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黑水虻养殖的全流程系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0331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黑水虻养殖的全流程系统装置,底盘和托盘的右部铰接在架体和连杆上;每个托盘的左侧的架体上铰接安装虻虫收集箱,铰轴上安装扭簧;架体上有电磁继电器;虻虫收集箱、连接通道、托盘依次联通,连接通道的外壁包括设有洞孔的松散空隙结构和遮光棚;连接并驱动转动轮盘,转动轮盘上设有向侧方伸出的连接轴外侧设置激光发射器;挡板有两个控制电磁继电器的光敏元件;虻虫收集箱连接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组合;连接杆横轴固定在下支撑杆的上端,连接杆顶住固定横梁;传力杆的下端铰接在转动轮盘上,传力杆的上端铰接在下支撑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黑水虻养殖的机械一体自动化程度,在收料前完成虫料分离。在收料前完成虫料分离。在收料前完成虫料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黑水虻养殖的全流程系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养殖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黑水虻养殖的全流程系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黑水虻养殖系统,如图1所示由给料槽101、物料泵102、支撑平台103、移动滑槽短槽104

1、可灵活伸缩区域105、移动电机106、输送管道107、给料枪108和给料支架109;牵引电机201、牵引滚轴202、牵引钢丝203、养殖架支架204、养殖框205、托盘206、托盘活动栓207、养殖框可活动面208和养殖框活动栓209;隔板301、皮带302、皮带电机303、收料支架304这些部件组合而成。
[0003]初始物料注入的操作:向给料槽101中加入的初始物料,打开物料泵102,初始物料通过物料泵102的作用被均匀输送至输送管道107内,输送管道107末端与给料枪108相连接。注入由给料枪108根据养殖工艺需要确定注入量,注入量和功能开启通过给料枪108内部定量阀控制,最终定量注入养殖框205内。
[0004]传送收料的操作:在启动牵引电机201的同时,启动皮带电机303,皮带电机303拖动皮带302和滚轮305转动,从养殖框可活动面208中倾出的物料落到转动中的皮带302上,物料随皮带302输送至后续筛分等其他工艺环节。
[0005]上述现有技术装置较为简单,且机械化程度不高,其中虫料分离是重点与难点,因此导致劳动力费用较高,从而达不到预计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黑水虻养殖的全流程系统装置,其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和缺点,提高黑水虻养殖的机械一体自动化程度,在收料前完成虫料分离。
[0007]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用于黑水虻养殖的全流程系统装置,包括有底盘和托盘,所述底盘的右部和所述托盘的右部分别以铰接点铰接在架体上;所述底盘的左部和所述托盘的左部分别以铰接点铰接在连杆上;底盘的左右两个铰接点的连线与托盘的左右两个铰接点的连线平行,架体上的托盘和底盘的铰接点的连线与连杆上的托盘和底盘的铰接点的连线平行;每个托盘的左侧的架体上以铰轴铰接安装一个虻虫收集箱,所述铰轴上安装的扭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架体和虻虫收集箱上;所述架体上设有定位横板,定位横板上有与所述虻虫收集箱位置对应的电磁继电器;虻虫收集箱、连接通道、托盘依次连通,所述连接通道的外壁包括设有洞孔的松散空隙结构和遮光棚;电机连接并驱动转动轮盘,所述转动轮盘上设有向侧方伸出的连接轴,该连接轴外侧设置激光发射器,激光发射器发射与转动轮盘的轴线平行的激光。
[0009]在所述转动轮盘外的挡板上安装有两个分别控制所述电磁继电器启动和停止的
光敏元件,光敏元件位置与激光发射器的运动圆周轨迹对应。
[0010]每个虻虫收集箱连接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组合,下支撑杆从下端插入上支撑杆的管体中,上支撑杆的上端铰接在虻虫收集箱所设的一根固定横梁上。
[0011]下支撑杆的下端铰接在下方的托盘与连杆的铰接点上,或者铰接在下方的底盘与连杆的铰接点上。
[0012]一根连接杆横轴横向固定在下支撑杆的上端,并且穿过上支撑杆所开设的滑槽,连接杆横轴位于上支撑杆之外的部分固连有一根连接杆,连接杆顶住虻虫收集箱的固定横梁。
[0013]传力杆的下端以连接轴为铰轴铰接在转动轮盘上,传力杆的上端以连接杆横轴为铰轴铰接在下支撑杆上,该下支撑杆属于上下相邻的托盘和底盘之间的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组合。
[0014]在每个虻虫收集箱的下方,安装有虻虫收集通道的入口;在每个托盘的上方,安装有虻虫基质输送管道的出口;所述托盘的下方,安装有残余基质及虫粪输送轨道。
[0015]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托盘的左侧的架体上固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固设有铰轴;虻虫收集箱在箱体下方固设有竖板,铰轴穿过竖板并且竖板可转动地安装在铰轴上;铰轴上安装有扭簧,扭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铰轴上和虻虫收集箱上。
[0016]在某些实施例中,连接通道的外壁的左部为设有洞孔的松散空隙结构,右部为遮光棚。
[0017]在某些实施例中,固定基座固定在地面上,齿轮可转动地架设在固定基座上,电机通过齿轮啮合连接并驱动齿轮轴上的齿轮盘;转动轮盘固设在齿轮端部。
[0018]在某些实施例中,连接杆顶端具有一个弧形凹槽,弧形凹槽顶住固定横梁。
[0019]在某些实施例中,上下相邻的托盘之间的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组合具有两套,分别位于托盘的两侧;在上下相邻的托盘和底盘之间的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组合具有两套,分别位于托盘的两侧。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本技术系统结构通过转动轮盘的圆周运动,带动传力杆,进而完成系统一个周期的黑水虻虫收料运输和残余基质与虫粪的运输流程,并进入下一批次黑水虻养殖状态。通过设定的机械构件运动轨迹,可保证系统元件运动状态可控,系统稳定性更高。本技术提供更高的黑水虻养殖机械一体自动化程度,解放人力成本。本系统利用黑水虻虫生长阶段的生物特性,在收料前即可完成虫料分离,省略传统收料形式后的额外虫料分离操作。本系统稳定性、操控性、安全性更高,能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3]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步骤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步骤二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步骤三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步骤四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步骤五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上支撑杆、下支撑杆、传力杆、连接杆组合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上支撑杆、下支撑杆组合结构示意图;
[0031]图9为转动轮盘及挡板周边结构示意图;
[0032]图10为图9中E向的挡板侧视图;
[0033]图11为虻虫收集箱示意图。
[0034]图中:
[0035]1‑
架体;11

