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等宽度十四孔平行流换热铝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0043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等宽度十四孔平行流换热铝扁管,铝扁管本体沿宽度方向的截面呈长圆形,铝扁管本体内部沿宽度方向设置第一流通孔和第二流通孔,第一流通孔沿铝扁管本体宽度方向的两侧各设置一个,第二流通孔设置在两个第一流通孔之间,第二流通孔的数量为十二个;第一流通孔的截面为半圆,半圆与铝扁管本体宽度方向的侧边圆弧同圆心;第二流通孔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矩形上设置指向铝扁管本体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且间隔设置的凸起和凹槽,凹槽呈半圆形;凸起靠近铝扁管本体上表面或下表面的边与上表面平行。优化微通道铝扁管截面形状,宽度设置合理,配合现有挤压工艺条件,成材率高,降低生产成本,最大限度满足特殊环境的苛刻使用要求。苛刻使用要求。苛刻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等宽度十四孔平行流换热铝扁管


[0001]本技术属于换热铝扁管
,尤其涉及一种中等宽度十四孔平行流换热铝扁管。

技术介绍

[0002]微通道铝扁管,又称“平行流铝扁管”,是一种采用精炼铝棒、通过热挤压、经表面喷锌防腐处理的薄壁多孔扁形管状材料,主要作为承载新型环保制冷剂的管道零部件应用于空调系统中,微通道铝扁管内设置制冷剂流通的通道,使制冷剂在空调系统或换热装置中行成循环,从而起到热交换的作用。微通道铝扁管是直接影响空调换热器效果的重要部件。近年来,国内企业对微通道铝扁管的技术研发不断深入,有大量的国产微通道铝扁管投放市场,很多微通道铝扁管的截面结构通过专利文献的形式为公众和技术人员所知。
[0003]如,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CN201920683219.4,申请日2019.05.14,公开号CN210035817U,授权公告日2020.02.07,公开了一种油冷却铝扁管,包括扁管主体、厚壁块、多个分隔板、多个散热板和油路口;所述厚壁块连接所述扁管主体内部;所述油路口贯穿所述厚壁块;多个所述分隔板插入所述扁管主体的内部将所述扁管主体的内部分隔成多个散热孔;在所述散热孔内部的四周分布连接有多个所述散热板。
[0004]又如,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CN201220341139.9,申请日2012.07.16,公开号CN202709840U,授权公告日2013.01.30,公开了一种多孔微通道铝扁管,其中,所述的铝扁管包括外表面涂有锌层的铝制管体,管体内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内齿。
>[0005]再如,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CN200820221001.9,申请日2008.11.17,公开号CN201318900,授权公告日2009.09.30,公开了一种铝扁管,包括管体内的流道孔,流道孔的横截面为矩形,且孔的内壁上设有凸起或凹槽。
[0006]上述技术方案都是在微通道铝扁管内设置制冷剂流通的通道,使制冷剂在空调系统或换热装置中行成循环,从而起到热交换的作用。从增加换热面积的角度为微通道铝扁管换热效率的提高做出了有益尝试。但微通道铝扁管产品由于技术含量高、生产难度极大,在对空调产品的性能以及寿命要求越来越高的环境下,要满足空调产品的要求,不仅仅需要有产品的截面形状,还要综合考虑微通道铝扁管的成材率,目前,由于挤压工艺、原材料的限制,任意截面形状下的各尺寸微通道铝扁管产品并非都能定型生产,存才废品率高,制造成本高,成品无法满足特殊环境的苛刻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针对现有技术中由于挤压工艺、原材料的限制,任意截面形状下的个尺寸微通道铝扁管产品并非都能定型生产,存在废品率高,制造成本高,成品无法满足特殊环境的苛刻使用要求等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等宽度十四孔平行流换热铝扁管,优化微通道铝扁管截面形状,宽度设置合理,配合现有挤压工艺条件,成材率高、废品率降低,
降低生产成本,最大限度满足特殊环境的苛刻使用要求,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0009]2.技术方案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1]一种中等宽度十四孔平行流换热铝扁管,包括铝扁管本体,所述铝扁管本体沿宽度方向的截面呈长圆形,其特点是所述铝扁管本体内部沿宽度方向设置第一流通孔和第二流通孔,所述第一流通孔沿铝扁管本体宽度方向的两侧各设置一个,所述第二流通孔设置在两个第一流通孔之间,所述第一流通孔和第二流通孔之间设置第一隔断,第二流通孔的数量为十二个,相邻两个第二流通孔之间设置第二隔断;所述第一流通孔的截面为半圆,所述半圆与铝扁管本体宽度方向的侧边圆弧同圆心;所述第二流通孔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矩形上设置指向铝扁管本体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且间隔设置的凸起和凹槽,所述凹槽呈半圆形;所述凸起靠近铝扁管本体上表面或下表面的边与上表面平行。
[0012]进一步地,所述凹槽设置三个,所述凸起设置四个,三个凹槽间隔设置在四个凸起之间。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断的宽度大于第二隔断的宽度。
[0014]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靠近铝扁管本体上表面的边与上表面的距离、凸起靠近铝扁管本体下表面的边与下表面的距离相同。
[0015]进一步地,所述铝扁管本体沿宽度方向的截面高度为2.5
±
0.03mm,宽度为30
±
0.05mm。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断的宽度为0.45
±
0.05mm,所述第二隔断的宽度为0.4
±
0.05mm。
[0017]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靠近铝扁管本体上表面的边与上表面的距离为0.45
±
0.05mm。
[0018]进一步地,所述铝扁管本体的外表面设置喷锌涂层。
[0019]进一步地,所述喷锌涂层的喷锌量为8
±
2g/m2,平行流换热铝扁管的重量为111*(1
±
10%)g/m。
[0020]进一步地,所述中等宽度十四孔平行流换热铝扁管的抗拉强度≥75MPa,屈服强度≥20MPa,延伸率≥25%。
[0021]针对本技术公开的中等宽度十四孔平行流换热铝扁管设计挤压模具,将挤压模具安装在挤压机中,通过对精炼铝棒的挤压成型、表面喷锌防腐处理、冷却得到本技术的中等宽度十四孔平行流换热铝扁管,在对其进行校直和定尺切断,最终得到应用在空调系统中的微通道铝扁管,铝扁管本体表面无明显流痕、肿块、气孔、夹渣、裂痕缺陷,内表面无擦伤、压痕缺陷;切口无毛刺,铝扁管内外清洁、无毛刺。
[0022]3.有益效果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铝扁管本体截面形状设置为矩形,满足特殊使用需求,为了方便挤压成型在矩形的四角设置过渡圆角;采用在十二个流通孔中设置凸起和凹槽,凹槽采用半圆形结构,使得通孔内壁的表面积增大,提高了单位流通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冷媒的接触效率,因而也提高了换热效率;外表面设置喷涂锌层,可以有效提高了铝扁管的抗腐蚀能力,增加其使用寿命;对于铝扁管本体的各结构进行了尺寸的限定,结构合理,不会因为尺寸过大而导致材料的浪费,成材率高,降低制造成本,满足使用
需求。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是本技术沿铝扁管宽度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图1之C局部放大图。
[0027]图中:1

