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术后康复护理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9965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内科术后康复护理训练装置,包括椅座、蓄能模组和两组的第一训练模组;所述蓄能模组设置在椅座内,所述蓄能组件包括转轴和多组的棘轮组件,两组所述棘轮组件设置在转轴上;所述第一训练组件包括摆臂、弹性件和传动齿轮,所述摆臂的中部转动连接在座椅上,所述摆臂朝向椅座底部的一端上连接有与传动齿轮配合弧形齿条,所述传动齿轮固定套设在棘轮组件外;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摆臂于椅座底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两组的第一训练模组,能够方便病人坐在椅座上直接从手臂和背部开始锻炼,使病人手臂和背部毛细血管收缩,由于距离心脏较近,血液流回心脏速度快,有利于患者康复;同时可以居家运动,无需看护。无需看护。无需看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内科术后康复护理训练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心内科术后康复护理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心脏内科又称心脏病学或心脏科,是医学上专门研究心脏或血管疾病的学科。心脏内科和心脏外科都是以治疗心血管或心脏引起的疾病。心脏外科以手术治疗为主,如心脏搭桥术、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瓣膜置换术等;心内科以药物治疗为主,也包括心脏介入,无创或微创手术如冠状动脉置管手术。
[0003]心脏康复包含了五大处方:运动处方、药物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以及戒烟限酒处方,其中,运动处方最为重要。且分为三个阶段,即:院内康复期、院外早期康复或门诊康复期以及院外长期康复期。其中二期康复计划也是最为重要的。
[0004]二期康复一般在患者出院后1

6个月内进行,PCI、CABG后常规2

5周进行。二期康复是在一期的基础上,增加了每周3

5次心电和血压监护下的中等强度运动,其中包括有氧运动、阻抗运动以及柔韧性训练等。每次康复训练持续时间为30

90分钟,共3个月,推荐次数为36次,不低于25次。
[0005]因为一期康复的时间有限,二期康复变为心脏康复的核心阶段,它既是一期的延续,也是三期的基础。二期康复的目的在于尽早恢复接近正常体力,为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做准备。
[0006]二期的运动康复中,有氧运动主要包括有:行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爬楼梯、划船等,每次运动20

