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水玲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耐磨效果的涡流纺导电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9902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穿戴用涡流纺导电纱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具有耐磨效果的涡流纺导电纱,包括骨架层,所述骨架层水平设置,所述骨架层外表面均匀设置有保温层。该一种具有耐磨效果的涡流纺导电纱,通过设置防护层,利用防护层内部的增强层对整体提供较强的抗拉性,提供防撕裂效果,通过设置防老化层,使该涡流纺导电纱提高使用寿命,通过在防老化层外侧设置耐磨层,延长该涡流纺导电纱的抗磨损时间,便于更好的对其内部进行防护,从而解决了耐久性差的问题,通过在绝缘层外部设置吸热层并在其内部设置保温层,使该涡流纺导电纱的保温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并在保温层内部设置杀菌层,提高该涡流纺导电纱的杀菌效果。提高该涡流纺导电纱的杀菌效果。提高该涡流纺导电纱的杀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耐磨效果的涡流纺导电纱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穿戴用涡流纺导电纱
,具体为一种具有耐磨效果的涡流纺导电纱。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纺织技术和纺织设备不断发展,新型纱线也随之不断出现,而涡流纺纱线就是其中最受人瞩目的一种。涡流纺是目前纺纱系统中一项新技术,与传统环锭纺比较:具有纺纱流程短,生产效率高,质量在线监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还具有大幅度减少用工及减少纱线毛羽等优势。故用涡流纺纱线加工成针、棉织物,具有布面光洁、毛羽少,耐磨性好、抗起毛起球性佳,及色泽鲜艳、吸湿快干等优良性能。目前国内外对涡流纺技术的研究很多,但涉及涡流纺纱线性能的研究较少。随着智能化的发展和普及,导电纤维作为智能纤维的典型代表之一,为众人所瞩目。导电纤维在传感器、服装等方面拥有极佳的应用前景。但是现有的导电纱的导电性能和可纺性不理想,质感偏硬,稳定性和耐久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耐磨效果的涡流纺导电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耐磨效果的涡流纺导电纱,包括骨架层,所述骨架层水平设置,所述骨架层外表面均匀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内侧面与骨架层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保温层外表面均匀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内侧面与保温层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绝缘层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吸热层,所述吸热层内侧面与绝缘层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吸热层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内侧面与吸热层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导电层外表面均匀设置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从内向外依次为增强层、防老化层和耐磨层,所述增强层内侧面与导电层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防老化层内侧面与增强层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耐磨层内侧面与防老化层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保温层内部开设有杀菌腔,所述杀菌腔沿骨架层轴向围成一圈均匀开设在保温层内部,所述杀菌腔内部设置有杀菌层,所述杀菌层外表面与杀菌腔内壁固定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耐磨层厚度为10μm,所述耐磨层由纳米氧化钛材料制成。
[0006]优选的,所述防老化层厚度为20μm,所述防老化层由芳纶纤维材料制成。
[0007]优选的,所述增强层厚度为50μm,所述增强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材料制成,利用防护层内部的增强层对整体提供较强的抗拉性,提供防撕裂效果,通过设置防老化层,使该涡流纺导电纱提高使用寿命,通过在防老化层外侧设置耐磨层,延长该涡流纺导电纱的抗磨损时间,便于更好的对其内部进行防护,从而解决了耐久性差的问题。
[0008]优选的,所述导电层厚度为50μm,所述导电层由银离子纤维材料制成,所述保温层厚度为100μm,所述保温层由棉纤维材料制成,在绝缘层外部设置吸热层并在其内部设置保
温层,使该涡流纺导电纱的保温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0009]优选的,所述吸热层厚度为70μm,所述吸热层由竹碳纤维材料制成,所述杀菌层厚度为50μm,所述杀菌层由负氧离子聚酯纤维材料制成,在保温层内部设置杀菌层,提高该涡流纺导电纱的杀菌效果。
