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缝找洞的溶洞沟通识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9969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循缝找洞溶洞沟通识别方法,可根据所构建的酸压人工裂缝在不沟通溶洞、沟通溶洞的理论计算模型,模拟识别人工裂缝、天然裂缝与溶洞的沟通状况。该方法可用于现场酸压施工过程中识别是否沟通溶洞,支撑现场工程决策,使得循缝找洞的施工效果评判不再具有局限性和盲目性。限性和盲目性。限性和盲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缝找洞的溶洞沟通识别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缝洞型油藏的开发
,尤其涉及一种循缝找洞的溶洞沟通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碳酸盐岩油藏资源丰富,主要以缝洞型为主。复杂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开采是我国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重要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天然裂缝、溶蚀孔洞发育,由于其储集空间的特殊性以及基质岩体的致密性,近年基于“循缝找洞”技术思想的缝洞型油藏储层改造技术方案已逐步在工程实践中应用。工程施工过程常会选择酸化、酸压的方式对储层进行改造,使其能够将溶洞储集体与油井的井筒相沟通。
[0003]开发实践证实,该类储层天然裂缝普遍发育,在储层改造开采过程中,天然裂缝对水力裂缝扩展方向和形态具有重要影响,能否通过天然裂缝网络沟通储油溶洞是储层改造和提高油气产量的关键。压裂过程中泵压、排量等施工参数会随着裂缝是否压开、是否沟通溶洞、沟通溶洞规模产生变化,从而定性判断储层改造的工程效果。但是此类经验识别溶洞沟通的方法没有理论支撑,且无法判断天然裂缝对人工裂缝走向的影响,难以对溶洞沟通情况进行定量分析,不能体现出循缝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缝找洞的溶洞沟通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流体计算模型;采用基于积分有限差分的空间离散化技术和牛顿

拉弗逊迭代法,对流体各组分分量的质量平衡方程和各时刻的能量平衡方程进行线性化,获取流体平衡方程;S2构建固体计算模型;基于有限无网格法,将缝洞型油藏岩体模拟成非连续缝洞型油藏岩体模型,所述缝洞型油藏岩体模型包括裂缝单元模型、四面体单元模型和过渡单元模型,并对各单元模型加入相应的权函数;S3流固耦合计算裂缝走向;流固耦合计算即为将流体计算模型与固体计算模型相结合,具体步骤为:S3.1通过流体计算模型计算流体流速和流体压力,进而得到裂缝单元模型的裂缝表面上的流体压力;S3.2将裂缝表面上的流体压力赋予固体计算模型,计算缝洞型油藏岩体模型中的应力应变,并获取岩石变形情况和裂缝扩展情况;S3.3更新流体计算模型和固体计算模型中的裂缝位置和开度;重复步骤S3.1

S3.3,直至岩石变形和裂缝扩展均为零;S4根据流固耦合计算过程中流体压力是否存在瞬时压降,识别人工裂缝与溶洞沟通情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循缝找洞的溶洞沟通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获取所述流体平衡方程的步骤包括:S1.1对参与缝洞酸压模拟的任意一种流体组分κ,其总质量平衡经由每一阶段的相关贡献进行累积得到流体平衡方程如下:式中,M
κ
为包含流体组分κ的单位体积质量,Q
κ
为流体组分κ的能量通量,为在液相ψ中流体组分κ的质量流量(流体ψ=l,气体ψ=g;空气κ=a,水κ=w);其中,M
κ
的计算公式如下:式中,φ为密度,S为饱和度,ρ为相的密度,为在液相ψ中流体组分κ的质量分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循缝找洞的溶洞沟通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获取所述流体平衡方程的步骤还包括:S1.2在每个液相ψ中,每个流体组分κ的质量流量为平流(达西)和非平流(扩散)流量之和:式中,ka为绝对渗透率,k

为液相ψ的相对渗透率,μ
ψ
为液相ψ的粘度,p
ψ
为液相ψ的压力,
ζ为重力加速度,为在液相ψ中液体组分κ的扩散通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循缝找洞的溶洞沟通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获取所述流体平衡方程的步骤还包括:S1.3用Fick定律计算液相ψ中液体组分κ的扩散通量S1.3用Fick定律计算液相ψ中液体组分κ的扩散通量式中,D
ν
为介质中依赖于温度、气压、介质曲折率和气体饱和度的有效分子扩散系数,在模拟过程中假设温度是恒定的;I为介质曲折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循缝找洞的溶洞沟通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获取所述流体平衡方程的步骤还包括:S1.4利用上述方程(1)

(4)及时间的一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洋刘志远张俊江张雄罗攀登李永寿彭明旺鄢宇杰纪成何晓波安娜黄燕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