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0187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空气净化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可以包括:外壳部,其具备入口部,入口部形成用于吸入空气的通路;过滤部,其位于入口部的上侧,并且对流入到入口部的内侧并向上侧移动的空气进行净化;照射部,其位于过滤部的下侧并设置在与入口部重叠的高度上,并且向过滤部照射杀菌用光线;以及杀菌支撑部,其固定于外壳部,并沿着照射部的外侧周缘设置并支撑照射部。侧周缘设置并支撑照射部。侧周缘设置并支撑照射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便携式空气净化器,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为了对过滤部进行杀菌而使用杀菌用光线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技术介绍

[0002]空气净化器是在现代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设备,是一种通过对灰尘、微尘、超微尘等物理颗粒、异味颗粒、有害气体等化学物质以及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进行过滤来净化空气的装置。
[0003]由于受到都市化、工业化以及国际化等影响,空气净化器也正在成为一般家庭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另外,空气净化器的需求也随着微尘的增加、过敏患者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准的提高等影响而急剧增大。
[0004]当空气净化器将如一般住宅的100m2以上的环境作为净化对象时,设备的尺寸可以变大。这种设备中,可以组合使用应对灰尘等物理颗粒的过滤器、应对气体等化学物质的过滤器以及应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过滤器。即,在较大的空间中,可以使用能够组合容纳各种过滤器的较大尺寸的空气净化器。
[0005]但是,当在如单间公寓、车辆内部的较小空间中使用大尺寸的空气净化器时,空间的使用率、移动性、耗能方面上的效率会低下。另外,对于移动频繁的用户而言,相比于较大尺寸的空气净化器,小尺寸且可供个人携带使用的空气净化器更为适合。在这种背景下,正开发着可供个人携带使用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0006]便携式空气净化器以较小尺寸且重量较轻的形态提供,以容易携带。这种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具有用户可以方便携带,并且简单地在所需的场所使用的优点。即,相比于长时间滞留在如家庭一样的一个场所的用户,便携式空气净化器更适合于具有外出频繁或在多个场所移动的生活模式的用户。
[0007]在现有技术(韩国公开专利公报2020

0037187)中,从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背面吸入空气并从正面吐出空气。从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背面流入的空气经由过滤器和送风风扇直接向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正面吐出。
[0008]但是,为了容易携带,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外形尺寸已被设定,因此存在不能额外地将用于对过滤器进行杀菌的杀菌部设置于外壳部的内侧的问题。
[0009]另外,在为了对过滤部进行杀菌而使用杀菌用光线的情况下,存在杀菌用光线的一部分泄露到外壳部外侧的问题。
[0010]另外,在为了对过滤部进行杀菌而使用杀菌用光线的情况下,因外壳部的有限尺寸,无法充分地确保杀菌用光线的照射角和照射距离,因此存在无法很好地对过滤部进行杀菌的问题。
[0011]在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2020