虻虫收集通道;12

虻虫基质输送管道;13

残余基质及虫粪输送轨道;
[0036]2‑
底盘;21

铰接点;22

铰接点;
[0037]3‑
托盘;31

铰接点;32

铰接点;
[0038]4‑
安装板;41

转动轴;42

定位横板;
[0039]5‑
虻虫收集箱;51

箱体;52

竖板;53

固定横梁;54

空隙结构;5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黑水虻养殖的全流程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盘和托盘,所述底盘的右部和所述托盘的右部分别以铰接点铰接在架体上;所述底盘的左部和所述托盘的左部分别以铰接点铰接在连杆上;底盘的左右两个铰接点的连线与托盘的左右两个铰接点的连线平行,架体上的托盘和底盘的铰接点的连线与连杆上的托盘和底盘的铰接点的连线平行;每个托盘的左侧的架体上以铰轴铰接安装一个虻虫收集箱,所述铰轴上安装的扭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架体和虻虫收集箱上;所述架体上设有定位横板,定位横板上有与所述虻虫收集箱位置对应的电磁继电器;虻虫收集箱、连接通道、托盘依次连通,所述连接通道的外壁包括设有洞孔的松散空隙结构和遮光棚;电机连接并驱动转动轮盘,所述转动轮盘上设有向侧方伸出的连接轴,该连接轴外侧设置激光发射器,激光发射器发射与转动轮盘的轴线平行的激光;在所述转动轮盘外的挡板上安装有两个分别控制所述电磁继电器启动和停止的光敏元件,光敏元件位置与激光发射器的运动圆周轨迹对应;每个虻虫收集箱连接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组合,下支撑杆从下端插入上支撑杆的管体中,上支撑杆的上端铰接在虻虫收集箱所设的一根固定横梁上;下支撑杆的下端铰接在下方的托盘与连杆的铰接点上,或者铰接在下方的底盘与连杆的铰接点上;一根连接杆横轴横向固定在下支撑杆的上端,并且穿过上支撑杆所开设的滑槽,连接杆横轴位于上支撑杆之外的部分固连有一根连接杆,连接杆顶住虻虫收集箱的固定横梁;传力杆的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晓静周欣黄志亮洪毅李北涛蔡小平齐依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泾渭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