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9661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振装置。该减振装置包括:第一法兰;侧板组件,其与第一法兰可相对转动地同轴布置;第一减振弹簧,其沿转动方向抵接在第一法兰与侧板组件之间;和输出毂,其与侧板组件可相对转动地同轴布置。其中,该减振装置还包括:第二法兰,其与第一法兰可相对转动地同轴布置;第二减振弹簧,其沿转动方向抵接在侧板组件与第二法兰之间;和扭矩限制器,其在径向上设置在第二法兰与输出毂之间,用于在二者之间传递有限的扭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减振装置具有改进的减振性能。具有改进的减振性能。具有改进的减振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传动系的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机动车尚可预见的未来仍会使用内燃机驱动。无论选用何种类型的变速器,对于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扭矩传递的基本要求是相同的,即在起动和传递平均扭矩的同时,应当削减扭转振动和旋转不均匀性。因此,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通常设置有减振装置,以便吸收和缓冲从发动机输出的扭矩的振动。
[0003]例如,CN 111322351 A公开了一种减振装置,其包括飞轮、减振弹簧、减振法兰、扭矩限制器和输出毂等。飞轮作为扭矩输入端与发动机曲轴连接,飞轮通过减振弹簧抵接减振法兰,减振法兰通过扭矩限制器的摩擦力向输出毂传递有限的扭矩。在这种减振装置中,只使用飞轮和一组减振弹簧来吸收扭矩振动,并且扭矩限制器设置在轴向外侧,因此,这种减振装置不仅减振效果有限,而且轴向尺寸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减振装置。
[0005]上述技术问题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装置,包括:第一法兰(3);侧板组件,其与所述第一法兰(3)可相对转动地同轴布置;第一减振弹簧(5-1),其沿转动方向抵接在所述第一法兰(3)与所述侧板组件之间;和输出毂(10),其与所述侧板组件可相对转动地同轴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装置还包括:第二法兰(4),其与所述第一法兰(3)可相对转动地同轴布置;第二减振弹簧(5-2),其沿转动方向抵接在所述侧板组件与所述第二法兰(4)之间;和扭矩限制器,其在径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二法兰(4)与所述输出毂(10)之间,用于在二者之间传递有限的扭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组件、所述第一法兰(3)和所述第二法兰(4)各自形成有第一弹簧窗口和第二弹簧窗口,所述第一减振弹簧(5-1)安装在沿轴向对齐的所述侧板组件、所述第一法兰(3)和所述第二法兰(4)的第一弹簧窗口中,并且能够在所述第二法兰(4)的第一弹簧窗口中的预定角度内不被第二法兰压缩地移动;所述第二减振弹簧(5-2)安装在沿轴向对齐的所述侧板组件、所述第一法兰(3)和所述第二法兰(4)的第二弹簧窗口中,并且能够所述第一法兰(3)的第二弹簧窗口中的预定角度内不被第一法兰压缩地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法兰(4)的第一弹簧窗口具有比所述第一法兰(3)和所述侧板组件的第一弹簧窗口更大的周向长度;所述第一法兰(3)的第二弹簧窗口具有比所述第二法兰(4)和所述侧板组件的第二弹簧窗口更大的周向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法兰(4)的第一弹簧窗口和所述第一法兰(3)的第二弹簧窗口为沿周向延伸的弧形窗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荣亭
申请(专利权)人: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