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O功能层调控不锈钢柔性钙钛矿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9880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TCO功能层调控不锈钢柔性钙钛矿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TCO作为功能插层,调控不锈钢柔性衬底与氧化镍薄膜层之间的功函数匹配,达到制备不锈钢柔性反式钙钛矿电池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铟掺杂的氧化锡作为TCO功能层,在不锈钢与氧化镍薄膜之间建立功函数阶梯,促进电子传输从而提高不锈钢柔性反式电池效率。输从而提高不锈钢柔性反式电池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TCO功能层调控不锈钢柔性钙钛矿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光伏
,一种柔性反式有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体为一种TCO功能层调控不锈钢柔性钙钛矿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0002]随着现代人类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光伏技术受到了人们的无限关注。有机金属杂化卤化物钙钛矿因其具有良好的载流子迁移率、较长的载流子寿命和较宽的光谱吸收等优良光电特性而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吸光材料。在过去的几年中,采用传统结构的电子传输层(ETL)/钙钛矿吸附层(PVK)/空穴传输层(HTL)和HTL/PVK/ETL制备的太阳能电池实现了转换效率(PCE)由初始值3.8%到23.3%的提升。尽管获得了较高的PCE,大多数先进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采用正式结构,其空穴传输层使用spiro带来的强吸水性限制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利用氧化镍作为空虚传输层制备反式电池能够显著的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同时,为了获得更高的功质比,柔性电池也备受瞩目。在氧化镍的制备过程中,磁控溅射法较为方便,利于卷对卷的大面积生产。但是磁控溅射制备的氧化镍经常需要三百度以上的高温退火,限制了塑料柔性衬底的应用。因此本专利技术旨在研究提高不锈钢柔性衬底氧化镍反式钙钛矿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正式钙钛矿电池的稳定性问题,同时克服磁控溅射氧化镍高温退火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利用TCO作为功能层调控不锈钢与空穴传输层的能级梯队,进而制备高性能不锈钢柔性有机钙钛矿层太阳能电池,旨在研究提高不锈钢柔性衬底氧化镍反式钙钛矿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TCO功能层调控不锈钢柔性钙钛矿电池,由导电基板(柔性不锈钢),TCO功能层,空穴传输层,有机钙钛矿,电子传输层,保护层及透明电极组成。具体的制备工艺如下:
[0006](1)在柔性不锈钢导电基板上制备TCO功能层。
[0007](2)在不锈钢/TCO上制备氧化镍或金属掺杂的氧化镍空穴传输层。
[0008](3)在不锈钢/TCO/氧化镍上制备有机钙钛矿层;
[0009](4)在钙钛矿上制备电子传输层
[0010](5)在电子传输层上制备保护阻隔层
[0011](6)在保护层上制备透明电极。
[0012]步骤(1)中的TCO为导电金属氧化物,具体为ITO。
[0013]步骤(2)中的氧化镍为氧化镍靶材的磁控溅射产物;
[0014]步骤(3)中的有机钙钛矿前驱体包括但不限于Cs
0.05
MA
0.15
FA
0.80
Pb(I
0.85
Br
0.15
)3、MAPbI3、Cs
0.05
MA
0.15
FA
0.80
Pb(I
0.85
Cl
0.15
)3,浓度为0.6M~1.5M,钙钛矿层的退火温度为70℃~350℃,退火时间为1min~1000min。
[0015]步骤(3)在保护气氛下操作,其中保护气氛为相对湿度为10%~60%的空气,氮气,氩气,氦气,氖气,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0016]步骤(3)中的电子传输层为C60及其衍生物如PCBM,Bis

