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投光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997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投光灯,具有外壳,所述外壳正面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面罩衔接口和反光罩安装腔;所述反光罩安装腔底部固定设置有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正面设置有LED灯珠以及罩设在LED灯珠外部的纳米反光罩,所述纳米反光罩固定在所述反光罩安装腔内,所述面罩衔接口内设置有与其大小吻合的透光面罩,所述透光面罩罩设在纳米反光罩的正面外侧;所述外壳顶部固定设置有信号接收天线,底部设置有线束接头,所述信号接收天线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线束接头内穿设有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电源线。这种智能投光灯结构简单,信号接收距离强,无需人工对投射灯本体手动调节,无需接触,调节方便,且能够进行投射灯的角度调整,实用性强。用性强。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投光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投射灯具,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投光灯。

技术介绍

[0002]投射灯作为物体轮廓的照明灯具在现今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建筑轮廓、景观植物轮廓等物体轮廓的照明。
[0003]现有投射灯基本都是由金属材料加工,质量重,生产成本高且加工工艺复杂,若加工时防锈处理不当或后期防锈维护不及时容易锈蚀,影响产品的外观且容易锈损,影响使用寿命;并且现有的投射灯由于密封性不强,容易存在漏电的风险,对安装及维护人员而言,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方便投射灯根据具体应用环境能够调整光线亮度,现有的一些投射灯上设置有能够调节光线亮度的调节旋钮,但是,这种调节方式需要人工对投射灯本体接触进行操作,对于一些安装在特殊位置人们不易触到的投射灯,其调节起来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线折射效率更高且可以无线控制光线亮度的智能投光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智能投光灯,具有外壳,所述外壳正面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相互连通的面罩衔接口和反光罩安装腔,所述面罩衔接口的面积大于反光罩安装腔的面积;所述反光罩安装腔底部固定设置有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正面设置有若干阵列设置的LED灯珠以及罩设在所述LED灯珠外部的纳米反光罩,所述纳米反光罩固定在所述反光罩安装腔内,所述面罩衔接口内设置有与其大小吻合的透光面罩,所述透光面罩为布纹玻璃面罩,其罩设在所述纳米反光罩的正面外侧;所述外壳顶部固定设置有信号接收天线,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反光罩安装腔内外连通的线束接头,所述信号接收天线与反光罩安装腔内的电路板电性连接,线束接头内穿设有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电源线。
[0006]进一步地,所述面罩衔接口内沿其外周轮廓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透光面罩的密封胶。
[0007]进一步地,所述纳米反光罩正面沿其外侧四周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且向外凸出的环形凸起。
[0008]进一步地,所述外壳顶部设置有与反光罩安装腔内外连通的天线衔接孔,所述信号接收天线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天线衔接孔内,其底部通过信号线与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接收天线与天线衔接孔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0010]进一步地,所述反光罩安装腔底部设置有便于控制电路板固定连接的螺纹定位孔,控制电路板通过与螺纹定位孔螺纹配合的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反光罩安装腔内。
[0011]进一步地,所述外壳背面及四周均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散热鳍片。
[0012]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左右两侧靠近底部的位置对称设置有两块防水接头,左右对称的两块防水接头上设置有与其活动连接的支架;所述支架呈“U”字形结构,其左右两侧通过定位螺栓与所述防水接头固定连接在一起。
[0013]进一步地,所述防水接头背面设置有开口向后的螺母装配槽,外侧设置有与所述螺母装配槽相互连通的螺接孔,所述支架通定位螺栓穿过对应的螺接孔与预设在螺接孔内的螺母连接在一起。
[0014]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底部设置有固定孔。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之处是:这种智能投光灯结构简单,通过信号接收天线可以将指令信号传输给控制电路板,信号接收距离强,通过控制电路板对LED灯珠的亮度进行控制,无需人工对投射灯本体手动调节,无需接触,调节方便,且能够进行投射灯的角度调整,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一种智能投光灯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一种智能投光灯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一种智能投光灯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一种智能投光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图4中A