0037187号(公开日:2020.04.08,专利技术名称:便携式空气净化器)中公开了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介绍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用于对过滤部进行杀菌的杀菌部设置于外壳部的内侧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0013]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阻断用于对过滤部进行杀菌的杀菌用光线照射到外壳部外侧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0014]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在外壳部的尺寸有限的状态下,也能确保对过滤部进行杀菌的杀菌用光线的照射角和照射距离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001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并不限于以上提及到的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通过以下的记载明确理解未被提及到的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并且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会进一步清楚理解。另外,通过权利要求范围中描述的方法及其组合,能够容易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
[0016]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技术特征在于,在过滤部的下侧设置有杀菌部。
[0017]具体地说,通过照射杀菌用光线来对过滤部进行杀菌的杀菌部位于过滤部的下侧。另外,杀菌部在外壳部的内侧位于面向入口部的位置,因此无需为设置杀菌部而额外地增大外壳部的外形,从而不仅提供紧凑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而且还能对过滤部进行杀菌。
[0018]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技术特征还在于,阻断用于对过滤部进行杀菌的杀菌用光线照射到外壳部的外侧。
[0019]具体地说,在照射部的外侧周围设置有反射部,从照射部向过滤部照射的杀菌用光线被反射部阻断,从而照射不到入口部的外侧。
[0020]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技术特还在于,即使在外壳部的尺寸有限的状态下,也能确保对过滤部进行杀菌的杀菌用光线的照射角和照射距离。
[0021]具体地说,将沿着照射部的外侧周缘而设置的反射部设置为漏斗形状,并且使杀菌用光线沿着朝向过滤部的方向反射,在反射部形成有反射涂层,由此反射率变高,从而在有限的空间内也能确保杀菌用光线的照射角和照射距离。
[0022]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可以包括:外壳部,其具备入口部,所述入口部形成用于吸入空气的通路;过滤部,其位于入口部的上侧,并且对流入到入口部的内侧并移动至上侧的空气进行净化;照射部,其位于过滤部的下侧,并设置在与入口部重叠的高度上,而且向过滤部照射杀菌用光线;以及杀菌支撑部,其固定于外壳部,并且沿着照射部的外侧周缘设置而支撑照射部。
[0023]另外,照射部可以包括:印刷电路板,其位于过滤部的下侧并支撑在杀菌支撑部;以及杀菌光源,其设置于印刷电路板并向过滤部照射杀菌用光线。
[0024]另外,杀菌光源和过滤部的中心在上下方向上一致。
[0025]另外,杀菌支撑部可以包括支撑主体部,所述支撑主体部沿着照射部的外侧周缘设置,并且将从杀菌光源照射的杀菌用光线反射到过滤部。
[0026]另外,支撑主体部可以包括:反射部,其设置成以凹陷的形状朝向过滤部,杀菌光源位于所述反射部的中央,所述反射部使从杀菌光源照射的光沿着朝向过滤部的方向反射;以及内侧支撑部,其朝着反射部的下侧延伸并对照射部的印刷电路板进行支撑。
[0027]另外,支撑主体部还可以包括散热孔部,所述散热孔部在反射部形成复数个孔,以对照射部进行空冷。
[0028]另外,散热孔部可以具备复数个长孔,所述复数个长孔以杀菌光源为中心形成为圆弧形状。
[0029]另外,反射部可以在外壳部的内侧位于面向入口部的位置。
[0030]另外,反射部可以包括:第一反射主体,其沿着杀菌光源的周缘设置,并与杀菌光源隔开;以及第二反射主体,其从第一反射主体朝着向上倾斜的方向延伸。
[0031]另外,第二反射主体可以形成为其上侧呈开口的漏斗形状,并且第二反射主体的内径可以随着从第一反射主体靠近过滤部而逐渐增大。
[0032]另外,内侧支撑部可以包括:内侧托架,其朝向反射部的下侧延伸;以及卡止钩,其从内侧托架的下侧朝向所述照射部的内侧弯折,并与照射部的边缘卡止。
[0033]另外,支撑主体部还可以包括,从反射部的外侧边缘朝向下侧延伸的阻断主体。
[0034]另外,阻断主体形成为其下侧呈开口的圆筒形状,阻断主体的中心和入口部的中心一致。
[0035]另外,杀菌支撑部还可以包括支撑托架,所述支撑托架朝向支撑主体部的下侧延伸并固定于外壳部。
[0036]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其中,包括:外壳部,具备入口部,所述入口部形成用于吸入空气的通路;过滤部,位于所述入口部的上侧,并且对流入到所述入口部的内侧并向上侧移动的空气进行净化;照射部,位于所述过滤部的下侧并设置在与所述入口部重叠的高度上,并且向所述过滤部照射杀菌用光线;以及杀菌支撑部,固定于所述外壳部,并且沿着所述照射部的外侧周缘设置并支撑所述照射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其中,所述照射部包括:印刷电路板,位于所述过滤部的下侧并支撑于所述杀菌支撑部;以及杀菌光源,设置于所述印刷电路板并向所述过滤部照射杀菌用光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其中,所述杀菌光源和所述过滤部的中心在上下方向上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其中,所述杀菌支撑部包括支撑主体部,所述支撑主体部沿着所述照射部的外侧周缘设置,并且将从所述杀菌光源照射的杀菌用光线反射到所述过滤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其中,所述支撑主体部包括:反射部,设置成以凹陷的形状朝向所述过滤部,所述杀菌光源位于所述反射部的中央,所述反射部使从所述杀菌光源照射的光朝着朝向所述过滤部的方向反射;以及内侧支撑部,向所述反射部的下侧延伸并支撑所述照射部的印刷电路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其中,所述支撑主体部还包括散热孔部,所述散热孔部在所述反射部形成复数个孔,以对所述照射部进行空冷。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其中,所述散热孔部具备复数个长孔,复数个所述长孔以所述杀菌光源为中心形成为圆弧形状。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其中,所述反射部在所述外壳部的内侧位于面向所述入口部的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其中,所述反射部包括:第一反射主体,沿着所述杀菌光源的周缘设置并与所述杀菌光源隔开;以及第二反射主体,从所述第一反射主体朝着向上倾斜的方向延伸。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其中,所述第二反射主体形成为其上侧呈开口的漏斗形状,所述第二反射主体的内径随着从所述第一反射主体靠近所述过滤部而逐渐增大。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其中,所述内侧支撑部包括:
内侧托架,向所述反射部的下侧延伸;以及卡止钩,从所述内侧托架的下侧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智恩朴亨镐洪成洁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