C60,ICBA。
[0017]步骤(4)中的保护阻隔层为氧化锌,氧化锡,氧化锌铝的一种或多种。
[0018]步骤(5)中的透明电极为ITO,Ag,Cu,氧化钼,Ag纳米线中的一种。
[0019]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可制备得到TCO功能层调控不锈钢柔性钙钛矿电池。
[0020]本专利技术采用不锈钢作为柔性衬底,制备氧化镍基的反式钙钛矿电池。由于不锈钢的功函数为4.5eV,与氧化镍的价带5.42eV相差较大,直接在不锈钢上制备氧化镍最终得到的电池由于功函数与能带的不匹配会带来较大的传输阻碍最终限制电池效率。因此本专利技术以TCO为功能插层在不锈钢与氧化镍之间建立功函数介于4.5eV~5.42eV的中间层,构建功函数阶梯,以此来促进载流子传输,最终提高电池效率。
[0021]基于上述技术,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其优点在于:
[0022](1)太阳能电池实际应用过程中,正式电池的spiro空穴传输层极大的限制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采用氧化镍或掺杂的氧化镍为空穴传输层制备反式电池能够极大的提高其稳定性。
[0023](2)太阳能电池的功质比极其重要,同时大面积制备也是该领域的重点。磁控溅射能够制备大面积衬底,本专利技术采用不锈钢为柔性衬底,克服了磁控溅射的衬底需要高温退火的问题,解决了塑料柔性电池不能高温退火的弊端。
[0024](3)在不锈钢上直接制备氧化镍空穴传输层由于不锈钢的功函数为4.5eV,与氧化镍的价带5.42eV相差较大,直接在不锈钢上制备氧化镍最终得到的电池由于功函数与能带的不匹配会带来较大的传输阻碍最终限制电池效率。因此本专利技术以TCO为功能插层在不锈钢与氧化镍之间建立功函数介于4.5eV~5.42eV的中间层,构建功函数阶梯,以此来促进载流子传输,最终提高电池效率。
附图说明
[0025]图1:引入ITO功能层前后不锈钢柔性反式电池I

V曲线;
[0026]图2:TCO功能层调控不锈钢柔性钙钛矿电池结构示意图;
[0027]图3:TCO功能层调控不锈钢柔性钙钛矿电池功函数梯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现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法及详细操作。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所述的实施方案,属于权利要求范畴中的方法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9]实施例1:
[0030]用碱液及去离子水将不锈钢柔性衬底清洗干净并烘干备用。利用卷对卷测控溅射系统,在20mTorr背底真空下,在不锈钢柔性衬底表面溅射100nm ITO功能插层,功率200w,工作气压5mTorr,转速0.4,工作气为氩气。ITO层沉积完成后,将卷对卷转轴旋转至氧化镍溅射窗口,进行25nm氧化镍空穴传输层的制备。功率140w,工作气压2mTorr,转速0.4rpm,工作气为氩气氧气混合气体。背底真空与制备ITO层相同。
[0031]氧化镍层制备完毕后,将衬底取出,利用热台进行退火结晶,温度为300摄氏度,退
火一小时。待衬底自然冷却后即可进行后续操作。
[0032]在氮气氛围或干燥的空气中在制备好的氧化镍衬底上旋涂钙钛矿前驱体溶液制备钙钛矿薄膜。具体为将1.2M的Cs
0.05
MA
0.15
FA
0.80
Pb(I
0.85
Br
0.15
)3钙钛矿溶液滴加在衬底表面,待覆盖均匀后采用1000rpm,10S;4000rpm,40S的方式进行旋涂,当步骤二进行到20S时滴加3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CO功能层调控不锈钢柔性钙钛矿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不锈钢为衬底,所述TCO功能层在不锈钢与氧化镍或金属掺杂的氧化镍薄膜之间;所述TCO功能层调控不锈钢柔性钙钛矿电池的制备方法,具体制备步骤如下:(1)在不锈钢上利用磁控溅射卷对卷系统制备100

250nm的TCO功能层;(2)在已经制备好的不锈钢/TCO上制备氧化镍或金属掺杂的氧化镍薄膜空穴传输层;(3)在不锈钢/TCO/氧化镍或金属掺杂的氧化镍薄膜上旋涂有机钙钛矿前驱体溶液来制备有机钙钛矿薄膜;(4)在有机钙钛矿薄膜上制备电子传输层与保护阻隔层;(5)在保护层上制备透明电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TCO为ITO、ZnO、FTO中的一种;步骤(2)中金属掺杂的氧化镍薄膜为镁掺杂的氧化镍、锂掺杂的氧化镍或镁锂掺杂的氧化镍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TCO功能层的制备条件为:采用磁控溅射卷对卷系统,背底真空20

80mTorr,功率为200W,转速为0.4rp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氧化镍或金属掺杂的氧化镍薄膜的制备方法为磁控溅射、电子束蒸发、溶胶法、旋涂纳米颗粒、原子层沉积、热喷涂中的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有机钙钛矿前驱体为Cs
0.05
MA
0.15
F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生忠姜箫王开王辉段连杰刘璐曹越先王立坤杜敏永焦玉骁孙友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