接,调节组件2包括连接杆21,连接杆21上端设有梅花螺母22,连接杆21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带有倾斜角度的搅拌杆23连接,且连接杆21下端通过横向杆与出料管103连接,通过梅花螺母22调节与连接杆21的长度,从而实现下料筒9与分食盘8之间的相对高度,即调节喂食器的下料量的大小,同时在猪拱食过程中,横向杆随着猪拱动的方向沿着连接杆21下端的滑套移动,不仅结构简单易操作,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限位环5的内径大于下料筒9的外径,且下料筒9的内径大于出料管103的外径,且限位环5、下料筒9和出料管103中心在同一轴线上,猪在拱食拱环6过程中,两组限位环5对下料筒9在承受撞击力的时具有限位固定作用,避免因较大的撞击力出现晃倒或位移的现象,以此保证喂食器的正常运行,分食盘8由左右两侧的储液盘81和
中间的储料盘82组成,储料盘82中间设有带倾斜角度的下料凸台83,且下料凸台83的中心与下料筒9的中心在同一轴线上,通过储料盘82和储液盘81相对应的储料桶1和排液管3,进而实现了养殖过程中饲料与液体的分离,同时利用拱环6和出水头11的配合,即可实现猪在进食过程中拱食一次出现一次的饲料和液体的量,避免饲料长时间在料盘中滋生细菌而变质,达到即食的效果,储液盘81中间设有弧形凸起,且储液盘81前后两端设有溢流孔10,溢流孔10的高度低于储液盘81与储料盘82之间的隔断的高度,当储液盘81中的液体较多时,利用溢流孔10将多余的液体排出,避免液体过多溢到储料盘82中而破坏饲料的配比,排液管3上端通过软管与外部水箱连接,且排液管3下端设有出水头11,即可实现猪在进食过程中拱食一次出现一次液体的量,避免液体的浪费,达到即食的效果。
[0021]在使用时:在养殖过程中,混合好的饲料放入储料桶1内,饲料因自重从圆形料筒101进过锥形料筒102后进入到出料管103内,即进入到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饲料喂食器,包括储料桶(1)、调节组件(2)、排液管(3)、支撑架(4)、限位环(5)、拱环(6)、底座(7)、分食盘(8)和下料筒(9),其特征在于:储料桶(1)由上部的圆形料筒(101)、中部的锥形料筒(102)和下部的出料管(103)组成,圆形料筒(101)内通过支撑杆与调节组件(2)中的连接杆(21)连接,且圆形料筒(101)外侧通过螺栓与支撑架(4)连接,支撑架(4)通过U型螺栓与排液管(3)连接,排液管(3)下端与分食盘(8)中储液盘(81)相对应,分食盘(8)两侧通过底座(7)与支撑架(4)连接,出料管(103)外侧设有下料筒(9),下料筒(9)外侧设有上下两组限位环(5),限位环(5)下端位于下料筒(9)外侧均匀设有拱环(6),限位环(5)两端与支撑架(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饲料喂食器,其特征在于:调节组件(2)包括连接杆(21),连接杆(21)上端设有梅花螺母(22),连接杆(21)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带有倾斜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全利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市新畜旺养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