40分钟即可。
[0007]但是对于许多家庭而言,由于病人已经做过心脏内科手术,如果外出锻炼势必会引起家人的担心,需要有人陪同,家人才能放心,但是并不是每家庭都有足够的时间陪同;如果在家锻炼,又很难以达到有氧运动的效果,因此二期康复有时难以进行;同时二期的运动康复中还需要对上肢和后背进行训练,上肢和后背血管与心脏更为接近,促进心脏的血液循环,同时也要避免前躯体的过度运动,避免对手术伤口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家即可实现上肢、后背的康复训练的心内科术后康复护理训练装置。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0]一种心内科术后康复护理训练装置,包括椅座、蓄能模组和两组的第一训练模组;两组所述第一训练模组镜像设置在椅座的两侧上;
[0011]所述蓄能模组设置在椅座内,所述蓄能组件包括转轴和多组的棘轮组件,两组所述棘轮组件设置在转轴上;
[0012]所述第一训练组件包括摆臂、弹性件和传动齿轮,所述摆臂的中部转动连接在座椅上,所述摆臂朝向椅座底部的一端上连接有与传动齿轮配合弧形齿条,所述传动齿轮固
定套设在棘轮组件外;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在椅座上,另一端连接在摆臂中部至朝向椅座底部的一端之间。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两组的第一训练模组,能够方便病人坐在椅座上直接从手臂和背部开始锻炼,使病人手臂和背部毛细血管收缩,由于距离心脏较近,血液流回心脏速度快,有利于患者康复,同时运动幅度小,不会对手术伤口生产影响;同时可以居家运动,无需看护。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心内科术后康复护理训练装置的示意图;
[0015]标号说明:1、椅座;2、转轴;3、棘轮组件;4、摆臂;5、弹性件;6、传动齿轮;7、弧形齿条;8、链轮;9、脚蹬;10、连杆;11、传动链;12、靠背;13、蓄电池;14、发电机;15、透气层;16、按摩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17]请参照图1,一种心内科术后康复护理训练装置,包括椅座1、蓄能模组和两组的第一训练模组;两组所述第一训练模组镜像设置在椅座1的两侧上;
[0018]所述蓄能模组设置在椅座1内,所述蓄能组件包括转轴2和多组的棘轮组件3,两组所述棘轮组件3设置在转轴2上;
[0019]所述第一训练组件包括摆臂4、弹性件5和传动齿轮6,所述摆臂4的中部转动连接在座椅上,所述摆臂4朝向椅座1底部的一端上连接有与传动齿轮6配合弧形齿条7,所述传动齿轮6固定套设在棘轮组件3外;所述弹性件5的一端连接在椅座1上,另一端连接在摆臂4中部至朝向椅座1底部的一端之间。
[0020]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两组的第一训练模组,能够方便病人坐在椅座1上直接从手臂开始锻炼,使病人手臂毛细血管收缩,由于距离心脏较近,血液流回心脏速度快,有利于患者康复,同时运动幅度小,不会对手术伤口生产影响;同时可以居家运动,无需看护。
[0021]进一步的,所述椅座1包括互为对向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之间的方向为前后方向;两组所述第一训练模组置于前后方向两侧的椅座1上;
[0022]所述心内科术后康复护理训练装置还包括第二训练模组;所述蓄能模组至少有三组棘轮组件3;
[0023]所述第二训练组件包括支架、链轮8、脚蹬9、连杆10和传动链11,所述链轮8通过支架转动连接在第一侧面上,所述链轮8通过传动链11与剩余的棘轮组件3传动连接;所述脚蹬9通过连杆10连接在链轮8上。
[0024]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第二训练组件,能够实现脚部的运动,实现类似动感单车的效果;同时第一训练模组的摆臂4可以作为扶手使用。
[002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靠背12;所述靠背12可调节的转动连接在第一侧面上。
[0026]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靠背12的设置,能够方便中途停下休息,也能够形成对病人
背部的支撑,减少病人躯干的发力,避免对手术伤口产生影响;同时也能够将人体调节的半躺着的角度,减少血液流动阻力,加快伤口的愈合。
[0027]进一步的,所述蓄能模组还包括蓄电池13和发电机14,所述发电机14与转轴2传动连接,所述蓄电池13与发电机14电性连接。
[0028]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蓄电池13的设置,能够将病人产生的动能进行回收利用,降低碳排放。
[0029]进一步的,所述椅座1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透气层15,所述透气层15设置设置有按摩辊16和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带动按摩辊16转动,所述按摩辊16的表面上设置有加热块与制冷块,所述电动机、加热块、制冷块分别与蓄电池13电性连接。
[0030]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加热块、制冷块设置在按摩辊16表面,能够实现按摩的同时,由于冷热交替,使得病人表面的血管收缩舒张,模拟心脏的动作,进而加速血液的流动,进而加快伤口的愈合。
[0031]进一步的,所述按摩辊16内还设置有振动马达,所述振动马达与蓄电池13电性连接。
[0032]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振动马达的设置,能够使得按摩效果更好,进一步提升血液循环速度。
[0033]进一步的,所述透气层15内还设置有风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内科术后康复护理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椅座、蓄能模组和两组的第一训练模组;两组所述第一训练模组镜像设置在椅座的两侧上;所述蓄能模组设置在椅座内,所述蓄能组件包括转轴和多组的棘轮组件,两组所述棘轮组件设置在转轴上;所述第一训练组件包括摆臂、弹性件和传动齿轮,所述摆臂的中部转动连接在座椅上,所述摆臂朝向椅座底部的一端上连接有与传动齿轮配合弧形齿条,所述传动齿轮固定套设在棘轮组件外;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在椅座上,另一端连接在摆臂中部至朝向椅座底部的一端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内科术后康复护理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椅座包括互为对向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之间的方向为前后方向;两组所述第一训练模组置于前后方向两侧的椅座上;所述心内科术后康复护理训练装置还包括第二训练模组;所述蓄能模组至少有三组棘轮组件;所述第二训练组件包括支架、链轮、脚蹬、连杆和传动链,所述链轮通过支架转动连接在第一侧面上,所述链轮通过传动链与剩余的棘轮组件传动连接;所述脚蹬通过连杆连接在链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超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