A的结构剖视图;
[0022]图6是本技术一种智能投光灯中外壳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技术一种智能投光灯中反光罩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外壳;11、防水接头;111、螺接孔;12、散热鳍片;13、面罩衔接口;131、密封槽;14、反光罩安装腔;15、天线接孔;16、螺纹定位孔;2、控制电路板;21、LED灯珠;3、信号接收天线;4、纳米反光罩;41、环形凸起;5、透光面罩;6、支架;61、固定孔;7、线束接头;8、定位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6]图1

5所示一种智能投光灯,具有外壳1,所述外壳1正面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相互连通的面罩衔接口13和反光罩安装腔14,所述面罩衔接口13的面积大于反光罩安装腔14的面积;所述反光罩安装腔14底部固定设置有控制电路板2,所述控制电路板2正面设置有若干阵列设置的LED灯珠21以及罩设在所述LED灯珠21外部的纳米反光罩4,所述纳米反光罩4可以让光的折射效率更高,其固定在所述反光罩安装腔14内,所述面罩衔接口13内设置有与其大小吻合的透光面罩5,所述透光面罩5为布纹玻璃面罩,其罩设在所述纳米反光罩4的正面外侧,布纹玻璃面罩可以解决灯珠眩光的问题;所述外壳1顶部固定设置有信号接收天线3,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反光罩安装腔14内外连通的线束接头7,所述信号接收天线3与反光罩安装腔14内的电路板2电性连接,线束接头7内穿设有与所述电路板2电性连接的电源线,通过信号接收天线3可以增加信号接收距离并将接收到的信号指令传递给控制电路板2,控
制电路板2对LED灯珠21光线亮度进行调整。
[0027]如图6所示,为了保证外壳1内部反光罩安装腔14的密封性,防止粉尘、水汽进入,所述面罩衔接口13内沿其外周轮廓设置有密封槽131,所述密封槽131内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透光面罩5的密封胶。
[0028]如图7所示,为了与透光面罩5背面贴合在一起,保证纳米反光罩4内部密封性的同时又能保证光线散发效果,所述纳米反光罩4正面沿其外侧四周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且向外凸出的环形凸起41。
[0029]为了方便信号接收天线3与外壳1的固定连接以及与控制电路板2的电性连接,所述外壳1顶部设置有与反光罩安装腔14内外连通的天线衔接孔15,所述信号接收天线3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天线衔接孔15内,其底部通过信号线与控制电路板2电性连接。
[0030]为了保证信号接收天线3与外壳1之间的密封性,防止粉尘及水汽渗入,所述信号接收天线3与天线衔接孔15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0031]为了方便控制电路板2在反光罩安装腔14内固定连接和拆卸,所述反光罩安装腔14底部设置有便于控制电路板2固定连接的螺纹定位孔16,控制电路板2通过与螺纹定位孔16螺纹配合的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反光罩安装腔14内。
[0032]为了保证外壳1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投光灯,其特征在于:具有外壳(1),所述外壳(1)正面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相互连通的面罩衔接口(13)和反光罩安装腔(14),所述面罩衔接口(13)的面积大于反光罩安装腔(14)的面积;所述反光罩安装腔(14)底部固定设置有控制电路板(2),所述控制电路板(2)正面设置有若干阵列设置的LED灯珠(21)以及罩设在所述LED灯珠(21)外部的纳米反光罩(4),所述纳米反光罩(4)固定在所述反光罩安装腔(14)内,所述面罩衔接口(13)内设置有与其大小吻合的透光面罩(5),所述透光面罩(5)为布纹玻璃面罩,其罩设在所述纳米反光罩(4)的正面外侧;所述外壳(1)顶部固定设置有信号接收天线(3),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反光罩安装腔(14)内外连通的线束接头(7),所述信号接收天线(3)与反光罩安装腔(14)内的电路板(2)电性连接,线束接头(7)内穿设有与所述电路板(2)电性连接的电源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衔接口(13)内沿其外周轮廓设置有密封槽(131),所述密封槽(131)内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透光面罩(5)的密封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反光罩(4)正面沿其外侧四周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且向外凸出的环形凸起(4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顶部设置有与反光罩安装腔(14)内外连通的天线衔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欣益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