铝扁管本体;2

第一流通孔;3

第二流通孔;4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等宽度十四孔平行流换热铝扁管,包括铝扁管本体,所述铝扁管本体沿宽度方向的截面呈长圆形,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扁管本体内部沿宽度方向设置第一流通孔和第二流通孔,所述第一流通孔沿铝扁管本体宽度方向的两侧各设置一个,所述第二流通孔设置在两个第一流通孔之间,所述第一流通孔和第二流通孔之间设置第一隔断,第二流通孔的数量为十二个,相邻两个第二流通孔之间设置第二隔断;所述第一流通孔的截面为半圆,所述半圆与铝扁管本体宽度方向的侧边圆弧同圆心;所述第二流通孔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矩形上设置指向铝扁管本体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且间隔设置的凸起和凹槽,所述凹槽呈半圆形;所述凸起靠近铝扁管本体上表面或下表面的边与上表面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等宽度十四孔平行流换热铝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设置三个,所述凸起设置四个,三个凹槽间隔设置在四个凸起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中等宽度十四孔平行流换热铝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断的宽度大于第二隔断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中等宽度十四孔平行流换热铝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靠近铝扁管本体上表面的边与上表面的距离、凸起靠近铝扁管本体下表面的边与下表面的距离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中等宽度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志贤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宏基精密铝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