[0010]优选的,所述绝缘层厚度为50μm,所述绝缘层由聚全氟乙丙烯材料制成,所述骨架层厚度为50μm,所述骨架层由碳丝材料制成,碳丝由1000根碳纤维丝缠绕制成。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具有耐磨效果的涡流纺导电纱,通过设置防护层,利用防护层内部的增强层对整体提供较强的抗拉性,提供防撕裂效果,通过设置防老化层,使该涡流纺导电纱提高使用寿命,通过在防老化层外侧设置耐磨层,延长该涡流纺导电纱的抗磨损时间,便于更好的对其内部进行防护,从而解决了耐久性差的问题,通过在绝缘层外部设置吸热层并在其内部设置保温层,使该涡流纺导电纱的保温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并在保温层内部设置杀菌层,提高该涡流纺导电纱的杀菌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正面结构剖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侧面结构剖视图。
[0015]图中:防护层1、耐磨层101、防老化层102、增强层103、导电层2、吸热层3、绝缘层4、保温层5、杀菌腔6、杀菌层7、骨架层8。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耐磨效果的涡流纺导电纱,包括骨架层8,骨架层8水平设置,骨架层8外表面均匀设置有保温层5,保温层5内侧面与骨架层8外表面固定连接,保温层5外表面均匀设置有绝缘层4,绝缘层4内侧面与保温层5外表面固定连接,绝缘层4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吸热层3,吸热层3内侧面与绝缘层4外表面固定连接,吸热层3 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导电层2,导电层2内侧面与吸热层3外表面固定连接,导电层2外表面均匀设置有防护层1,防护层1从内向外依次为增强层103、防老化层102和耐磨层101,增强层103内侧面与导电层2外表面固定连接,防老化层102内侧面与增强层103外表面固定连接,耐磨层101内侧面与防老化层102外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防护层1,利用防护层1内部的增强层 103对整体提供较强的抗拉性,提供防撕裂效果,通过设置防老化层102,使该涡流纺导电纱提高使用寿命,通过在防老化层102外侧设置耐磨层101,延长该涡流纺导电纱的抗磨损时间,便于更好的对其内部进行防护,从而解决了耐久性差的问题,保温层5内部开设有杀菌腔6,杀菌腔6沿骨架层轴向围成一圈均匀开设在保温层5内部,杀菌腔6内部设置有杀菌层7,杀菌层7外表面与杀菌腔6内壁固定连接,耐磨层101厚度为10μm,耐磨层101由纳米氧化钛材料制成,防老化层102厚度为20μm,防老化层102由芳纶纤维材料
制成,增强层103厚度为50μm,增强层103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材料制成,导电层2厚度为50μm,导电层2由银离子纤维材料制成,保温层5 厚度为100μm,保温层5由棉纤维材料制成,吸热层3厚度为70μm,吸热层3由竹碳纤维材料制成,通过在绝缘层4外部设置吸热层3并在其内部设置保温层5,使该涡流纺导电纱的保温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杀菌层7厚度为 50μm,杀菌层7由负氧离子聚酯纤维材料制成,在保温层5内部设置杀菌层 7,提高该涡流纺导电纱的杀菌效果,绝缘层4厚度为50μm,绝缘层4由聚全氟乙丙烯材料制成,骨架层8厚度为50μm,骨架层8由碳丝材料制成,碳丝由1000根碳纤维丝缠绕制成。
[0018]使用时,通过设置防护层1,利用防护层1内部的增强层103对整体提供较强的抗拉性,提供防撕裂效果,通过设置防老化层102,使该涡流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耐磨效果的涡流纺导电纱,包括骨架层(8),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层(8)水平设置,所述骨架层(8)外表面均匀设置有保温层(5),所述保温层(5)内侧面与骨架层(8)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保温层(5)外表面均匀设置有绝缘层(4),所述绝缘层(4)内侧面与保温层(5)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绝缘层(4)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吸热层(3),所述吸热层(3)内侧面与绝缘层(4)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吸热层(3)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导电层(2),所述导电层(2)内侧面与吸热层(3)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导电层(2)外表面均匀设置有防护层(1),所述防护层(1)从内向外依次为增强层(103)、防老化层(102)和耐磨层(101),所述增强层(103)内侧面与导电层(2)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防老化层(102)内侧面与增强层(103)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耐磨层(101)内侧面与防老化层(102)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保温层(5)内部开设有杀菌腔(6),所述杀菌腔(6)沿骨架层轴向围成一圈均匀开设在保温层(5)内部,所述杀菌腔(6)内部设置有杀菌层(7),所述杀菌层(7)外表面与杀菌腔(6)内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耐磨效果的涡流纺导电纱,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水玲
申请(专利权)人:冯水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